阿克蘇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探析
時間:2022-04-02 04:31:33
導語:阿克蘇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指導觀念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阿克蘇地區的必然舉措。本文結合阿克蘇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簡要論述了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也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循環經濟;農業;發展;問題
農業循環經濟,也就是將循環經濟這種經濟理念應用到農業體系之中。基于阿克蘇地區的農業發展實情,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新經濟背景下實現地區農業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贏的必然路徑之一。
1阿克蘇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阿克蘇地理位置極為特殊,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之一。阿克蘇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地理位置相對適合農作條件,是新疆地區農業重鎮,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譽,主要經濟農作物包括有棉花、油料、瓜菜、亞麻等。在“一帶一路”經濟發展背景下,實踐農業循環經濟對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阿克蘇地區農業發展,構建農業生產循環經濟產業鏈,對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集約應用,緩解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的矛盾,幫助地區農業產業升級轉型有著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循環經濟理念下,更倡導利用技術來實現對資源的優化應用,有助于提升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有助于實現阿克蘇地區的跨越式發展。阿克蘇地區自“十五”以來試點推行農業循環經濟,經過“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的穩步推進,現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在沼氣項目方面,阿克蘇地區8縣1市都有了沼氣項目,戶用沼氣已經初具規模,累積戶數達到了萬戶左右。在地膜回收方面,近年來的使用量都在以穩定的速率遞減,殘膜的回收率較高,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循環使用。在農田循環經濟方面,秸稈還田、推廣農家肥、節肥節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為保護地區生態環境,實現循環經濟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水利方面各縣近幾年也相繼實施了較高標準的節水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阿克蘇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從循環經濟的實踐情況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促進了地區經濟的進步。但從全國范圍來看,阿克蘇地區的循環經濟發展進程遠遠不如經濟發達省份,相對仍處于落后狀態。比較顯著的問題包含以下幾個方面:2.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循環經濟理念下,農業發展需要實現農業生產與環境資源可持續之間的平衡關系。阿克蘇地區的農業發展必須要解決好節水灌溉問題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問題,從目前阿克蘇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來看,遠沒有達到全面覆蓋的目的,農業水利工程數量較少,不能夠很好地解決灌溉問題,也難以應對水土流失等問題,十分不利于循環經濟的深度發展。2.2缺乏循環經濟意識,科學技術普及難度大。阿克蘇是農業重鎮,農業人口占比高達70%。相對于發達地區而言,阿克蘇地區的科學發展農業的觀念較為落后,對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思想和認識也有很大的誤區。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阿克蘇地區的務農人員傳統經濟發展觀根深蒂固,難以接受新的思想,二是地區的科學普及程度不夠深入,沒有深入地理解循環經濟。地方政府、企業沒有形成良好的循環經濟觀,并且錯誤地認為發展循環經濟就是重資源環境保護,而忽視經濟發展,認為發展循環經濟不利于整體經濟發展。這種觀念下也導致地方政府、企業不重視對相關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缺乏驅動力和責任感,造成公眾對循環經濟缺乏積極性。加之阿克蘇地區整體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創新技術、新經濟觀念的程度有限,造成了循環經濟這一科學經濟發展觀難以推進的現實。2.3產業結構缺乏靈動。從阿克蘇地區經濟增長質量來看,其發展仍舊相對粗放。從實際情況來看,阿克蘇地區的產業結構模式固化,缺乏靈動,難以構建循環經濟產業結構。從整體經濟產業的結構來看,農業等第一產業占比極低,雖然近年來已經有所增幅,但相對發達地區仍舊較低。從農業產業內部來看,也存在較大的失衡,在經濟作物的選擇上,大眾對于經濟性強的作物種植欲望較大,但有利于環境和資源可持續發展相對經濟性較弱的經濟作物就缺乏熱情。
3相關策略
3.1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業循環經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農業基礎建設問題。首先,地方政府要意識到水利工程對阿克蘇地區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加強阿克蘇地區水利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助農服農作用。其次,要進一步確定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阿克蘇地區農業產業優化調整的一項長期任務。應當在風害以及沙漠化嚴重的區域大力種植天然防護林,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確保阿克蘇地區生態環境處于良性循環發展狀態。3.2因地制宜,推進科技創新。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技術創新是重點。推進科學生產力,在阿克蘇地區不宜操之過急,而應該循序漸進。一方面,地方政府應當積極組織地方企業學習循環經濟理念,明確循環經濟發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還應當定期對公眾展開技術培訓,根據實際生產需求加強對農業從業人員的綜合集中學習,盡可能地提高培訓效率,加強當地農業科技學習的積極性。在農業生產技術創新方面,政府首先要積極地鼓勵社會各界的農業科技創新,通過引入專項的農業技術科研基金來吸引人才,增加創新熱情。鼓勵和引導開展農業循環經濟相關研究,建立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孵化基地,開發高產高效的立體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加工技術、施肥技術、土地持續利用技術、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技術、農村清潔能源開發與節能技術等。3.3構建農業循環經濟產業結構。對于阿克蘇農業發展現狀而言,應當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結合區域的自然條件、資源現狀、勞動力以及社會經濟現狀,綜合考慮進去,逐步轉變阿克蘇地區傳統農業的舊模式,構建循環經濟產業結構。應當充分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和生物、技術、信息等資源,將農、林、牧、副、漁、加、商等各行業進行有機聯合,建立多層次的、持續高效的農業生態系統。從整個經濟產業結構來講,阿克蘇地區應當合理配置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先進產業的配比,進一步解決農業勞動力“多而不精”的局面,通過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方式促使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政府對農民參加培訓給予一定的補貼。從第一產業內部來看,應當加強林業、畜牧業、漁業與農業生產之間的循環發展。要進一步推進地區的退耕還林、人工造林工作確保水土平衡,構造可持續的生態環境。在畜牧業方面,采用科學培育、合理飼養、定期檢查一體化的飼養模式和生態養殖模式,將牲畜的糞便發酵作為種植業、林業的肥料,發酵后的沼氣作為農村燃氣等。3.4加快農業循環經濟政策的制定落實。地方農業循環經濟政策與法規的制定,將會更好地約束政府、企業和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有助于循環經濟的順利發展。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相對應的協調政策,權衡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要確保循環利用資源的背景下,企業和社會單位能夠實現有利可圖,權衡內部效應和外部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綠色消費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政府應加快制定農產品綠色采購制度,建立綠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定期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監測,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開展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快速檢測,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要求。
4結語
阿克蘇地區發展循環經濟更符合國家對新疆地區作為戰略資源基地的定位要求,也是有利于新疆民族大團結,社會經濟大穩定的重要策略。在后續的發展實踐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動搖,強化政策的協調性,注重落實的效率性,切實地做好農業循環經濟基礎建設,促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參考文獻]
[1]何佳.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問題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4(02).
[2]溫進涵,陳圣潘,葉寶釬,等.農業區域經濟發展新模式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6(23).
[3]葉麗珍.新疆林下經濟發展探析——以瑪納斯縣塔西河鄉為例[J].農業展望,2017(07).
[4]陳曦.低碳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探析[J].山西農經,2017(17).
作者:阿不都外力•艾尼瓦爾 單位:石河子大學
- 上一篇:高端制造者服務業發展對策
- 下一篇:結構偏離度分析產業結構優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