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經濟增長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6 10:46:00

導語:教育與經濟增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與經濟增長研究論文

一、教育經濟增長的關系

教育是經濟發展的“筋”和“骨”,經濟持續發展的核心是大力發展教育。教育承擔著培養勞動力的任務,就這意義上來說,教育是經濟發展的條件。教育活動通過傳授知識、訓練技能、開發智力等來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從而達到縮短社會生產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實現巨大的經濟效益。以日本為例。日本是一個人口密集、資源貧乏的國家,它之所以能躋身發到國家的行列,主要是由于民治維新后日本一直奉行“教育立國”和“科技立國”的戰略。教育提供各種專門人才,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依靠”因素。

教育通過培養人實現為經濟建設服務,是經濟增長重要的經濟資源。英國在19世紀80年代以前居于世界的統治地位,后來之所以被美國取代,就是當時英國的勞動力只有70%受過教育,而美國則有90%。據統計,1960-1978年,注重人力資本積累戰略的國家實際人均GNP平均增長4.68%,而注重物質資本積累戰略的國家僅僅為3.86%。前者的代表有韓國和臺灣等,后者的代表有巴西和西班牙等。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大量的人力投資是實現現代化的必備條件之一。在現代社會大生產條件,教育這個培養人的活動,在經濟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用勞動簡化法來計量教育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十分重視教育。鄧小平同志指出:“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實現,就成為一句空話?!彼麖娬{:“中國要發展,離開科學不行。”“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钡侥壳盀榇耍覈逃辛撕艽蟮陌l展,經濟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以下是用勞動簡化法計量我國1982-2000年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勞動簡化法是前蘇聯學者和我國經常采用的一種教育經濟效益計量方法。根據馬克思關于少量復雜勞動等于多倍簡單勞動的理論,確定勞動簡化比(簡化系數),按照一定的數量關系,將復雜勞動量簡化為簡單勞動量,計算出簡化后的勞動總量中有多少是教育因素而增加的勞動量,進而求出增加的勞動量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一)確定基期和報告期,并統計基期和報告期的勞動力總人數和國內生產總值

1982年為基期,國民收入為5294.7億元,勞動力人數為52150.56萬人;報告期為2000年,國民收入為89442.2元,勞動力人數88797.97萬人。表1:

(二)確定勞動簡化比

以小學四年級以下教育水平的勞動者為“基準”勞動力,設為1,受過小學教育(5-6年)的就為[(5+6)/2]÷4=1.375,受過初等教育(7-9年)的就為[(7+9)/2]÷4=2,受過中等教育(受10-12年高中或者中專教育)的就為[(10+12)/2]÷4=2.75,受過大學??埔陨辖逃ㄊ?3-19年教育,包括???、本科、研究生)的為[(13+19)/2]÷4=4。(三)分別求出基期和報告期平均勞動簡化比

計算公式為平均勞動簡化比=∑(不同教育程度勞動力的勞動簡化比×各級教育程度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百分比)求出結果見表2:

由表2,可得1982年的平均勞動簡化比為1.34,2000年的平均勞動簡化比為1.89。

(四)將社會復雜勞動量折算為簡單勞動量

當我們把勞動者的質量轉化為勞動者數量的時候,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總勞動量就會增長,在生產中通常表現為教育年限較長的勞動者對生產的貢獻較大。社會復雜勞動量折算為簡單勞動量公式為:

社會總勞動力中包含的復雜勞動量折算為簡單勞動量(社會勞動力總數×平均勞動簡化比)

經過計算,1982年和2000年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所帶來的勞動量的增加分別占總勞動量的25.37%和47.10%

(五)計算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如果把經濟增加看作是全體勞動者勞動勞動共同努力得結果,那么我們就可以依據前面幾步計算的結果求出由于教育程度提高而引起的勞動量增加對經濟增長所起的作用。所以我們就可以求出1982年和2000年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帶來的經濟收入,經過計算得,1982年和2000年由于教育程度提高而帶來得經濟收入1343.26億元和42127.28億元。然后進一步求出報告期和基期由于教育所起作用得國民生產總值為40784.02億元。見表4:

三、結論

從以上我們的計算結果可知,用勞動簡化法計算,在1982年到2000年間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84147.5億元。其中,由于教育水平提高而帶來的經濟增長為40784.02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8.47%。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教育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很大的。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教育、知識和科技等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正確認識經濟增長與教育的關系,使教育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催化劑,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推動力。

【摘要】教育在經濟增長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勞動簡化法分別計算了我國1982年和2000年間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結果表明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47%。這些數據證明了教育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教育經濟增長勞動簡化法

參考文獻:

[1]靳希斌.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高金環.對教育與經濟關系的再認識[J].科技與教育,2004,(3):43-44.

[3]刀福東,李興仁,王天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分析[J].學術探索,2004,(2):51-54.

[4]楊盛菁.教育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J].甘肅科技,2005,(1):203-205.

[5]曾鐵.教育是經濟持續和強勁發展的基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1):56-59.

[6]張素蓉.論教育對經濟的三維影響[J].集美大學學報,2003,(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