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經濟與金融創新發展綜述

時間:2022-05-07 03:51:46

導語:京津冀經濟與金融創新發展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京津冀經濟與金融創新發展綜述

摘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大力發展開放式金融,加快金融創新規劃建設,激發金融創新活力。金融發展水平不能脫離實體經濟發展水平。要利用產業生命周期來化解金融風險。中小企業融資難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存在缺陷。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擴展普惠金融服務受益邊界,使更多創業活動獲得金融體系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新科技將滲透進金融的每個“細胞”,改變傳統金融業務的DNA,要用金融科技創新驅動銀行業發展。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助推京津冀創新與協同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金融科技創新;科技金融;普惠金融

2018年11月10日,由河北經貿大學主辦、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承辦的“第三屆京津冀經濟與金融創新發展論壇”在石家莊舉行。京津冀三地部分高校學者與金融機構專家參加了論壇,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大力發展開放式金融,加快金融創新規劃建設,激發金融創新活力。會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金融功能與經濟增長

在金融功能與經濟增長方面,天津財經大學學科建設辦公室、中國濱海金融協同創新中心李向前認為:從歷史視角來看,金融對城市文明、古代帝國的興起以及對世界的探索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金融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中知識的發展。從經濟角度來看,金融在風險管理或配置風險、積累資源和配置資源、提供監督和治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常人們都是從短期視角判斷是否帶來經濟增長,而不是長期視角。如同資源依賴型國家受到“資源詛咒”而出現增長停滯甚至負增長現象一樣,金融過度發展的經濟體也會受到“金融詛咒”的威脅。一旦金融發展過度甚至脫離實體經濟進入無序、畸形的自我循環、自我膨脹發展軌道,就會損害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因此,資本資源和人力資本錯配、金融機構擴張、債務杠桿上升、金融權力擴張、貧富差距加大等,都是金融危機的主要誘發原因。經濟長時期穩定可能導致債務增加、杠桿比率上升,進而從內部滋生爆發金融危機和陷入漫長的去杠桿化周期。博時基金管理公司魏鳳春提出:高杠桿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在實體部門體現為過度負債,在金融領域體現為信用過快擴張,部分領域和地區金融三亂問題突出,部分非法金融活動借金融創新和互聯網金融之名迅速擴張。政府應該高度重視股市的健康穩定發展,加強制度創新和改革。對于風險防范問題,魏鳳春強調要遵循產業生命周期來化解風險。從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與籌資現金流的不同表現,將產業生命周期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淘汰期以及衰退期。在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全面推進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要辨認和抓住新的機遇,努力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產業,關注中國巨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和人口老齡化形成的多元化需求,關注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為特征的產業和綠色產業。

二、普惠金融與中小企業發展

現階段,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增長驅動力正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于金融排斥的存在,“中小微弱”群體通常難以被傳統的金融服務所眷顧,并不能夠享受到金融總量和規模提升所帶來的益處。2018年以來經濟下行,隨著“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推進以及中美貿易戰的發生,大量中小企業倒閉,普惠金融發展迫在眉睫。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院楊德勇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最根本問題是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中國資本市場更傾向于為大型企業或國企服務,且企業間接融資比重高,以銀行為主導者和控制者的融資模式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二是債券市場和股權市場比例失衡,企業過度依賴債券融資。另外,金融市場管理理念落后,資本市場設計缺乏創新等,這一系列問題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李向前認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持續而普遍存在與銀行信用文化相關。銀行信貸目前以抵押、擔保模式為主,與互聯網模式相比,抵押文化還沒有進化為真正的信用文化。另外,李向前也認為,金融機構體系建設存在缺陷,主要表現在債券市場發展緩慢,股票市場制度不完善,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市場發展滯后等方面。因此,他的對策建議是:完善金融供給側改革,建立門當戶對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中小銀行;運用科技手段開展金融創新,更好促進經濟增長;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私募股權投資;等等。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李建軍提出,普惠金融的發展極大程度地擴展了金融服務的受益邊界,使得更多的創業活動能夠獲得金融體系的支持。普惠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普惠金融強調的是享受金融服務的“平等機會”,強調的是金融服務的廣度。普惠金融的發展,正是通過拓寬金融服務的廣度,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滿足社會各階層和群體對金融基本服務的需求,并在此過程中持續提高居民的各類金融能力。另外,李建軍認為,普惠金融滲透度和使用度的提高可以提升創業意愿,提升家庭對創業活動的參與度。因此,可以通過提高家庭對交易媒介的使用能力,通過提高家庭的風險認知,還可以通過提高家庭的風險管理能力實現普惠金融對創業的影響。隨著金融教育的普及,普惠金融發展對創業的促進作用將加強。并且,通過提高金融服務使用度對創業的增進效應,可以促進金融教育對普惠金融影響創業的調節作用。

三、金融科技創新驅動銀行業發展

近年來,以騰訊金融、京東金融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集團深入布局金融科技,全面融入財富管理、交易結算等金融領域,深刻改變了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余穎豐認為,在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為引領的新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金融學科邊界、研究范式邊界以及知識、概念與人類的認知邊界,都在新工業與技術革命的沖擊下被不斷打破和重構??萍紕荼貪B透金融的每個“細胞”,改變傳統金融業務的DNA,對我國金融業發展既是機遇更是挑戰。由于金融業數據積累存量已達到引爆新一輪行業變革的規模和水平,同時人工智能領域硬件技術發生新突破,金融行業傳統發展模式正面臨顛覆性沖擊。在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和應用方面,余穎豐提出如下發展路徑:一是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在身份識別與反欺詐、量化交易、投資顧問、客戶服務、風險管理、輔助監管等金融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二是全面推進大數據技術在業務與客戶管理、信用與風險管理、證券投資、保險定價、資管理財、另類數據管理等金融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三是著力推進以移動互聯、物聯網為代表的互聯技術創新,促進移動互聯網與金融功能的全面融合,支持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金融、支付、信用體系建設、動產融資等金融領域的應用;四是積極推進以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分布式技術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利用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監管與風控、普惠金融、流程溯源等領域的應用;五是著力推進以密碼技術、量子技術、生物識別技術為代表的安全技術發展,支持相關技術在金融創新、生活服務以及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應用。面對金融科技競爭格局,中國工商銀行河北省分行王琦站在業界的立場作出了理性分析。他認為,第三方支付企業相比互聯網企業更加了解人性的需求,移動客戶奠定了金融科技的基礎,而銀行短視逐利的競爭助長了金融科技創新。目前商業銀行需要在以下方面積極應對:第一,認清競爭對手不是第三方支付,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應開放進取,建立新的金融生態,以滿足多元化的客戶需求;第二,尋求便捷的金融渠道,滿足業務發展需求;第三,獲客是銀行競爭焦點,要通過金融客戶實現網上引流和網上獲客;第四,隨著監管政策和創新業務新政策的出現,銀行也面臨新機遇;第五,互聯網技術在銀行部分業務方面獲客是不現實的,如借記卡開戶等業務;第六,銀行思維要越來越開放,鼓勵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第七,注重與醫院、社保、學校等機構的業務合作;第八,銀行在數據驗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微小企業貸款的不良率較高,因此要積極開發數據處理和風險管理系統;等等。四、科技金融助力京津冀創新與協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顧雷將科技金融的功能概括為:一是更快實現數據線上化,快速實現銀行業態的轉型;二是金融服務實時化,依靠科技手段加快操作流程完全標準化,提高業務處理速度,提高用戶體驗滿意度;三是用戶服務分層化;四是觸發利潤最大化,科技金融依托于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眾籌等科技手段,交易雙方通過網絡平臺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五是主體業態多元化,完善互聯網支付、物流金融、消費金融系統,區塊鏈/互聯網征信系統,電子交易等網絡投顧系統,互聯網保險、基金銷售系統。顧雷認為,科技金融在助推京津冀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一些問題,如科技中心缺乏金融中心支撐,三地間科技金融合作基礎和項目較少;三地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系數存在較大差異,導致金融資源發生偏轉;京津冀三地科技金融投入強度、投入結構存在較大差距;地方科技金融主體合作意識薄弱,三地間沒有統一的金融合作機制;等等。為此,顧雷指出,京津冀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金融驅動,而協同創新是實現三地科技發展的核心所在。同時,還提出五項建議:京津冀三地必須盡快組建以各級政府、人民銀行、地方商業銀行為主體的科技金融工作協調機構,對三地科技金融協調發展進行資源配置;完善京津冀三地科技金融相關政策和法律,保障知識產權的收益和分配比例,在法律和政策層面加快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利用京津冀電商、物流的海量數據,提高非法集資風險監測和處置機制;推動京津冀票據市場協同運行,推動京津冀產權交易所聯合成立京津冀產權市場發展聯盟,建立三地科技型中小企業集合貸款等;利用人工智能、分布式賬戶技術(DLT)、云技術、生物識別技術、新加密技術,為京津冀科技金融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手段。河北金融學會鄭向陽就雄安新區未來金融體系建設作了專門研究。他認為,挑戰來自金融模式、金融功能與資金問題三個方面,并提出:第一,要構建符合京津冀產業體系特征和經濟發展內在要求的金融和創新融合發展的雄安金融模式。第二,金融功能重在有效推進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轉移,攜手濱海新區打造金融市場一體化發展格局,促進金融資源流動和有效配置,加強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的協同發展,帶動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提升和金融設施完善。第三,雄安新區解決大規模建設資金需求難題,需要探索可持續的投融資模式,形成長期穩定的資金渠道。如:創新金融模式,拓展融資渠道,將雄安新區納入投貸聯動試點,聯合政府成立基礎設施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加快金融機構遷移和組建,支持金融機構總部和分支機構以及民營機構到新區發展,放開民營資本的準入限制,盡快設立雄安銀行,加快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設立綠色金融工具交易平臺,發展碳金融和生態類的金融衍生品,支持企業碳排放權的轉讓,為生態保護提供可持續的發展基金;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為新區建設提供穩定、低成本金融資金,支持雄安新區生態發展;等等。

作者:劉穎 李妍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