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設施投融資分析

時間:2022-05-29 10:14:53

導語:農田水利設施投融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田水利設施投融資分析

水利設施建設具有公益性,屬于城市基礎設施產業,主要靠國家和省市各級地方政府的投資,所以水利自身的融資能力相對較差。水利事業的建設通常都是周期長、投資大的工程,其社會效益明顯,但經濟效益卻并不突出,過低的投資經濟回報率造成了水利投資事業對外國資金和社會資金吸引力較差。例如,防洪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以及灌區改造、節水灌溉等純公益性項目,社會效益確實很好,不過經濟效益卻是幾乎為零,而且這些項目也不能用財務利益最大化來衡量。供水、小水電等帶有經營性的項目,由于受特許經營、價格、上網困難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也很難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在水利設施修建過程中,還存在無償使用農民勞動力的現象,一些地區要求農村勞動力每年要無償提供30個工作日的無償勞動,如有到特殊情況,農戶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大部分無償勞動用來從事農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少數地方,農村勞動力如未完成規定勞動量,農民還要向國家或集體繳納一定費用。一些水利設施建設者為了節省資金,用人工勞動代替機械化,不僅增加勞動強度,使得工人工作危險程度上升,導致工程建設效率低下。黑龍江省農田水利工程投資主體為國家政府、地方政府和農戶等,但完工后工程產權主要由政府掌控,農戶雖參與投資、建設,但未獲得產權和收益權。這種產權制度一定程度上損害農民合法財產所有權,減少了農民收入,削減農民購買力,也影響農村市場消費水平。部分地區為增加政府可支配收入,調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定價權,人為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使用價格,致使農戶使用水利工程設施的成本居高不下。據2011年12月在木蘭縣東興鎮的調查,農民每畝地交水費在30~100元之間,并且在后續的使用水利的過程中,每畝地每年還需要繳納40元的使用費,這無疑提高了農戶使用水利設施成本,加重農戶負擔。

水利基礎設施必須在正確界定水利設施的類型和性質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行為和公共財政的雙重作用,使水利資金的使用結構隨工程項目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對于公益性項目,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擔其建設、運行和維護資金,地方政府和各級財政部門要適當對水利投人給予政策傾斜,確保水利資金的安全和落實。對于經營性(非公益性項目,因為其投資是講求回報的,所以,項目建設資金主要通過非財政性的資金渠道籌集,因項目投資而形成的經營性資產,要促使其保值增值。由于經營性項目可以產生一些私人利潤,在利益驅使的情況下,非政府資金也是愿意進入的。對于已建經營性水利工程,可探索多種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以加大水利設施投人力度。為了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合理配置水資源,要適當考慮水環境容量和資源承受能力,堅持標本兼治、統籌兼顧、全面規劃、綜合治理,以水定發展、以水定規模;要仔細地按照國家政府編制的《節水灌溉規劃》、《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中長期供水規劃》、《十五期間水利發展規劃》和《黑龍江墾區水利現代化實施方案》等來擴大水利投資規模,組織實施水利工程建設。水利發展的根本目標就是興利除弊,為人類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活力。資本的供給與投資是水利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同時,科學有效的融資是推動水利發展的有力保障。在當下水利事業自身融資能力差的不利情形下,我們必須盡快完善相關融資體制,建立靈活、高效的融資機制。其方法主要是:1調整融資政策,形成標準的、有效率的水利融資政策;2改善投融資環境,首先要規范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適當發揮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作用;其次是積極利用外資和私人資本,鼓勵有條件的國內外投資者以多種投資方式參與水利建設;3創造新的融資方式,以獨資、TOT、合資合作、BOT等多種方式參與水利建設。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考慮,農村勞動力可以創造價值,農村勞動力也是商品,如果能建立合理的用工制度,充分調動農村勞動力的積極性,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更明確地體現投資者投入的工作量和貨幣額,適當引入激勵機制,水利工程的建設效率和施工進度將會大大提高。由于勞動力的有償使用,投資者比人減少人工成本,采用機械化方式作業,這能促使生產力水平提高。勞動力會活得一定收入,相應會增強了城鎮居民購買力,將改善農村消費結構和水平。在產權方面存在“誰受益誰投資”的做法,沒有從產權角度和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問題,單純的從社會效益角度考慮問題,政府也以此原則強制要求農民集資興修農田水利工程,不符合基本建設法則和市場經濟規律,結果是農民僅僅獲得了工程建設帶來的社會效益,卻完全喪失了因參與投資而理應獲得的投資收益權和財產所有權;政府則以少量投資甚至零投資就獲得了整個農田水利工程的全部產權和收益權,真正的受益者還是政府。通過規范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不僅能夠保障每個農民投資者的財產所有權和投資收益權,而且能夠保證農民投資農田水利工程同時得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此外,規范而健全的產權制度還能增強農民投資者對農田水利工程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鼓勵更多的投資者節約工程建設成本,加強工程管理,提高建設效率,提高工程使用效益。水利設施建設是黑龍江“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內容之一,是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黑龍江省應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明確產權,建立規范的投融資渠道,保證水利設施建設順利進行,為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作者:張國富工作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