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杠桿的房地產業融資探析
時間:2022-05-29 10:18:11
導語:財務杠桿的房地產業融資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地產業存在的融資問題
1.短期借貸偏多。對于企業而言,為保持穩定發展,應均衡地安排長短期負債,保持適當的比例以滿足對不同用途資金的需求,保證資金有效周轉同時合理規避財務風險。而房地產企業是一開發周期較長的行業,其需要長期的、巨額的資金支出,但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結構不夠完善及房地產行業的高風險性,導致其較難獲得銀行長期信貸支持,使其長期融資能力有限,從而產生流動負債比例偏高的現象,這種狀況與其行業周期的長期性不相適應,加大了其財務風險。2.外源融資比例較高。根據優序融資理論的觀點,企業融資首選留存收益融資,即內源融資,其次是負債融資,最次是股權融資。而根據我國房地產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留存收益占總融資的規模偏低,外源融資,特別是負債融資所占比例偏高,房地產企業所需的開發資金中,除去企業自有資金及定金和預收款后,國內貸款是其主要外部資金來源,債券、信托等資金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企業資本結構中若負債比例過大(即過度負債經營),生產經營中一旦有銷售不暢、存貨積壓的現象,都會引起資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企業的經營利潤,加大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尤其對于資金使用周期較長的房地產企業而言,更會使其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加大。3.上市融資較為困難。股權融資具有增加企業財務靈活性,保持企業債務融資能力,增強企業投資擴充能力,提升企業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擴張的效用,而且隨著金融業的愈來愈市場化,上市融資已成為各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工具。但是,上市的條件極為苛刻,很大一批企業達不到要求,并且申請上市的時間跨度很大,成功后企業面臨的競爭將更為激烈,企業還存有稀釋股權的風險,財務報表的披露,將使企業面臨商業秘密泄露的風險,因此,房地產企業上市融資的較少。4.股權集中度偏高。我國房地產企業股權高度集中,大股東掌控管理層的情形頻繁發生,公司治理有等于無,而中小股東大多具有搭順風車的心理,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不甚關心。因此,大股東與公司管理層形成共同利益體,共同控制企業,管理層多借助于財務杠桿使大股東獲取非法利益,以致中小股東利益經常受損,導致其不得不轉向二級市場進行投機,投機市場扭曲了股票價格信息,對企業的融資行為難以形成有效的約束。企業的投資、融資難以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
改善房地產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1.發展債券市場,提高長期負債比例。對于資金周轉周期較長的房地產企業而言,其長期資產(固定資產和長期投資等)應由權益資金和長期負債資金支持,短期資產(流動資產)由短期負債資金支持。如果長期負債和權益資金之和小于長期資金需求,即以部分短期負債支持了部分長期資產,那么一旦企業面臨短期債務償還壓力時,勢必會影響正常的經營活動,因此,企業應從發展債券融資入手,加大長期負債融資的比例。發展債券市場,首先應完善債券信用評級市場,加強企業的信用評級效力,其次完善債券方面的法律、法規,依靠硬性規定來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最后應適量減少對債券發行的規定條件,使企業在債券的發行價格和發行數量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性,同時也應增加企業債券的流動性,使債券市場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房地產企業的長期負債比率。2.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拓寬融資渠道。房地產企業具有極易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的特點,且國家政策是不可預測的、不可逆轉的,因此,對于資產負債率過高的企業而言,很可能出現融資困難,甚至是資金鏈的斷裂的危險。對于房地產企業資產負債比率過低的問題,國家可以考慮調整金融工具使用方面的政策,優先使用能夠為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效益的金融工具,從而幫助企業改善融資結構,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合理的資產負債率能使企業在國家實施緊縮調控政策的情況下,盡量減小自身融資風險,同時也能促使管理層關注企業財務狀況,加強了借貸還本付息的對其的壓力。此外,企業還應積極開拓多元化融資渠道,安排合理的資金融資結構,最大可能的分散融資風險。3.充分認識財務杠桿的作用。財務杠桿在融資決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企業應重視并合理利用財務杠桿這一工具,提高投資回報率,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對于房地產企業,應加強其管理層,尤其是財務層面的管理人員對財務杠桿效應的深度認識,促使其正確、準確地運用財務杠桿效應,在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之上,利用財務杠桿來擴大企業規模,打造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做到融資行為與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和債券的融資成本相匹配,能保持合理的債權與股權融資關系,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資金結構和財務結構進行優化,完善公司財務體系,擴大經營規模,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在看到財務杠桿對企業使用債務融資的負效應的同時,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4.優化股權結構。應進一步推進股權分置改革,促進房地產企業的股票流通,形成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完善其股權結構,建立完善的產權制度和內部財務控制體系,有健全的發展機制,積極分離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最大程度上減少投資者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干預和控制,防止出現大股東掌控管理層,從而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獲取利益、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況,使得企業管理人員真正具備管理企業的權利,并盡可能以科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對企業進行管理,促進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形成,同時還應通過一切有力途徑加強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增強管理者的決策及執行能力。
本文作者:焦晨璐工作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 上一篇:農田水利設施投融資分析
- 下一篇:基于生態位視角的企業融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