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
時間:2022-05-22 11:10:47
導語:“一帶一路”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我國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的實際情況,本文系統研究了當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支付、物流、交易過程中風險,從進口和出口兩方面探析了跨境電子商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并結合案例分析,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與規避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風險防范
近年來,國際貿易形勢變得更加嚴峻,我國進出易總規模雖有一些起伏,但是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依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權威數據表明,“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總人口約46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2016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為6.25萬億元,我國當年進出口總額為24.33萬億元,占比達到25.69%,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值呈現出逆勢增長的良好態勢。據統計,目前中國進出口企業在當前金融危機下的成功率不超過70%,跨境貿易糾紛訴訟率超過50%,進出口外貿企業普遍存在著對東道國了解不充分、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在多邊跨境貿易中遭受風險種類很多,支付、物流、交易三方面風險是被公認為最主要的風險。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怎樣防范不同國家跨境支付線下和線上風險,以及跨境電商物流海運、空運和陸運風險,需要企業增強自身建設、備足功課、積極響應,也需要政府主動完善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及早研究出有利于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降低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的外貿經營風險。
文獻綜述
國內已有部分學者關注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但相對于國外來說,開始研究的時間比較晚,且學者專家們研究切入點不同。張夏恒(2017)提出跨境電商類型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分類是B2B跨境電商、B2C跨境電商、C2C跨境電商;第二種分類是垂直型跨境電商與綜合型跨境電商;第三種分類是跨境進口電商與跨境出口電商。韋斐瓊(2017)提出以跨境電商為著力點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區域間均衡發展;王艷麗(2016)分析了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以及政策支持現狀,并綜合分析其發展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升級途徑。綜上所述,就現在的文獻研究成果數量來看,關于跨境電商的研究成果不勝枚舉,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跨境電商影響因素和改進策略,給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一帶一路”下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風險識別
(一)支付框架不健全,通關結匯難。在國內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金融體系中,有超過90%的賣家和超過85%的買家使用電子支付業務,這增加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支付系統對接會涉及到外匯兌換和資金風險的可能性。例如,當境外用戶與企業發生跨境支付上的糾紛時,由于雙方并未簽訂紙質合同,境外用戶一般情況下受到所屬國的法律保護,加上買方是匯款方,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具體問題的舉證與追責往往偏向于境外用戶,導致國內企業跨境電子商務處于劣勢地位。因此,不健全的支付框架給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帶來了通關結匯難。 (二)物流信息不對稱,浮動范圍大。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簽署了130多個涉及鐵路、公路、海運、航空和郵政的雙邊和區域運輸協定。據統計,通過沿線國家73個公路和水路口岸,我國與相關國家開通了356條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海上運輸服務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與43個沿線國家實現空中直航,每周約4200個航班;開展國際鐵路運郵合作,“中歐班列”已開行39條,到達10個國家15個城市。從物流基礎設施方面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無論在運輸設備上,還是基礎設施上,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從信息通信技術合作方面看,因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通信技術方面的不完善,造成了跨境電商物流周期增長、沿線國家投遞時效不穩定的問題,而且收貨時間波動很大。(三)交易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空間小。近三年來,由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力支持,大量進出口外貿企業紛紛轉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跨境電子商務主要是以價格低廉的產品吸引消費者。據調查,企業跨境電子商務中的很多產品來自于一些小工廠制造,產品類別包括3C、服裝和塑料制品等,這些產品極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特別是熱銷且利潤空間較大的產品,如3C產品及配套附件等。很多企業看重眼前豐厚的利益,不需要做出戰略的取舍,便投入大量資金,紛紛涌入這些領域,從而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競爭加劇,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行業內甚至出現惡性價格戰,驅使整體行業回報率下降,利潤空間被壓縮。
“一帶一路”下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風險成因分析
(一)進口方面。1.進口食品安全風險。2016年,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的保稅進口商品總額為256億元,其中食品占比1/3。食品的進口渠道主要是快遞,在分包、運輸、投遞過程中,如遇到操作不規范情況,食品極易遭遇“二次污染”。另外,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里,我國食品監管部門沒有外執法權,進口食品只有在進入我國關境后,食品監管部門才跟有關部門進行聯動檢查。在這一過程中,因國內外食品監管標準不一致,進口食品工藝鏈條太長,檢驗檢疫缺失,導致國內進口食品出現安全問題。2.進口來源國政治不穩定風險。“一帶一路”沿線有49個發展中國家,其中有27個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國家,這些國家人均GDP未達到2000美元,國內政情復雜,政權穩定性差,政治沖突或動亂發生可能性較大,且部分國家恰恰是我國跨境進口低廉原材料的來源國。據零點研究咨詢機構統計,在沿線國家中,最近10年中至少出現過一次大規模政治沖突或動亂的國家多達22個。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進口來源國政治生態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間接影響當地商貿業發展、進出口貿易、物流運輸和金融投資等活動,也會影響到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3.法律體系差異。“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各個國家依照其法系不同,主要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大類,還有一些屬于伊斯蘭法系。根據“一帶一路”所涵蓋的范圍,蒙古、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除阿富汗外的中亞國家是大陸法系。但在大陸法系框架之內,各國各自立法仍有許多差別,不能一概而論。在“一帶一路”沿線,當國內企業跨境電子商務與他國產生法律爭端時,由于不同國家分別隸屬于不同法系,國家之間的處理方式會不同,在執法力度上也往往對于別國企業有所歧視,甚至會基于本國政治、經濟利益的考慮有針對性地對某些跨境企業進行一定程度的法律管制,法律的適用性被削弱,從而帶來一系列因法律體系差異造成的風險。(二)出口方面。1.跨境物流發展滯后?!耙粠б宦贰毕?,為了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與之集成發展的跨境物流作支撐。目前,我國跨境物流發展現狀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較為滯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國境內物流企業與出口國的龍頭物流企業銜接存在不協調。二是跨境物流企業內部缺乏爆發性物流應急機制。三是某些跨境物流企業雖然運輸成本較低,但不具備對出口國運輸貨物的資質。2.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在出口方面,企業跨境電子商務主要經營模式是B2C和B2B,出口產品屬于科技含量低和規?;a的類別。若某種出口產品熱賣,就會有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立即推出相似產品,從而出現大量的低附加值、無品牌、質量不高的仿品充斥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時有發生。很容易因知識產權問題引起糾紛,產生后續的司法訴訟和賠償,最終增加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經營負擔。3.海關部門的因素。當前,在國際形勢復雜和國際金融危機外溢性加大的背景下,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逃避關稅的行為屢見不鮮。比如,跨境電商企業多以郵遞物品或個人物品類快件的名義,或者以免稅貨樣廣告品的名義申報入境,說明沿線國家的海關部門在征收關稅和執法中對不同國家的企業持差異化態度和方式對待。各國海關部門審核流程和通關效率不同,導致關稅完稅價格波動性大,占用了企業大量現金流,不利于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出易,打擊了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商品的積極性。
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風險防范典型案例分析
(一)借助平臺防范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支付、交易過程中風險案例。浙江某速賣通用戶原來是以B2B模式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個體戶,經營一些日用消費品。由于經濟形勢每況愈下,該用戶在國際第三方支付平臺PayPal的賬戶被凍結和清零,交易過程中接到的投訴率特別高,訂單量走低。近年來,嘗試通過全球速賣通平臺(以下簡稱速賣通平臺)銷售現有的產品,經過一年多的運營后,發現國外C端的買家購買量持續上升,就有了轉成批量供貨的想法,而銷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已經成為B類客戶,而不是C類客戶了。該用戶在速賣通平臺上經營良好,專門為熱銷的產品創辦工廠,并開啟阿里巴巴B2B國際站業務,同時經營速賣通平臺及阿里巴巴B2B 國際站平臺業務。因此,在實踐中,應該首先分析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掌握行業基礎技術水平、產品特征和當前及未來買方的情況,了解并制定相關戰略決策,將企業定位在產品和市場的合適位置,掌握好進入平臺的時機,借助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積累潛在買家數據以及市場經驗,強化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防范支付、交易過程風險的能力。(二)傳統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風險案例。X企業是一家集研發、設計、銷售及生產為一體的跨境電子商務公司,是大連最大的出口歐美的熱燙壓圖文定制生產商,主要生產燙鉆、刺繡等服裝配飾品。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這家企業迅速開拓了海外2B、2C業務。當訂單不斷增長后,公司在物流服務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令其負責人為物流服務困擾。因為服裝配飾品訂單小、客戶多而零散,填寫物流快遞單往往會耗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為了優化流程,降低運營成本,X企業與跨國物流公司合作,將跨國物流公司功能集成到自有系統和電子商務網站,這樣所有信息只需填寫一次,訂單、發票等都可以通過企業自有系統直接打印,無需再登錄物流公司的系統。僅此一項,X企業每個業務員平均每天可節省約45分鐘,不僅改善了客戶的物流體驗,還大幅提升了業務效率,縮短了貨件出口前的準備時間,同時更便于查詢物流狀態。X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找對物流供應商后,他們的物流效率提高了11%。因此,傳統外貿出口企業向跨境電商轉型時,為了滿足B2B與B2C不同的客戶需求,合理防范物流給企業帶來的風險,需要學會外包物流服務獲取競爭優勢,選擇具備完善的全球物流服務供應商來滿足客戶的靈活需求,提高客戶體驗的滿意度。
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風險防范對策
(一)制定符合“一帶一路”需求的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網上爭議解決機制?!耙粠б宦贰背h的實施不僅需要國際經貿合作,而且應構建公平正當、程序透明的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網上爭議解決機制。為了能夠實現網上解決爭議的途徑,可取的做法是在爭議解決條款中具體寫明網上解決管理人和網上解決平臺;申請通知和答復盡量多地附具每方當事人所依賴的所有文件和其他證據,或者載明這些文件和證據的出處,如果爭議解決方案不能令雙方妥協,還應提供“妥協失敗”的通知信息。(二)實施開放共享型的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政策?!耙粠б宦贰逼鹾涎鼐€國家共同發展需求,是優勢互補、開放發展的戰略,為我國實施開放共享型的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政策奠定了基礎。一是完善虛擬數字化的銷售網絡,使虛擬數字化的銷售網絡全球化布局順利進行。二是重點關注進出口稅收變化。建議盡快落實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退稅或免稅政策。三是放寬支付結算限制。建議通過讓電商平臺、物流企業以及試點支付公司、海關等監管部門實現系統對接,進一步放寬外匯限額,使出口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按需結匯。(三)探索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的便利途徑。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因各國政經環境不同造成的問題是支付、物流、交易過程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外貿部門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上,一是建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取長補短,發揮更大的價值。二是引進互聯網IT技術,形成以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為核心的全球供應鏈跨境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三是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派通曉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為所屬國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運營管理中的問題提供咨詢,進行專業技術指導等。(四)選擇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最優組合模式。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比較常見的物流模式分別為:保稅備貨模式、海外直郵(直郵B2C)、海淘轉運模式。如表1所示,說明了這三種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優勢、劣勢和適用企業類型,總之,要及時跟蹤、了解各個國家經貿狀況和涉稅信息變化,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現代管理分析方法對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選擇做出判斷和評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風險。
參考文獻:
1.張夏恒.跨境電商類型與運作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7,1(31)
2.韋斐瓊,“一帶一路”戰略紅利下跨境電商發展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7,3(31)
3.王艷麗,都繼萌,劉志祥.跨境電商的現狀、問題與升級途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6(2)
4.張夏恒.跨境電子商務法律借鑒與風險防范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7,3(39)
5.董一臻.跨境電子商務海關監管探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作者:程夢雄 單位:北京物資學院商學院
- 上一篇:倫理思想探究
- 下一篇:“一帶一路”法律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