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生產企業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研究

時間:2022-03-16 04:53:46

導語:鐵礦生產企業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礦生產企業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研究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是我國職業病危害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尤其是塵肺病一直居高不下。據統計2015年職業病報告共29180例,其中塵肺病26081例,塵肺病病例數占總例數的89.4%。而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職業病達3116例,占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職業衛生評估塵肺病病例總人數的11.9%,所以對金屬礦山開采行業進行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刻不容緩[1]。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是對工作場所中職業危害全面、系統的識別與分析,通過識別和分析工作場所中的風險因素及防護措施,量化測評職業健康風險水平,從而采取相應控制措施的過程[2-5]。我們選擇某鐵礦企業關鍵崗位(鑿巖工、爆破工、掘進工、鏟運工)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比較國際采礦與金屬委員會(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性法和定量法、綜合指數法在鐵礦企業職業健康風險評估中的適用性,提出適合我國鐵礦企業的風險管理方法。ICMM適用于化學毒物、物理因素、粉塵工作場所的風險評估,ICMM定性法適用于沒有現場檢測結果的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等級以主觀判斷為主,存在主觀偏倚;ICMM定量法適用于有現場檢測結果的場所,不可容忍風險的等級跨度范圍大,考慮的因素多,但比定性法全面,分級更準確[6-7]。綜合指數法只能評估化學毒物的風險,不能評估物理因素和粉塵的風險,但綜合指數法考慮了化學有害因素的急性毒性、使用量、接觸時間、工程防護、職業衛生管理等因素,不容易受主觀影響,可以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評估[8]。我們對這3種方法結果的一致性進行比較,同時運用現場檢測結果和職業健康監護結果進行驗證。對崗位職業病危害風險水平進行評估,指出各種評估方法的優缺點,探索適合中國鐵礦行業的職業健康評估模型,為鐵礦企業進行職業病危害風險管理與控制提供可靠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對象為某鐵礦企業關鍵崗位:鑿巖工、爆破工、掘進工、鏟運工。該鐵礦企業成立于2006年,2013年7月開始試生產。主要原料:原礦8219.2t/d;主要輔料:炸藥2867.5kg/d,柴油3.9t/d,液壓油79.5kg/d,傳動油13.7kg/d,機油13.7kg/d。某鐵礦企業關鍵崗位人數為107人,實行每班工作12h/d、84h/周的生產制度。主要產品為鐵精礦。生產工藝流程:鑿巖→爆破→裝車→運輸。1.2方法。1.2.1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1)矩陣法技術原理:通過識別的健康危害在可能的接觸水平下的潛在健康后果和危害發生或存在的可能性來劃分健康風險等級[7]。(2)定量法技術原理:根據危害因素對人體無危害、可逆或永久性健康影響給予賦值,接觸概率根據接觸濃度與職業接觸限值的比值分為低、中、高,并分別賦值[8-9]。風險等級計算公式為RR=C×PrE×PeE×U。式中:RR-風險等級;C-后果;PrE-接觸概率;PeE-接觸時間;U-不確定性。每個因素具體賦值參考《國外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指南》中ICMM風險評估方法中的定量法[7]。1.2.2綜合指數法。綜合考慮化學有害因素的物理特性、危害控制措施、使用量、接觸時間及接觸水平進行綜合評估[10]。(1)每周≠5d的,按每周40h的接觸時間來估算接觸濃度。計算公式為:E=F×D×MW式中:E-接觸濃度,mg/m3;F-每周接觸頻率,d/周;D-每次接觸的平均時間,h/d;M-檢測接觸濃度,mg/m3;若有多次檢測結果則利用統計方法取算術平均值;W-平均周工作時間,h/w,設為40h/w。(2)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0h,則職業接觸限值(OEL)為降低因子(f)乘以OEL值(TWA)。計算公式為f=40H×(168-H)128。式中:H—周接觸時間,h。(3)化學有害因素接觸等級公式:ER=[EI1×EI2…×EIn]1n。式中:ER—接觸等級;EI—接觸指數,根據接觸劑量的增加分為5級,1級為極低接觸水平,2級為低接觸水平,3級為中等接觸水平,4級為高接觸水平,5級為極高接觸水平;n—接觸因素的個數,接觸因素包括蒸汽壓力或空氣動力學直徑、職業病危害控制措施、每周使用量、每周累計接觸時間等[10]。(4)風險特征描述,是通過對危害特征評估和接觸評估的結果分析,確定風險等級的過程,并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計算公式:R=槡HR×ER。式中:R—風險指數,計算出的風險指數為非整數時,采取四合五入;HR—危害等級,根據化學毒物特性,對應GBZ/T298-2017《工作場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表F.1和表F.2分別查出危害特征分級,兩者比較,以危害分級較高者為其值[10];ER—接觸等級。

2結果

2.1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結果。2.1.1風險識別。某鐵礦企業關鍵崗位接觸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噪聲、矽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檢測結果,采取的防護措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等風險評估要素匯總見表1。2.1.2風險識別結果。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量法評估噪聲、矽塵的結果為不可容忍,對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評估結果為可容忍。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性法評估噪聲和塵肺的結果為高風險,對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評估結果為非常低風險。見表2。2.2綜合指數法風險評估結果。2.2.1危害識別。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接觸的化學毒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2.2.2危害特征評估。參考GBZ/T298-2017《工作場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表F.1[10],根據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毒性進行危害特征分級:二氧化硫2級,一氧化碳1級,二氧化氮2級,一氧化氮1級。參考GBZ/T298-2017《工作場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表F.2[10],根據急性毒性實驗半數致死濃度(LC50)進行危害分級,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均為2級。兩者比較,以危害分級較高者為準,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均為2級。2.2.3接觸評估。該鐵礦企業關鍵崗位接觸的化學有害因素,參考GBZ/T298-2017《工作場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表F.5[10],對其危害控制措施、日用量、工作時間等進行接觸指數分級。結果表明,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風險等級為低風險。見表3。2.3ICMM風險評估法和綜合指數法結果的比較和驗證。該企業歷年職業健康監護均由取得相應資質的專業機構承擔,檢查項目均按GBZ188-2014《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職業健康檢查[11]。查閱該企業最近3年職業健康檢查結果顯示,疑似職業禁忌證1人,體力異常2人;未檢出粉塵和化學毒物職業禁忌證、疑似職業病和職業病患者。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性法評估該鐵礦企業關鍵崗位工作場所中噪聲和塵肺的結果是高風險的,化學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非常低風險。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量法評估鐵礦企業關鍵崗位噪聲、矽塵結果是不可容忍的,化學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可容忍的。用綜合指數法評估該鐵礦企業關鍵崗位工作場所中的化學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風險等級結果為低風險。故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性法和定量法、綜合指數法評估結果與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基本一致。見表4。

3討論

該鐵礦企業用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性法評估噪聲和塵肺的結果為高風險,化學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評估結果為非常低風險。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量法評估噪聲、矽塵的結果為不可容忍,化學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評估結果為可容忍。用綜合指數法評估工作場所中的化學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結果為為低風險。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性法和定量法、綜合指數法評估結果與現場檢測結果、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基本一致。說明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定性法和定量法、綜合指數法均適用鐵礦企業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根據本次風險評估結果,該鐵礦企業關鍵崗位接觸的噪聲、矽塵是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的重點。企業應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采用減振、消聲和吸聲材料等措施降低噪聲危害,配備滿足防護效果要求的耳塞、耳罩。加強通風,降低矽塵的危害,并配備滿足防護效果要求的防塵口罩。同時應加強對企業職工職業健康培訓,正確佩戴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對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檢修;減少接觸時間;按照所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做好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加強應急救援設施的維護和職業衛生管理。通過這些措施來保證勞動人員的身體健康。

作者:吳霞 王爍 溫翠菊 溫薇 蘇世標 單位: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職業衛生評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