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態旅游的意義及對策分析

時間:2022-09-28 04:16:20

導語:發展生態旅游的意義及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生態旅游的意義及對策分析

摘要:近年來,隨著對新發展理念的深入認識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生態旅游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呈現蓬勃發展之勢。本文著力于基礎設施建設、旅游人才培養、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入手,探索生態旅游發展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生態旅游;意義對策

生態旅游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生態旅游憑借獨有的優勢,進一步彰顯了其在帶動產業發展、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吸納當地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

一、發展生態旅游的意義

以生態旅游為主導的新興產業可以對高耗能、高污染等“三高”產業形成制約,有效消除相關產業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發展生態旅游既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又有利于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對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一)有利于改善環境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旅游作為新興旅游形式,是針對旅游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的全新旅游業,重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強調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倡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將環境質量納入考核范疇,在生態旅游的開發上注重對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旅游有利于實現人、自然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是踐行生態文明的有效路徑。同時,生態旅游有別于傳統旅游,在于它具有寓教于游的功能,生態旅游者在參與旅游的過程中,接受了生態文明教育,培育了生態文明理念,提升了生態文明素質,增強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責任,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旅游帶來的次生環境破壞。發展生態旅游,有助于不斷改善生活環境質量,有助于保護自然生態資源,有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二)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目前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結構仍需不斷優化,旅游業在經濟轉型升級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一是發展生態旅游能夠帶動一二產業的發展,將經濟效益拓展到各個區域,實現三大產業的協調發展。二是發展生態旅游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改變傳統產業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對資源的利用方式,達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三是發展生態旅游業有利于傳統價值觀念的轉變。當地居民由傳統第一產業的發展朝著產商旅結合發展的模式轉變,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三)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推動社會和諧發展。隨著現代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生態旅游作為新興的旅游消費方式,已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擔負著促進協調發展的功能。通過發展生態旅游可引導貧困地區居民充分利用優勢生態旅游資源,發揮創新創造能力,將生態資源轉變為生態經濟,有效轉移農村勞動力,實現經濟落后地區快速脫貧致富,逐步改善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同時,發展生態旅游業能夠為城鄉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讓更多人可以就近就業,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安定,實現可持續發展。(四)有利于升級旅游產業,優化旅游消費結構。生態旅游作為一種低消耗、低污染、低投入、高效益的無煙產業和朝陽產業,對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發揮著積極作用。發展生態旅游,有利于實現旅游業的整體轉型,促進旅游業由資源消耗型轉變為資源節約型產業。同時,生態旅游對科技水平、從業人員素質和管理方式有一定要求,有助于科技含量、服務質量、配套設施水平和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發展生態旅游業有助于改善旅游市場的消費模式,有助于旅游產品的開發利用,有助于旅游產業的整體布局,必將促進消費結構的合理優化。

二、發展生態旅游的有效路徑

生態旅游是直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拉動農民增收的金鑰匙。因此,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币螅粩嘭S富和完善生態旅游的發展方式。(一)重基礎設施,抓服務質量。在生態旅游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更好地服務生態旅游的發展。1.完善交通網絡。一是加快公路、鐵路、水運等各交通方式的相互協調、合理布局,逐步構建大交通格局,實現旅游道路通達、順暢。二是加強道路修建改造,加快推進道路建設,升級改造旅游環線路等。三是加快旅游引導系統建設,在各交通道路建立旅游交通標識,開通旅游專線,為游客提供便捷服務。2.完善接待設施。一是建立旅游接待中心,為來往旅客提供風景區及旅游相關信息,為旅客提供便捷的服務。二是完善食宿設施建設,重點進行星級酒店、賓館的建設,加快發展經濟型酒店、家庭旅館等,形成以星級酒店為接待主體、其他食宿設施為補充的格局。三是完善娛樂服務設施,進一步配備適合消費群體需要的游樂場,編排具有民俗風情的文藝演出,打造具有文化底蘊的主題街。3.完善環保設施。在景區建立垃圾處理廠、污水治理廠,及時對生活垃圾、生活廢水進行處理,確保生態旅游“低碳、環保”;加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治理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大對自然景區、森林公園的保護力度。(二)重人才培養,抓隊伍建設。優秀的生態旅游專業人才已成為生態旅游發展的重要力量,推動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建立合理的旅游人力資源體系十分重要。1.夯實培訓基地。學校是人才成長的搖籃,是實施人才培訓的基地。生態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各類院校的職業培訓和旅游專業教育,學校在旅游人才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不斷加強培訓基地的建設,增強硬件設施配備,為旅游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要加強與學校的溝通,根據生態旅游發展需要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培訓對口專業人才,提升學校的培訓水平。2.創新培訓方式。培訓方式的多樣性,能夠提高培訓的效果。采取“借助外力”的方式開展培訓,通過邀請旅游行業的專家學者到旅游開發地開展講學,給旅游工作者提供學習先進理論和經驗的機會;采取“就地轉化”的方式開展培訓,通過旅游管理組織部門進行崗位培訓,在內部完成對生態旅游區開發建設規范要求的學習,完成生態旅游經營管理理念的學習;采取“自我提高”的方式開展培訓,通過閱讀旅游相關書籍、學習旅游規劃典型案例等開展培訓,培養旅游工作者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能力。3.完善培養機制。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門要將旅游人才的培訓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加快制訂各地旅游人才培養方案和從業人員素質提升方案,全面開展教育培訓,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能力;加快制定各地旅游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在旅游行業中營造良好的激勵環境,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肯定行業先進工作者的勞動成果,提升員工的榮譽感和歸屬感,防止人才流失;加快制定人才引進機制,樹立正確的人才引進觀念,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通過公開選拔、行業推薦等形式,廣納旅游人才。(三)重自然生態,抓環境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旅游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生態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應尊重自然,珍惜生態資源,著力抓好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工作。1.加大宣傳教育。一方面,對游客進行宣傳教育,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培養良好的出游習慣,推動游客文明出行,減少不文明行為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另一方面,對旅游開發者進行宣傳教育,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尊重自然生態資源的生長規律,嚴格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做到“少破壞、不破壞”。2.加強環境治理。組織相關部門聯合對旅游景點、賓館酒店、道路及周邊環境等開展全面檢查和整治,加大清掃保潔力度。對因觀光游玩造成的人為污染進行集中治理,還自然生態以良好的面貌,改變已有的破壞現狀。3.建立預警機制。啟動景區環境預警機制,對景區環衛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對存在的環境威脅及環境破壞現象進行及時排查,防止生態環境遭受破壞。

參考文獻:

[1]景金娟,王宏濤.千陽縣林業特色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思路和對策[J].陜西林業科技,2015(01).

[2]劉華.我國農村生態旅游發展趨勢研究[J].農業經濟,2013(12).

作者:陳濤 單位:中共重慶市豐都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