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產業發展策略

時間:2022-11-01 10:32:08

導語: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產業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產業發展策略

[提要]與傳統旅游相比,“健康+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日漸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本文就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發展前景以及發展策略進行探討,針對資源、產品、宣傳、市場監管等方面的不足,思考如何在自身資源、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健康旅游產業。

關鍵詞:少數民族;健康旅游;產業發展

一、引言

黨的第報告指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奮斗目標。健康和旅游作為五大幸福產業的重要組成成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制定健康醫療旅游行業標準、規范,加快推進健康旅游產業發展。作為健康服務新業態,健康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可以滿足人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秶倚l生計生委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衛規劃發[2017]30號)提出要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基地,形成一批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并建立比較完善的健康旅游服務體系,為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原生態環境及民族醫藥文化,為健康旅游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對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進行探討,有助于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旅游產業的轉型發展升級,帶動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

二、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產業發展前景

(一)旅游資源豐富。少數民族地區有著豐富的健康旅游資源,尤其是各種地熱資源、中醫藥資源及良好的生態環境,這些都能帶給旅游消費者獨特的健康養生旅游體驗。在資源方面,少數民族地區占據優勢,由于地理環境位置,其自然資源和醫藥資源都較少受到破壞和影響,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氣候條件,是康體療養、健康運動、休閑度假的理想勝地。比如,在西南云、貴、川、渝、桂等省市自治區,原始森林茂密神奇,奇珍異草點綴其間,這些都是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健康旅游的有利條件。而且少數民族地區的體育活動以及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獨具民族特色,適合游客參與,給健康旅游提供了多角度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地熱資源、飲食文化,以及還有獨具當地民族特色的健康農家菜,對于有健康需求的游客來說,是很好的選擇,為健康旅游提供了資源基礎。(二)國家政策支持。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國家非常重視健康產業的發展,國家政策的出臺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健康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機遇。從2013年至2017年,國家為推動健康旅游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中,都提倡利用我國豐富的中醫藥特色資源,鼓勵各地區積極發展健康旅游產業。從我國整體的產業布局各發展來看,我國旅游產業屬于當前國家大力發展的產業。在經濟驅動要素轉變以及經濟結構優化的現實背景下,我國政府希望將旅游產業打造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實現對于傳統產業的替代,從而實現經濟的順利轉型。(三)市場需求增加。大健康時代下,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93%的公眾認為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事,公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遠超過其他事物。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處于健康狀態的人只占5%,處于患病狀態的占20%,而75%的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2016年全國健康普查數據顯示,23.1%的高收入人群有“三高”疾病,33.7%的高收入人群有胃腸消化系統疾病,92.3%的高收入人群存在身體和精神健康問題。據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張吉林介紹,2020年我國旅游業和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分別達到7萬億元和8萬億元,健康旅游產業具有廣闊的融合發展空間。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識的增強,對健康需求的增加以及市場需求的擴大,還有國家對兩大產業的政策支持以及持續資金投入,都表明健康旅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三、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產業現存問題

(一)旅游資源整合不足。少數民族地區在旅游業方面擁有極大的自然資源優勢,但由于經濟比較落后、醫療技術水平較差、缺乏醫療資源及信息共享平臺等原因,導致旅游資源與醫療資源整合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傳統的旅游業與醫療保健行業相互支持與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將醫療保健資源與旅游資源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有效的資源互補。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模式仍以傳統的旅游資源為主,與醫療保健資源是相互獨立的狀態,缺乏健康旅游的觀念及資源整合的人才和技術。健康旅游是以健康需求為導向、旅游為載體、健康與旅游深度融合為核心的新型服務模式,資源的整合及兩大行業的合作共融是其發展的基礎。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資源整合不足既無法充分發揮傳統旅游產業的資源優勢,也難以深度發掘和開發自身獨有的民族醫藥資源,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從而限制了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二)旅游產品缺乏創新。健康旅游與傳統旅游不同,在吃、住、行、游、娛、購的基礎上增添了健康、養生、醫療等方面的內容,這也意味著以往的旅游產品不再滿足現在的游客需求,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勢在必行。少數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藥用生物資源與獨特的民族醫藥養生文化。但就現階段而言,少數民族地區的健康旅游資源開發程度低,健康旅游產品少。健康旅游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我國仍處于摸索階段。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產品、旅游項目以及采用的營銷手段具有相似性。高度的同質性使得少數民族地區的健康旅游業發展缺乏足夠的產業特色和吸引力。旅游產品創新不足很大程度是因為忽略了不同少數民族地區之間的不同特點,沒有充分挖掘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資源,在現有的旅游產品上進行改革創新,一味地照搬其他的產品缺少獨特性和市場吸引力。(三)旅游宣傳力度不夠。目前,關于健康旅游產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通過有效的宣傳手段提高消費者對這一新型旅游產業的認識和接受程度。少數民族地區憑借豐富的旅游資源在旅游業獨占一角,但游客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印象大多局限于自然景觀與民族文化方面,對少數民族的醫藥養生方面還停留在聽聞階段,沒有切身體驗過。當前,少數民族地區的宣傳方式都比較單一,宣傳效果不理想,且缺少品牌意識,導致健康旅游知名度低。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的健康旅游項目大部分都局限在自身資源宣傳方面,宣傳角度偏于自我,導致健康旅游的潛在消費者并不能準確尋找到需求點,其健康旅游消費促進力度也會產生嚴重不足。少數民族要發展健康旅游,不能僅限于宣傳自然資源,而是要突出本地區的民族醫藥資源,以健康需求為導向,分析游客群體的健康需求特征,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旅游消費者。(四)市場監管體系不健全。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及法律法規,健康旅游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涉及到醫療、旅游等多個行業,更離不開法律法規的保障。少數民族地區在構建健康旅游發展模式中,仍然采用旅游產業法律法規管理理念,醫療方面的嚴謹性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導致在發展健康旅游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爭端。健康旅游作為未來大力推廣的旅游方式,其發展前途不可估量。作為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甚至是支柱產業,如何維持健康的市場環境和有序的市場秩序是非常重要的。缺乏相關法律和政策制度的制約,會導致一些不法分子趁機惡性競爭、攪亂市場秩序,不利于健康旅游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就目前而言,有關健康旅游的法律法規在各自的領域中是相互獨立,法律法規之間缺乏關聯性,責任界定不明確,容易出現違法違規行為,難以保障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而影響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

四、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產業發展策略

(一)促進資源融合,發揮資源優勢。少數民族地區自然資源和民族醫藥資源豐富,應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率,發揮資源優勢。在資源整合時,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生態環境資源和氣候條件,配合醫療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將不同的自然環境和適宜的氣候,結合到不同的健康服務項目上面去,形成以自然旅游資源為依托的特色健康旅游項目。在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加大醫療康復環境的建設,強化當地的醫療資源,為旅游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服務。旅游企業與醫療保健機構加強合作,旅游企業應根據旅游消費者的健康需求提供相應的健康服務和旅游方案,醫療保健機構應根據當地的醫藥資源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醫療保健服務項目,統籌推進健康旅游服務,拓寬服務空間,促進資源融合,為開展健康旅游打好資源基礎。(二)注重產品創新,打造特色品牌。傳統旅游的旅游產品顯然不能滿足現在游客的健康需求,因此必須要推進健康旅游產品的創新,豐富健康旅游產品內容,帶給消費者良好的旅游體驗。立足于地區民族文化特色和健康旅游資源,設計開發旅游產品,著重于產品的實用性、觀賞性、效用性等,增強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以此提高各民族地區的競爭實力。結合不同健康人群、不同層次旅游消費者的需求,打造主題鮮明的溫泉、森林、休閑運動、飲食等系列健康旅游產品,開發不同功能的旅游產品,推出豐富有趣的健康旅游路線,加快旅游產品的創新升級。深入挖掘民族醫藥資源,融入民族文化元素,開發以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為主導,各民族醫藥健康旅游產品為輔助的系列特色產品。當地政府可以集結各地方的資源和產品,通過整合和創新,打造一個民族醫藥文化特色品牌,發揮品牌效應的作用。(三)加大宣傳力度,完善營銷渠道。健康旅游發展初期,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向游客宣傳健康理念,展示健康旅游的益處,給消費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健康旅游宣傳要打破傳統觀念和方法,與互聯網以及新媒體充分融合,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現代媒體,通過投放廣告、宣傳片、紀錄片等形式宣傳少數民族醫藥文化,展現完美的旅游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是要體現出健康旅游與傳統旅游的不同之處,激發游客的健康旅游消費欲望。在健康旅游宣傳中,應當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使基層旅游工作人員日常宣傳中能夠面向消費者群體宣傳健康理念,從而逐漸擴大影響力。產品銷售應該從旅游消費者的需求層面出發,除了實體銷售之外,還可以利用線下最流行的直播方式,進行網上銷售,拓寬旅游產品的銷售渠道。當地政府應該建立完善的網絡體系,以便可以及時有效地宣傳健康旅游及推銷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知名度。(四)增強市場監管,提高服務水平。要想長遠發展健康旅游產業,必須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增強市場監管,維持穩定有序的市場環境。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衛規劃發[2017]30號)提出的要求,推進市場準入和行業規范建設,重點解決可能存在的醫療責任劃分、行業監管等問題,嚴肅查處無證行醫和違法經營行為,保障群眾健康權益,維護消費者利益,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針對少數民族地區自治的特點并結合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相關規定及解決措施,為健康旅游的發展提供法律基礎和制度保障。為保持高水平的健康服務,少數民族地區應定時對健康旅游服務人員進行培訓,積極引進健康旅游服務人才,通過“以一帶多”的方法,全面提高服務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質量,讓消費者體驗到理想的健康服務,實現健康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吳之杰,郭清.我國健康旅游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7(03).

[2]萬寵菊,于博,肖麗萍.云南省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的思考[J].當代經濟,2016(34).

[3]董廣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與相關制度保障[J].改革與戰略,2017.33(06).

[4]王詩源,菅廣峰,陳莉軍,莊嚴.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醫學爭鳴,2019.10(01).

[5]林澤愷.廣東健康旅游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1).

[6]王靜,蔡鴻云,李雪松.基于RP/SP感知調查的少數民族地區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設路徑研究———以云南為例[J].學術探索,2019(09).

[7]鄭向敏.論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的開發與發展[J].貴州社會科學,2008(11).

[8]黃紅梅.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策略思考[J].商,2015(31).

[9]朱笑笑,錢愛兵,劉軍軍.我國健康旅游發展現狀及國際競爭力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4).

作者:李文芬 陳秋燕 楊風 羅光強 于春芳 朱俊敏 黃慧嫻 單位:桂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