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個體發展模式研究
時間:2022-07-22 11:37:43
導語:鄉村教師個體發展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鄉村教師在推進鄉村教育發展的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個體專業發展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蘇霍姆林斯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理論強調個性發展的意義,認為共性和個性教育是個體發展的絕對需要。影響鄉村教師成長的GPER循環模式可以兼顧鄉村教師個體成長和個性發展需求,包括專業理論和組織、終身培訓、自我發展意識、專業情感等。對于鄉村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國家、地方和個人均應作出努力,進而推動鄉村教育事業繼續邁進。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鄉村教師;全面和諧;個體成長
隨著國家對鄉村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我國的鄉村教育事業不斷向前邁進,尤其是對鄉村教師的特別關注(如2004年的“碩師計劃”、2006年的“特崗計劃”和“三支一扶計劃”以及后來的“免費師范生計劃”),使得鄉村教師隊伍不斷壯大、變強。鄉村教師的發展在整個鄉村教育發展的大局中居于至關重要的地位,2019年1月18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落實,落實,再落實”的講話,再一次強調“要加大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傾斜和支持力度,加速補齊貧困地區教師能力建設短板。”可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還存在上升的空間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我們更加努力。
一、鄉村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問題的提出
從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成果來看,現有研究更多的是針對城市教師群體[1]。很明顯,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關注在城鄉之間向城市傾斜,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從國家政策方面來看,以往國家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以“吸引優質師資”和“優化教育資源”為主,在政策目標上對“本土性”的關注度不足,應尋找適合鄉村教師專業化成長之路[2]。由此看來,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相關問題需要更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值得關注的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是把教師的專業發展看作是教師這個群體的發展來進行探討,忽略了教師作為個體成長的意義?!叭后w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以一定的方式聯系在一起進行活動的人群”[3]。教師專業發展作為群體來考慮時,是從整體的角度進行考量和研究。但群體由個體構成,并且群體的發展依賴于個體的成長。亞里士多德認為“個人的完善乃是集眾德而成,但強調個人理性、個人發展的獨立意義和價值”[4]。每個鄉村教師作為個體的專業成長和發展對于鄉村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非常關鍵,只有鄉村教師個體有了“德”,才能匯聚成鄉村教師群體的“眾德”,進而推動鄉村教育事業不斷向前。鄉村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研究將視角放在鄉村教師作為獨立個體發展的意義,以期為鄉村教師探索出更加適合自身、本土化的專業發展道路提供一定的思考。
二、鄉村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理論基礎及影響因素分析
1.理論基礎: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理論。蘇霍姆林斯基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理論中強調人的發展是一種有差異的和諧,全面發展是和諧發展的前提,但個性發展更加不可忽視。他的觀點來自于人活動的兩種職能:一是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二是人的自我表現。人不斷地加深對客觀世界的理解,逐漸地認識到客觀世界表象背后的本質,與此同時獲取人生經驗。但人作為獨立的個體,會出于本能地關注自我表現,其實質就是個體世界觀、觀點及意志力在各種活動中的外化,因而教育由共性教育和個性教育共同組成,都是發展的絕對需要。對于教師來說,“教師集體的智慧財富由健康的教師個人之豐富的智慧財富匯集而成”[5]。在個性教育之下,教師個人教育教學智慧得到增長,每個個體的成長形成教師集體智慧,進而促進教師專業整體的進步與發展。2.基于理論對影響因素的分析。教師專業發展指的是教師以自身專業素質(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與完善為基礎的專業成長、專業成熟過程,是由非專業人員轉向專業人員的過程[6]。教師的成長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鄉村教師也不例外。高平、王小鳳等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內環境”和“外環境”[7]進行了分析研究;張彩云、傅王倩以“個人因素”和“專業發展需求”[8]兩大角度給出了建議;陳祥梅著重對工資、政策、個人、學校、農村等幾大方面的因素進行探討[9]。綜上來看,大多數有關影響因素的研究從內在和外在進行,或者將個人作為其中的一個部分來思考,而將鄉村教師作為獨立個體來探究影響其專業發展的因素相對較少?;谔K霍姆林斯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理論,可以從共性教育(GeneralEducation)和個性教育(PersonalEducation)兩個方面入手,對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進行分析。共性教育主要支撐教師的經驗來源,是一個人作為教師該有的根本;個性教育則在教師專業成長道路上起到動力推動作用,不斷對自我進行調整與提升。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一樣:成長=經驗(Experience)+反思(Reflection),基于此,形成基于全面和諧的GPER鄉村教師個體發展模式(如圖1所示)。3.影響因素具體分析。經驗的積累是鄉村教師個體成長的基礎,也是教師接受共性教育的目的。對影響鄉村教師個體獲取經驗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教師個體成長的需求。鄉村教師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若想走向專業化,應該多做自身的考量,進行反思,才是個性教育的意義所在。對影響教師反思的因素進行探究,能夠幫助教師明確自身的不足,找到專業成長的出發點。經驗是反思的根本之基,教師在經驗日益豐富的過程中逐漸反思自身發展;反思又為經驗提供動力,支撐鄉村教師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同時,積極追求進步。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1)專業理論與專業組織。作為一名教師,其自身的發展是從學習教育教學基本理論開始的,專業理論的學習是教師了解教育對象、清楚教育內涵以及掌握如何教學等相關經驗獲取的最直接途徑。尤其是對于鄉村教師來說,由于鄉村條件的限制,從教人員自身的理論功底不深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科學的理論指導,更別談形成“以習得的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的能力”[10]了。此外,教師專業組織對于教師個體專業發展也至關重要。教師專業組織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互相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利于教師將個人經驗與他人經驗進行分享,從而有效拓寬教師經驗增長的有效渠道。根據性質不同,教師專業組織的職能也不盡相同。有些是專門為了維護教師相關權益和利益而設立的,為教師提供相應的保障。對于鄉村教師來說,個體權益的保證在很大程度上為其能夠安心投身于鄉村教育提供強大支撐。(2)終身培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表明,在進入新世紀后,部分學科知識在2到3年內就會更新一次。教師作為主要的知識傳播者,其自身的學習速度更是不能減慢。在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培訓必不可少,一般會把教師的培訓歸結為職前培訓、入職培訓和在職培訓。對于鄉村教師來說,培訓的開展是促進其教學技能提升的重要方式。每個教師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地克服教學困境,在培訓中吸收寶貴的教學經驗,增長教學見識。(3)學校組織環境。學校是教師工作和學習的場所,學校組織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在廣大農村地區來說,環境的創設特別需要關注。普遍來看,鄉村學校的外部環境比城市學校相對落后,這就需要發揮學校組織環境的力量,特別是校長引領,“校長作為學校的最高領導,對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保?1](4)從業動機與態度。教師從業動機與態度是指為了實現特定目標的意識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態度,是教師選擇本職業的原始動機和出發點。在相關調查中,教師個人的內生需求是他們決定進入教育領域的主要動機來源。內生需求包括物質、尊重和成就三大方面:物質方面主要指收入和專業上的物質回饋;尊重方面指所處的社會地位;成就方面則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相較于其他普通教師,因為鄉村教師所處環境的特殊性,所以對其從業動機和態度進行分析時也要因人而異。(5)自我發展意識。人相較于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具有思想,即具有不斷追求進步與發展的意識;同樣,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之人,自身發展意識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師職業進程。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是教師自身在不斷豐富自身教育教學經驗基礎上,對教育教學事業不斷鉆研過程的外化。其內在體現的是一個人作為教師積極追求進步的精神和意志,是鄉村教師突破外在束縛實現自身專業發展的靈魂所在。(6)專業學習能力。專業學習能力在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進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影響因素。教師專業學習能力的高低,會在教師專業知識儲備量和個體自我發展晉升速度上有直接體現。在當今學習型社會,教師專業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專業化水平和能夠達到的專業化層次。在鄉村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專業學習能力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更加顯著。(7)專業情感。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擁有扎實、廣博的專業知識,還要擁有飽滿的專業情感。專業情感是“在教師專業化過程中獲得的可以使其愉悅的一種情緒體驗,是其專業化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動態影響因素。”[12]專業情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個體對自己職業的情感;二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鄉村地區學生普遍存在情感缺失問題,教師的關心和愛護能有效促進學生成長,也使自身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職業滿足感。
三、鄉村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建議
1.國家加大鄉村教師針對性培訓力度,組織其專業理論學習。目前來看,我國對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已經相當重視,并且在全國范圍內有秩序地逐步推進教師培訓工作。但是對于鄉村地區來說,應該充分考慮其所處環境和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教育資源現狀、現有師資的水平,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教師參加培訓的初衷是想通過專業性學習,提升教育教學實踐技能,更好地發揮自己在鄉村教育事業中的作用。模式化、無異于城市教師的培訓活動,不僅使鄉村教師在培訓后無所得,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所以在培訓上,首先應該了解鄉村教師的特點,清楚他們個體專業發展所需之后,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活動的進一步進展;同時,可以為鄉村教師參加培訓提供多種選擇,分時間、分批次、分主題地逐步推進教師專業理論和教學經驗學習。這樣,鄉村教師就可以根據自己個人的不足及未來發展的需要,有目的地學習,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2.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教師專業組織,校長帶頭引領。我國幅員遼闊,廣大鄉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地區和地區之間的教學資源、教學條線和存在的教育問題也都各不相同??舌l村教師肩上的職責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學生的美好未來而在不斷努力奮斗。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鄉村教師個體都積累了自己的寶貴經驗,若在臨近的地區有效組織教師間的交流活動,并在地方相關部門的幫助和校長的配合下,形成長久機制或組織,做好組織引領,相信教師能獲得更多基于類似教育環境下的實際教學經驗;并且在這種專業組織的引領下,以“眾德”促進鄉村教師的個體發展,不再使教師獨自面臨教學困境與難題,安心扎根鄉村教育。在鄉村學校中,校長作為主心骨,應該切實發揮好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校長可以運用手中獨有的權力,為鄉村教師創設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教師個體在文化的浸染下,主動追求自身的專業發展。除了文化上的引領,校長還能夠以校為本構建制度體系,在教師科研的評價上進行具體規范,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3.教師擺正從業動機與態度,增強工作熱情。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鄉村教師隊伍逐漸擴大,從事鄉村教育事業的人員數量不斷增長,由此來看,鄉村教師的數量問題得到基本的解決,但有關教師的質量問題隨之而來。鄉村教師的構成相對較為復雜,有高校畢業生、地方知識分子以及具有一定文化和閱歷的老教師。即便如此,既然選擇了鄉村教師作為自己為之奮斗的職業,就應該擺正自己的從業動機,以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致力于鄉村教育的開展。教師的工作熱情會使教師個人體會到鄉村教育教學過程中所特有的愉悅之感,進而真正地融入鄉村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之中。俗語有“態度決定一切”,端正的態度會給教師一個良好的開端,并在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進程中不斷提供動力,推動教師邁向更高的臺階。4.教師進行自我教學反思,培育專業情感。《論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這是人立身于世的根本之道。教師除了要在三尺講臺上講好課之外,還要在課后做好反思工作。首先,鄉村教師應該反思自身教學實踐的不足。每堂課都是對自己教學理念和設計的呈現,課程結束后,要善于找到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際效果之間的差別,好的方面保留,不好的方面找出原因后進行修改,這為以后的教學設計更加貼合鄉村實際提供寶貴經驗。其次,鄉村教師應該反思自我發展意識。鄉村教師和城市教師一樣,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自身的專業發展主要是靠個體的努力和鉆研,這需要鄉村教師個人不斷地堅定專業發展的意志,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做出實際行動。再次,教師該反思自身的專業情感。作為一名鄉村教師,面對的是鄉土環境下長大的農村孩子,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會潛移默化地帶動他們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再者,教育不僅是使學生增長知識,而是兼具美育和德育全面發展的過程。鄉村學生在教師的關懷下,更為直接地獲得情感體驗,進而在自己今后的生活中學會愛和付出,達到受教育的真正目的,這才是鄉村教師自我價值的真正體現和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鄉村教育的長遠發展需要立足于鄉村教師個體的持續成長進行考量,只有明確教師個體成長所需后,才能組織和建設出更為優秀的鄉村教師隊伍,并使其成為鄉村教育闊步向前的后備軍。
作者:王冰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課例研究在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
- 下一篇:幼兒教師職后專業發展路徑思考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