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想與高校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09 04:06:19

導語:系統思想與高校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系統思想與高校建設論文

1概述

上世紀90年代末,高校迎來了快速的發展機遇期,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需要,許多高校抓住了機遇,建成了新校區。進入“十二五”期間再進行建新校區,對建設單位來說可以吸取和借鑒的新區建設的經驗更多、目的性更強、針對性也更實際了,但在建設的過程中,也面臨了許多新的問題和矛盾,如:物價、人員工資較以前增漲過快增加了建設成本;報批等手續更復雜了,建設周期加長;高校間較以前競爭更激烈,如何處理好新校區建設與日常運行之間的矛盾,做到兩建設兩不誤,難度很多,壓力更大。今年是我校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二年,學校依據市、廳、校會議紀要精神,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總體規劃要求,積極應對因“代建模式”帶來的各種新的挑戰,取得了階段性建設成果。一期五個標段近80×104m2建筑全面開工,26×104m2單體建筑已經封頂,綠色校園建設的目標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本文旨在探討在新校區建設中以系統思想為統領,以建設綠色校園為目標,統籌抓好七大系統規劃設計工作。

2抓好規劃設計的豎向設計

規劃設計的開局之步要依據原有地形原貌,深入調查研究規劃區內外的周邊環境現狀和發展情況,充分論證多種方案,篩選出好的豎向設計思想,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各建筑物之間的標高關系、建筑和道路之間的關系、地塊內排水等各種管線的布置關系、園林景觀綠化的布置關系等建筑環境的總架構。眾所周知,規劃設計是建設項目的龍頭,豎向設計是規劃設計的基礎,按照《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原則:“①安全、適用、經濟、美觀;②充分發揮土地潛力,節約用地;③合理利用地形、地質條件,滿足城市各項建設用地的使用要求;④減少土石方及防護工程量;⑤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增強城市景觀效果?!钡囊?,也可以看出它在建設項目中具有基礎的地位?,F在的建設市場是較充分的競爭市場,新項目通過招標,產生的規劃設計方案,基本上是通過專家評審意見選定為主。一方面參加評審的專家本身業務等水平良莠不齊和認真態度差異很大,直接影響規劃方案選定好壞的結果;另一方面規劃設計單位對投標結果中標與否未卜,所投方案極其初級,更多是為了中標而迎合領導和專家喜好,真正需要內在東西的提煉遠遠不夠,須在后期做大量細致和認真的深化調查工作,這期間如果按照科學規律辦事,深化和優化規劃設計初方案相當長的時間,而現實是建設單位已經規劃方案選定,給規劃設計單位的時間十分有限,加之建設單位往往又提不出具體的規劃設計明確要求,倉促選定的規劃設計方案,實施中一定會出現不全面、不科學,留有遺憾的地方很多很多,許多問題都是出在不夠重視當初豎向設計方案惹的禍!我校圍繞綠色校園建設標準,一開始就十分重視規劃設計中的豎向設計,用系統思想對校園自然地形地貌和標高進行充分利用,從東到西控制四個大的區塊高程,做到最大程度地平衡土石方,實現又好又省的建設新區。對規劃設計單位提出了明確要求是:①要重視豎向設計工作,派有經驗的、業務水平高的主創人員親自做豎向設計;②豎向設計要經過科學計算,用“數據說話”,在高程、交通、排水、建筑布置、園林景觀綠化和土石方平衡等方面綜合思考;③一定要實事求是,尊重豎向規劃設計成果、避免出現不懂專業人員過多干擾業務工作的現象。

3抓好強電安全節能設計

強電建設是新區的基礎設施,既要滿足今后的發展需要,做到適量預留;又要科學計算容量,避免出現浪費。因此,在系統思想的指導下,要求強電設計單位特別要關注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首選綠色節能設備設計。筆者通過20多年工作實踐,按照現有慣例設計,新建項目供電負荷幾乎都設計偏大很多,究其原因:一是現有設計規范的更新遠遠跟不上供電系統中,節電技術的發展速度;二是傳統慣性觀念存在,認為涉及到安全問題,容量設計足夠大,安全系數設置特別高,很少有人依據現有設備進行科學計算,提出異議;三是具體使用單位管理人員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提供的供電設備用電負荷僅是簡單的累加需求量,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也不一定很專業,無法核準實際負荷;四是繪圖是設計院的必備工具,現實是一般情況下,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可到較好的設計院工作,缺乏實踐經驗,而有經驗的設計人員往往年齡偏大,退居“第二線”不直接設計者較多,設計的實際情況是套用多,針對現行節能設備性能和應用,能夠真正提出合理需要設計者甚少。出現以上現象造成初期投入增大,后期運行長期支出增加,為避免浪費,我校按照綠色校園建設的標準,用系統思想要求:①認真在校內審定使用單位提出的需求負荷;②充分與建筑設計院和電力設計院進行多次討論,確定最佳的供電方案和用電總負荷;③考慮今后的發展,做好適量的預留。目前我校新區強電設計,依據當地規劃,充分結合新區內的用電總負荷,考慮區內的用電負荷中心和供電半徑,設計了2座開閉所,17個變電站,供電實現雙路由,互為備用,特殊狀態下實現熱鏈接,確保了重點建筑二類供電。

4抓好校內市政中排水等設計

校內市政中排水工程建設與強電工程建設具有同等地位,都是重要的基礎設施,科學計算,避免浪費是必須之事,既要滿足實際需要,又要預留今后的發展空間。與強電相比,排水設計偏小的問題又十分突出,許多新建高校排水不暢,時有發生,究其原因是:①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綜合用水實際在增加,而污水量依據生活用水量的85%~95%計算,實際會隨之增加;②學校用水時變化系數大,雖然規范有所體現,但是與實際相比時變化系數考慮還不夠;③生活的白色垃圾較以前增多、生活習慣、維護管理人員配備不夠、維護專業人員水平流動性大,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等多種原因的影響。為避免以上現象,我校十分重視新校區基礎設施排水設計工作,它是減排的重要內容,是綠色校園重要的基礎設施,要求設計單位:①收集周邊相關設計所需要的基礎資料,為設計提供準確的依據;②在設計過程中我校與設計院定期互動,核定排水管徑、參與審定排水標高、排水路徑等;③聘請有經驗的人員,幫助評審設計方案等工作。

5抓好園林景觀綠化設計

高校始終重視環境育人工作,校園園林景觀綠化建設是環境建設的最重要硬件條件之一,它是綠色生態校園建設的主要基礎設施和學校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重視在新校區建設中,我校重視園林景觀綠化設計,從源頭抓起,不能一蹴而就,利用新區建設之際,做好園林景觀綠化建設,學校上下認識高度一致,必須在整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項目的系統的思考,關注景觀綠化設計,認真做到:①首先學校要能夠組織人員提出確實可行的綠色校園建設的基本標準,圍繞開展相應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其次依據建設地塊現有的地形地貌,進行簡單的改造,達到最好的節能減排的綠色校園建設效果,如我校利用現有水系略加改造,實現收集所有雨水,用于景觀用水和綠化用水;③再其次,積極參與協調太陽能、強弱電、燃氣等節能設計和用水設備的節水設計等,在綠色校園建設中,學校主導要求各專業設計要相互間預留通道,實現今后節能減排等綠色校園建設項目的無縫對接。

6抓好智能化(信息化)設計

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是現代化校園建設的重要標志,是現代化辦公、教學管理必備的手段,可以為師生生活和學習提供便捷,如何建設好新區智能化(信息化),關注新區智能化(信息化)設計很關鍵。我校新校建設伊始就組建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到省內外十多所高校做了專項調查,提出設計要求:①智能化(信息化)六大系統,二十個子系統;②設計過程要與學校充分溝通和互動,全面理解學校的需求;③建筑設計已設計的相關智能化路由通道一定要和智能化(信息化)專項設計實現有機相連、無縫對接等。

7抓好安防監控等設計

學校安全是學校穩定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到師生的人生安全和財產安全,各高校都把它作為重要的建設內容,與新校區建設同步建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重從源頭抓起,建設好完備的物防硬件條件,規劃設計結合學校實際要求:①重要的建筑和區域設計了防盜報警系統、電子防攀爬系統等;②四個大門設計了ETC通道出入大門管理系統;③高清監控攝像頭,要結合環境,采用云臺、槍機等多種形式,建筑內外共設計了4000多個攝像頭,覆蓋全校區;④夜間巡更系統等。力爭學校在物防技防和人防上同步建設,真正實現安全文明校園。

8抓好學生洗浴等熱水綜合利用設計

高校學生熱水供應是學校耗能的重要支出之一,學生洗浴熱水又是學生熱水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廣泛地被高校重視。如何以借新校園建設之機,用系統思想,做好各項節能設計工作,積極推進綠色校園建設要求:①學生集中洗浴熱水供應,設計以太陽能加熱、燃氣加熱、廚具預熱收集等多種加熱方式,集中熱水供應管理,用于學生集中洗浴和食堂熱水供應;②探索對排放的洗浴熱水,經過沉淀等簡單處理收集,用于洗車的初次用水;③對局部無法使用太陽能也要求,選用節能的用電設備。

9結語

新校區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規劃(建筑單體設計)、市政、強電、智能化(信息化)、園林景觀綠化和節能等各項設計中,互為條件,相互聯系,各專項設計有機的結合,組成了完整統一體,在具體設計中一定要有系統理念,自覺應用系統思想,抓好規劃設計中幾個重要設計,對新校區建設意義重大,好的規劃設計在建設中會起到決定性的引領作用,這是不爭的事實。

總之,系統思想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是各級干部需要掌握的思想方法,任何工程項目管理人員都要熟練掌握此方法,自覺應用到工程項目中,體現從業人員精細化的工作態度,就能夠不斷地解決各種工程項目中的復雜問題,避免出現工程缺陷。新校區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項目,它的設計內容是由許多自成系統的子系統規劃設計構成的,這些子系統本身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完整性,自成系統,同時它們相互間又有一定的聯系,互為條件,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它們之間組成了一個有機的全面的規劃設計總體。筆者對這些子系統規劃設計提出應把握的問題,在建設項目中有的是共性問題,有的可能是個性問題,意在供各位同仁關注參考。

作者:歐陽連勤李靜李偉單位: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建設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