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節目品牌建設思考
時間:2022-06-15 08:51:37
導語:養生類節目品牌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和追求不斷增加,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應運而生,它不僅促進了電視節目的多樣化,對健康知識的傳播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文章對該類節目的策劃以及如何建成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品牌進行了淺析,希望拋磚引玉,以供同行探討。
關鍵詞: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策劃;品牌建設
一、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存在的問題
(一)同質化嚴重,編排趨同,缺乏創新。當前,健康養生類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各個地區編排的養生類節目基本一致,從節目主題、主持風格、欄目的表現手法、談話內容等方面都比較雷同,[1]缺乏特色和個性,使得觀眾無法區分,既無新意,也無亮點。時間一長,觀眾就對節目喪失了最初的興趣,味同嚼蠟,嚴重不利于對健康知識、養生方法和理念的傳播。(二)節目的真實性與權威性飽受質疑。健康養生類節目與人生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尤其是要提高對相關健康專家的標準和要求,邀請具有豐富醫學經驗和良好醫德的醫學專家來向大眾傳播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養生方法。然而,縱觀目前的健康養生類節目,對專家的標準要求低,為某些打著“養生專家”名號,其本質上是濫竽充數的人提供了平臺,這些“偽專家”不僅會給觀眾傳遞錯誤的養生知識,而且嚴重危害民眾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降低觀眾對所有健康養生欄目的信任度。[2](三)節目形式或趨向學術研討或過于娛樂化。就現有的健康養生節目而言,具有兩種極端化走向:一是過于學術化。主要表現在被邀請到節目中的專家學者無一例外的非常嚴謹,注重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導致其在電視節目的講解內容也大量使用專業術語和晦澀難懂的詞匯,使得觀眾在觀看節目時難以理解和接受,電視節目變成了學術報告會,嚴重違背電視節目的傳播規律;二是過于娛樂化。主要表現在節目組吸收學習國外的娛樂節目經驗,將其運用在養生類節目的創作之中,為了追求高收視率而喪失了健康養生類節目的專業化和嚴謹化,減低節目內容的可信度和節目的影響力。再加上對健康養生類產品的過多植入,也為觀眾造成了不良引導,這些都亟須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完善。
二、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發展的策略建議
(一)加強策劃,增加節目的多樣性。首先,要選好主題,養生節目主題的好壞直接決定觀眾是否會駐足觀看。因此,我們應立足于健康市場的實際,對人們健康和養生的關注角度進行市場調研,篩選出關注度較好的角度作為主題設定的依據?;蛘咴谶x題上也可以結合養生欄目所在當地的特色來找選題,比如因麗水地域特點,本地很多人屬上熱下寒的體質,麗水電視臺的《養生談》欄目,就專門制作播出了《辨明體質好養生》的幾期節目,節目反響不錯,群眾關注度也較高。其次,要重視節目內容。亞康姆公司總裁雷石東曾說:“傳媒企業的基石必須而且絕對必須是內容,內容就是一切!”因此,健康養生類節目只有優化節目內容,使其多元化,不僅要貼合群眾實際,而且要兼顧一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從不同層面滿足人們的需求,吸引不同層次的觀眾,才具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二)拓展選題,保證內容的真實性、權威性。與其他類型的電視節目相比,健康養生類節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其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決定這類節目必須具有科學性和真實性,節目內容既要實用,也要真實,杜絕其成為各類虛假廣告愚弄大眾的平臺。例如麗水電視臺的《養生談》這檔節目就嚴格遵守了以上原則,節目邀請的嘉賓以當地中醫院權威中醫為主,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從醫經驗,對每一期的主題和內容重重把關,嚴格審查。節目的編導為保障節目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對于演播室嘉賓的發揮有質疑的地方,會去翻閱醫學典籍,會去找業界人士反復確認,嚴格保障節目的高質量和高標準,為觀眾們傳遞真實有價值的養生信息,從而獲得民眾的好感和信賴,提升節目的經濟效益。(三)加強品牌建設,多渠道進行傳播。眼下,各行各業均已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電視傳媒業也不例外。作為健康養生類節目,其競爭對手不僅是同類性質的節目,也涉及其他所有的電視欄目,因此,我們必須對欄目進行一定的品牌策劃,構建多渠道宣傳和推廣模式,才能擴大欄目在群眾之中的影響力。中央電視臺制作的《健康之路》和北京電視臺播放的《我是大醫生》《養生堂》等節目,都是健康養生類節目成功的典范。這些節目的成功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示:即在品牌創建的過程中,一定要開闊眼界、廣納言路,讓節目形式和宣傳能有新的突破。而麗水電視臺的《養生談》就很好的借鑒了這些成功經驗。該比如節目表現形式上,就有很好的觀眾互動環節。把老百姓的養生智慧或者是養生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誤區,通過權威專家的科學解讀,直接搬到屏幕上與受眾分享,宣傳效果非常直觀和接地氣。追求健康是人類永恒的需要,健康養生類節目就肩負著傳播健康知識和理念、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重任。盡管目前這類節目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相信通過業內同仁們不斷地努力與探索,健康養生類節目一定能更好的發揮主流媒體的公共服務功能,貼近群眾,服務社會,為我國的電視事業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朱穎,李翟.略論醫療健康欄目的改革[J].當代電視,2004(4).
[2]郝洪,顏勻.養生類節目的隱憂與發展[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6):92-93.
作者:施麗芳 單位:麗水市廣播電視總臺
- 上一篇:新教改高校法制教育研究
- 下一篇:客家文化在農產品品牌設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