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
時間:2022-03-26 10:43:00
導語:水庫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化是人類文明與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最強動力,信息化水平已經發展成度量某個國家整體實力、現代化程度以及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水利信息化創建正逐漸改變著傳統的水利,是水利現代化最為主要的構成環節。本文針對陜西省石頭河水庫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石頭河水庫;信息化建設;應用
1石頭河水庫簡介
石頭河水庫處在眉縣、岐山以及太白縣三個縣域交界的位置處。其以灌溉為主,同時具備防洪與發電功能。是亞洲最高的粘土心墻土石壩,其高度達114m,水庫的總容量為1.47億立方米。
2石頭河水庫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分析
2.1自動監控系統。自動監控系統建設完成以后能夠實現少人或無人員值班的目標。監控體系大都運用分層布局的開放系統,以保證監控體系的可靠性,具有便于運用和擴充硬件的優勢,還可以維護客戶所進行的投資。軟件模塊化、架構化的設計思想可以使得系統更加能夠滿足規模擴大及功能提升。系統能夠收集和處理同時監控所有的輸入量,針對各類控制目標實施調控。同時又可以按照水電站的具體情況,改善或重新對畫面的品質并對編號進行定義。系統的事故回憶以及順序事件保存功能可以高效挖掘出導致事故產生因素。2.2信息采集系統。水庫信息化以信息采集為基石而創建,然而相關信息的獲取需運用不同方式,此方式與對應收集點便構成了采集層,收集內容涵蓋氣象、工情、水雨情、圖片、旱情、地下水以及水質等,收集方式涵蓋遙測與其它傳感器自行收集與云臺攝像等等。2.3雨情自動測報系統。伴隨水文測報系統的日益更新,雨情測報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同樣不斷增強。雨量檢測大致經過了以下三次更替換代。第一代:雨量筒。定時進行人工觀測,定時經過郵政體系完成發報。第二代:孔吸式自記雨量計。自行測量,每一天均需換紙,經過郵政體系進行發報。一些站點運用微波又或是超短波電臺進行發報。第三代:翻斗式自動發報雨量計。自行測量,自行登記,自行發報,資共同分享。石頭河水庫創建有第三代雨量自動測報體系。當前雨情資料是經過陜西省水情信息網傳遞至石頭河水庫。2.4防洪調度自動化系統。該系統由洪水預報調度體系、水雨情遙測體系以及防洪調度會商投影展示構成。系統具備即時監測水庫區域的降雨與天氣,迅速分析預測將來各式各樣的水庫的人庫洪水總量、洪峰流量以及水庫的水位改變等情況,便于決策人員分析討論具體的調度方案的功能。通過洪水預報調度體系、水雨情遙測體系以及氣象衛星云圖體系監測,在第一時間把握預泄的時機,科學調整預泄水量,保證下游行洪的足夠安全,降低下游洪災的經濟損失。同時,能夠科學高效地調控汛限水位,充分運用雨洪資源,全面發揮水庫的整體效用。此系統投入運營以來,洪水預報更加即時、精準,調度更加有效,防洪效益十分顯著。2.5衛星云圖接收系統。經過此系統能夠接收到衛星所傳回的數據,將所接收到的信息與云圖保存到硬盤之中,提供給信息資料處理環節使用,并且還可以展示各類投影與所有通道的云圖資料,同時能夠對圖像實施統計、放大、處理、底圖累積、打印、動畫、轉變色彩以及展示任意點位的和值等其它的功能。2.6網絡通信系統。網絡通信系統是各類數據傳遞的載體,涵蓋算機網絡與數據通信體系。數據通信經過無線又或是有線等形式進行傳遞,有線通信包含了光纜與電纜,無線通信包含了GSM短信、無線電臺等等。計算機網絡系統大都是局域網。局域網與因特網相互鏈接,局內所有的部門能夠經過局域網達到信息溝通、數據分享以及自動化辦公。2.7閘門監控系統。閘門監控是水庫灌溉區域信息化創建比不可少的環節。閘門監控體系現在已經建造了24座控制站,6個水位站。其間有15座太陽能閘控站和9座交流閘控站。閘門監控體系主要由分中心站、中心站以及現場控制站等構成,閘門控制體系的操縱主要有現場手動、停止以及遠程控制扥形式。經過對于灌溉區域的閘門開度、渠道水位等相關信息的收集,分中心站和中心站按照控制現場的水情信息以及水資源調配規劃與供排水需要,即時下達對于有關閘門的操作指令,針對閘門狀況實施遠程調控,進而增強灌區用水調配的便利性與合理性,加強水資源的運用效率。
3結束語
石頭河水庫運用信息化設施進行巡查,大大增強了水庫的安全管理能力,全面實施科學化管理,同時達到了國內相對領先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為石頭河水庫的管理人員提供一種“科學、有效、全面”決策的輔助工具。
參考文獻
[1]吉海,曾慶彬.水庫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水利信息化,2011(2).
[2]李陽.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信息化建設若干問題及對策[J].水利技術監督,2016(2).
作者:李詩妙 單位:1.西安石油大學 2.陜西省石頭河水庫灌溉管理局
- 上一篇:企業信息化建設挑戰和對策
- 下一篇:高校英語信息化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