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稅服務實務課程案例教學探討
時間:2022-11-12 02:54:11
導語:涉稅服務實務課程案例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通過分析《涉稅服務實務》課程的特點,應用案例教學方法在《涉稅服務實務》教學實踐進行探索與思考,對案例選擇、案例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進建議。
關鍵詞:涉稅服務實務;案例教學;實踐探討
《涉稅服務實務》是財經類院校為培養稅收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國家稅務師資格考試的科目之一。是培養應用型稅收專業本科人才稅收具體實務操作能力重要課程。其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運用《稅法》等專業理論課程的知識,實現對實際辦稅實務的操作,較快地適應相關稅收實務工作。課程效果直接體現在培養的稅收人才專業素養上,影響著社會用人單位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
一、實踐性、應用性是《涉稅服務實務》主要特點
《涉稅服務實務》課程內容涵蓋范圍廣,體現了如下特點:多樣性。該課程業務多種多樣,復雜多變。涉及的內容既有辦稅程序方面的內容,要求學生熟悉辦稅流程,對辦理涉稅事項的各環節、各流程要掌握,又有各稅種實體方面的內容。綜合性。該課程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課程,內容涉及稅收實體法、稅收程序法、經濟法、行政法、會計等多學科知識。要理解和掌握該課程,必須具備以上各種知識,并且能夠綜合運用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實踐性。該課程也是一門實踐課,學習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從事涉稅實務的操作能力,使學生能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辦稅的實際操作技術。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復雜的辦稅業務,從事涉稅實務工作。
二、案例教學能促進《涉稅服務實務》的實踐性
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在講解理論,傳授知識方面有其優勢,但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無法給學生傳遞具體的實踐、操作性知識,只能用抽象的語言描述一些實操性知識。教師講解累,但無法講得清,學生聽得累,卻無法得出一個具體清晰的概念的結果,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渡娑惙諏崉铡返膶嵺`性、操作性特點不能充分展示,也無法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涉稅實務的能力。造成了學生“知道是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做”的困境。學生實踐操能力的不夠,已無法滿足社會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能力的新要求。因此,需要一種體現運用綜合知識、實踐性較強教學方法來對該課程進行教學,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在涉稅工作中的具體應用。美國哈佛法學院教授克利斯朵夫1987年首創的案例教學,通過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融入案例場景中,通過主動式研討進行學習。案例教學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以需要傳授的知識為標準,選擇實際發生的事例作為個案,讓學生運用所需的學科知識,去觀察、研究案例。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并根據問題的解決從中抽象出相應的結論或方法。從而一方面能夠深刻的理解和運用相關的知識,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一是以具體案例為教學載體,把所要傳授的知識點融入案例具體業務之中,案例體現了綜合性知識。比如稅務登記實務案例,既有稅務登記法律制度的規定,又有公司法律制度的規定,還有銀行法律、會計法律的知識,還要體現學生對于行政機構的交流能力和資料的歸納整理能力。二是案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案例都是現實的企業發生的業務,案例有時間、地點、企業,案例的事實行為具有真實性,生動形象,讓學生感覺是真正的在辦理相關業務,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案例本身的關注。體現了案例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才有興趣關注案例,探討案例,為分析和解決案例的問題學習相關知識。三是促進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和雙向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案例教學法首先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對學生進行講解,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跟學生一起閱讀案例,分析案例,學生分組或分別扮演案例角色,提出解決方案、進行辯論交流,老師只是從宏觀進行評判和總結,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占主動,例如講解企業所得稅申報實務,空洞的理論講解導致學生上課分神,理解的不夠深入,只有結合一個學生較為關心的實際企業的所得稅申報案例,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討論,從稅收政策理解,業務解釋到賬務處理,納稅調整,從填寫申報表到辦理納稅申報,把相關知識點連貫起來,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做,如何做什么。使得學生不僅加深了知識的理解,還懂得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從而提升了教學效果,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涉稅服務實務》的案例教學實踐啟示
(一)注重課堂講授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在《涉稅服務實務》教學中強調案例教學,并不是否定理論教學,應該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把課堂理論講授、案例教學、問題討論有機結合起來。理論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法律規定性知識、新的知識點的傳授采用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效果較好。而對于知識點的理解、運用,鞏固加深記憶,操作性的知識點,則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效果較好。理論、概念、基本的知識點的掌握是分析和運用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學生初步了解了所學知識點,才能去靈活運用它。例如,在出口退稅實務的講解中,涉及出口退稅的賬務處理、海關出口的表證單書、相關名詞、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制度,增值稅專用發票制度等稅法規定等多方面知識,只有采用系統的分類的課堂講解,解釋相關概念,具體計算方法、會計處理才能說得清楚透徹,在學生了解些類相關知識之后,再引入案例教學,通過案例串起出口退稅相關知識點。使得學生在分析討論案例時,理解具體的知識,并運用分析相關業務,完成申報表的填制,完成申報任務。達到在具體申報過程中完成對理論知識在實際業務的理解和操作。運用案例教學,并不意味著否定課堂講授,而是應該互相促進,互為補充。(二)注重知識更新和案例選擇的目的性。案例是案例教學中的基礎。案例質量決定了案例教學效果。好的案例有一定的標準。一是案例應該符合最新的稅法知識要求。我國稅法具體的稅收規定變化較快,如果一個案例體現的稅收業務是用舊的過時的稅收政策進行分析處理,這就會給學生理解知識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探討業務的積極性和興趣。因此,選擇案例應是適應當前稅收業務政策的經濟稅收業務。二是案例的各項要素要全。案例不是課堂講授中的舉例,教師課堂“舉例”一般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沒有討論環節。案例具有主體、背景、時間、具體業務和結果,案例一般來說都是通過一個具體故事的講述,說明一種帶有普遍性的道理,揭露故事中隱藏的問題,激發學習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具體形象描述、生動顯現、揭示問題、說明道理、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等的特點。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對案例進行充分的討論,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最后教師進行深入透徹的講解、總結,把學生零散的觀點系統化。三案例選擇應具有目的性。案例應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只能根據教學目標選擇一些重要的內容進行案例教學,不是所有的知識講解都要有案例??梢砸粋€案例包含多個知識點,知識點可以連通融合。比如選擇一個納稅爭議的案例,就可以包括賬務處理、相關稅種的納稅申報、征管程序、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各種知識。通過多種知識的融合,更貼近實際,使學生對案例感興趣。(三)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設計案例。一般來說,案例都需要真實的企業和業務,但因為案例素材難以取得,而教學認為需要案例時,可以根據知識點進行案例設計。一是教師設計的案例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符合教學要求。二是設計的案例符合學生的理解。一般設計案例時,應注意案例盡量以真實素材為依據,設計案例只是素材的剪輯、整合。設計要自然,不要有編造的痕跡,以免讓學生反感。案例設計還需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使學生自然進入案例設計的情節之中。增加學生的興趣性。可以邀請稅務師或者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參與案例的設計,實務工作人員擁有大量的工作實務案例,理解熟悉實際操作技能,對案例有獨特的認知,因其特殊的工作背景和以實務工作人員的角度看待案例,又能為學生在理解和分析案例提供不同的視角,能增強學生的好奇性和學習興趣。(四)注重對案例教學過程和結果考核。案例教學法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講解、討論。因此,課堂管理比教師講授更重要,一方面,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引導,既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案例教學的主體性,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又要把控課堂的進展,引領教學的方向,對學生的參與活動進行總結、歸納、點評。另一方面,在課程考核時要加強對案例教學的過程和結果的考核,增進學生對案例教學的參與度。在通過筆試對理論知識考核以外,加強案例教學的課堂考核。比如加大課堂成績比重和內容。具體考核內容包括:考勤,課堂討論,案例分析;通過對案例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考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案例討論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阮家福.《稅收籌劃》案例教學與案例庫開發研究[J].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2009(8).
[2]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術[J].寧夏大學學報,2009(6).
[3]趙為民.案例教學在稅務實務課程中的探索與思考[J].銅陵學院學報,2015(4).
作者:劉志安 吳 強 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
- 上一篇:產業融合下文化旅游產業資源開發模式
- 下一篇:茶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