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鋼琴演奏個性化風格形成

時間:2022-11-23 05:11:18

導語:試論鋼琴演奏個性化風格形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論鋼琴演奏個性化風格形成

[摘要]鋼琴演奏是一門二度創作藝術,也是帶有創造性色彩的,而最鮮明的表現就是個性化風格形成。作為當代演奏者,應充分認識到個性化風格的價值和意義,通過演奏基本功的夯實、作品體驗的加強和文化修養的豐富等,全面提升演奏質量,形成個性化演奏風格,這對于個人和鋼琴事業的整體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關鍵詞]鋼琴演奏;個性化風格;價值意義;形成路徑

一、鋼琴演奏個性化風格的價值和意義

(一)鋼琴藝術的本質特征要求

鋼琴藝術之所以傳承和發展到今天,成為世界性樂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這門藝術一直走在一條“和而不同”的道路上。具體來說,當作曲家有感而發,利用作曲技法創作出鋼琴曲后,便完成了一度創作。然后由演奏者進行二度創作。不同的演奏者憑借不同的藝術經歷、情感體驗、演奏技巧等,對鋼琴作品進行了多元化的表現,由此也給觀眾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而觀眾的三度創作,即對作品的接受和反應,又對作曲家新的創作產生相應的影響,繼而又一次開啟“一度—二度—三度”的循環。反之,如果作曲家創作出優秀的鋼琴作品后,所有時期、地域、民族的演奏者都呈現出了同樣的演奏效果,那么也就失去了鋼琴演奏的價值和意義,只需要用一臺錄音機反復播放即可。所以鋼琴藝術發展的關鍵,就在于鋼琴演奏作為一座橋梁,連接了作曲家和觀眾。鋼琴演奏的個性化表現越突出,對作曲家和觀眾的影響也就越大,為鋼琴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帶動的作用。

(二)鋼琴演奏質量提升的需要

從當下來看,多數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訓練后,都可以熟練演奏鋼琴曲。但是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獲得更高質量的演奏效果呢?個性化風格追求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從個人角度來說,只有展示出與眾不同的風格,給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關注,占得先機。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來說,縱觀世界上鋼琴藝術較為發達的國家,都已經形成了鋼琴學派。不同學派之間都有著不同的演奏追求,如德國鋼琴學派的嚴謹和細致、法國鋼琴學派的優雅和靈動、俄羅斯鋼琴學派的理性和完美等,都成了學派的名片。作為中國來說,在構建鋼琴學派的道路上,也應該朝著風格化的方向努力,使之成為中國鋼琴學派最為鮮明的標志。

二、鋼琴演奏個性化風格的形成路徑

(一)樹立正確認識

在追求個性化演奏風格之前,首先要對什么是個性化風格、怎樣追求、達到何種程度和效果等基本問題有正確的認識,方能保證整個過程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具體來說,所謂鋼琴演奏的個性化風格,是指演奏者所表現出的較為穩定的、與眾不同的特色,是一個演奏者成熟和成功的標志之一。而如何追求個性風格、追求到何種程度呢?對此要尤其注意兩個極端:有的演奏者認為應該完全尊重原作,自己僅須將譜面上的音符、標記熟練演奏出來即可。導致多數人的演奏都是千篇一律,即缺乏音樂表現力,也給人以枯燥乏味之感。有的演奏者則過于創新,為了引人注意和脫穎而出,不顧鋼琴藝術的本質規律,不顧作品的實際情況,進行毫無價值和意義的個性表現。這兩種極端的出現,都是缺乏對個性化風格的正確認識所致。真正的個性化表現,是在充分尊重鋼琴藝術本質規律的基礎上,憑借個人的生活經歷、性格氣質、文化教養、藝術才能、審美趣味等,對鋼琴作品進行的創新表現。其既是忠于作品的,又是高于作品的,是對作曲家一度創作的繼承和豐富。以霍洛維茨演奏的舒曼的《夢幻曲》為例,與其他演奏者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不同,霍洛維茨是十分平靜的,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和表情,只是淡然而投入地演奏完了全曲,但是可以將每一個音符都傳入觀眾的內心。一曲奏罷,演奏者和觀眾都已是熱淚盈眶。霍洛維茨獨特的人生和藝術經歷、對作品和作曲家舒曼的特殊體驗,使他以這種方式對作品進行演奏,這就是一種真正的、有意義的個性化表現。所以在追求個性化風格之前,首先要對個性化風格有正確認識,避免走入誤區。

(二)夯實演奏基本功

在鋼琴藝術漫長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一座豐富的作品寶庫。而且不同時代、地域、民族的作品,在藝術風格上都是迥異的。作為演奏者來說,如何在充分表現出作品原有的特色的基礎上,繼而呈現出個性化風格呢?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夯實演奏基本功。這一點對中國鋼琴演奏者來說是尤為必要的。多數鋼琴演奏者都是自幼學習鋼琴,但是這種學習普遍以拜師學藝的方式為主,而不是體系化教學,所以基本功難免有不扎實、不規范的地方。進入大學校門后,因為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演奏水平,所以也沒有再進行針對基本功的訓練,導致很多學生的演奏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很多細微錯誤。如果連正確演奏樂曲都難以做到,個性化表現也就無從談起。對此俄羅斯鋼琴學派正是一個榜樣和示范。俄羅斯鋼琴學派以熟練駕馭多類風格的作品而著稱,同時又為這些作品注入了本學派特有的理性和完美的風格,之所以可以達到這種境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該學派對演奏基本功的絕對重視。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不管之前的水平如何,都要重新進行基本功訓練,并輔以嚴格的考評。一方面使之前的一些錯誤認識和習慣得到糾正和規范,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學生始終處于良好的狀態。所以在面對不同作品時,既可以完美表現作品,又可以為作品注入個性化的色彩。因此演奏基本功訓練是永不過時的,不論演奏者當下的水平如何,都應該樹立起對基本功訓練的絕對重視,將其作為個人鋼琴藝術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三)加強作品體驗

擺放在演奏者面前的一部部鋼琴作品,并不是單純的音符的組合,而是一個凝結著作曲家生活感悟、情感經歷、審美理想的結晶。只有先真正明白作品是在講什么、追求什么,才能獲得與作品的共鳴,然后再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表現。所以面對一部作品時,首先要對作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體驗,而不是一開始就進行音樂分析,然后急于上手演奏。具體來說,首先是對作品的文本分析,包含作曲家的個人信息、作品的時代背景、主要表現內容等,由此獲得對作品的初步認識。以德彪西的作品為例,德彪西是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追求音樂的朦朧感、瞬間感,與印象主義繪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有了基本的分析,就可以從源頭上保證演奏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是對作品進行音樂分析,包含作品的曲式、調式、旋律、節奏、和聲等多個方面的特點,一邊分析一邊思考會用到哪些演奏技術。再次是對作品進行試奏。在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有了全面把握后,則可以嘗試演奏作品。這種嘗試并不在質量上做太高的要求,重點是一種驗證。即演奏出的實際效果,是不是與想象中的效果相一致,繼而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最后是融入個性表現。演奏者要主動與作品進行互動,如是否有過相同或相似的經歷、作品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方面的觸動等,然后將這些感受傾注于指尖,獲得完美而個性化的演奏效果。

(四)豐富藝術修養

回顧鋼琴藝術史可以看出,鋼琴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與文學、繪畫、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一種綜合性文化。流傳至今的名作,也都有著深刻的人文內涵。這也對演奏者的文化修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演奏者具有豐富的文化修養,就可以從更加廣博的視角來認知和體驗作品,為個性化表現打下良好的基礎。以著名鋼琴演奏家傅聰為例。傅聰的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傅聰幼年時期,傅雷便重點培養他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興趣,多年來持之以恒地學習,讓傅聰具有了極深的古典文化功底。所以他在面對西方鋼琴作品時,便會自然地將其放置到中國古典文化語境下進行解讀。

在他看來,莫扎特就是中國的莊子,莫扎特作品中表現出的純凈、唯美,與莊子《逍遙游》中的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是一致的。而肖邦面對祖國波蘭淪陷時的悲情,則正是南唐后主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無奈。所以他的演奏注定是與眾不同的,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感受,可以在強手如云的西方樂壇脫穎而出。因此作為中國演奏者,要認識到藝術修養的價值和意義,特別是在因早年對鋼琴的學習,使一般文化知識的學習受到較大影響的情況下,更應該主動自學,全面提升和豐富自我。雖然短時間內不會有十分明顯的作用,但是如果持之以恒,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則勢必會改變演奏者的認識、態度和感受,使演奏效果得到本質的提升,這對于演奏者的個人發展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鋼琴藝術事業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成為名副其實的鋼琴大國。下一步,則要主動追求數量和規模向質量和效益的轉變。個性化演奏風格的樹立正是追求之一,其不僅關乎到個人演奏質量的提升,同時也是中國鋼琴學派構建的基礎。所以廣大鋼琴學習者、演奏者和鋼琴教師,都需要對此有充分的重視,并身體力行,以個性化風格的形成為目標和引領,開辟出鋼琴藝術生涯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管慧妤.把握演奏風格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5).

[2]王茜.鋼琴作品不同時期的演奏風格[J].藝術評論,2018(06).

[3]朱虹.論鋼琴演奏藝術境界的內在遞進[J].大舞臺,2010(11).

作者:劉暢 李嬋 單位:商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