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物流實踐教學新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30 10:04:02
導語:校企物流實踐教學新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是典型的應用型、多科性綜合學科,而我國的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在這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裝備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獲得了長足進步,很多科技前沿產品在物流企業大量使用。同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1]指出“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對接物流企業需求與高校物流專業實踐需求,建立雙方溝通的渠道因此有必要強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引導物流企業可以將物流企業遇到的各種問題作為案例推送給合作高校,讓合作高校組織師生對問題進行仿真分析和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和解決方案,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為主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一、現階段校企合作開展物流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專業畢業實習內容無法得到保證。在人才培養中畢業實習主要是第八學期利用在校學生畢業論文之前進行,要求物流專業學生重點選擇與畢業設計(或論文)有關的內容進行畢業實習,訓練學生的物流專業能力、物流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物流從業者基本的職業訓練。實際情況是畢業實習的專業實踐面臨是物流企業提供的崗位偏少,且學生一般選擇跟專業不相關的的實習單位進行畢業實習,導致物流專業實習流于形式,質量也無法保證;即使去了物流企業,出于工作能力欠缺等因素影響,企業只安排其從事簡單的文案工作,不能進入物流作業現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不能得到良好的培養。目前國內很多大型物流企業早就將無人機、無人車、分揀機器人等“黑科技”運用到物流場景中,智慧的物流裝備提升了整個物流的作業能力,而高校受限于場所限制無法開展相對應的培訓和實踐,學生在畢業實習中無法有效對接這些設備,導致很多實習內容無法完成,且部分物流裝備在使用中也需要取得一定的資質方可操作。(二)物流專業學生社會實踐往往流于形式。物流專業社會實踐的核心是讓學生走出學校到物流企業去,讓專業實踐完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環節中完成物流實踐項目的方案設計、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并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和解決方案中的實際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物流專業涉及專業面相對較廣,其實踐項目設計的領域多種多樣,實踐內容本身具有可調適性、綜合性、創新性和啟發性。雖然這幾年高校在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物流企業的特殊性,主要是票據操作、現場作業調度和管理,因而導致實踐內容重復率較高,對于學生而言,由于這些作業是重復的,往往實踐項目的設計無法得到驗證,學生從事物流社會實踐就流于形式。
二、虛擬仿真實踐對于實踐教學的影響
(一)仿真性強。虛擬仿真物流實驗主要是使用物流仿真軟件對物流活動的作業環節進行模擬,利用相關的軟件進行演示、模擬和設計,使學生掌握物流專業的各種物流作業的軟件實現和功能模塊實現,讓企業的物流問題可以通過仿真軟件進行反復推演和計算,幫助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親手體驗、主動探究發現物流運作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二)實踐成本低。虛擬仿真實驗由于可以利用所搭建的專業物流環境,學生可以反復進行計算、規劃和設計,并且根據企業遇到的問題,反復推演,從而真實的幫助企業優化作業流程和規劃科學的路徑,同時也方便企業在不影響物流作業的情況下,檢驗實施的效果。
三、基于仿真環境下的校企物流實踐教學新模式
本文以某大型物流企業與我校物流專業進行的校企合作為例,通過搭建的虛擬仿真環境來解決物流企業面臨的物流環節問題,利用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多種渠道,不斷為該企業在全國各地的倉儲中心進行商品規劃、路徑優化和客戶響應等方面的工作,讓物流專業的學生更加真實的了解企業的物流倉儲各個環節,做到既達到實踐的目的,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物流企業提供實踐教學案例。依托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平臺,物流企業將實際作業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提交給學校,由合作高校根據問題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借助仿真環境下進行問題模擬,采用物流專業知識進行解構,從而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并形成最終的解決方案,這樣有助于學生看到物流企業運營、業務流程的真實場景,同時建立物流企業實踐教學案例庫,為后面的物流專業學生提供素材,幫助他們領會現代物流業的問題方向,并引導學生將新的想法或新的技術運用到實踐環節中,提高問題的解決能力。(二)利用仿真軟件搭建物流專業實踐平臺。我校有ED、TARA等基于3D環境的物流仿真軟件,可以實現倉儲管理、交通規劃、配送選址等課程的專業仿真教學,物流專業學生利用物流企業提供的案例和物流數據,根據所掌握的物流資料自行申報社會實踐方案,并規劃實踐項目內容,提前利用仿真軟件設計各種可能的場景和管理手段,進行多維度仿真模擬,反復推演方案的合理性和實施后的效果,從而為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打下基礎。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將企業的倉儲管理搬到課堂,結合仿真軟件構建一個倉儲管理實驗場景,讓學生在場景中進行實操,通過逼真的場景環境和仿真軟件的演練,有助于幫助學生認知物流企業和提高專業的忠誠度。(三)仿真環境下的實踐項目考核更加多元化。項目資源提供方來自于合作的物流企業,但是由于企業自身提供的場景對于物流專業學生而言是重復性工作,如何提高實踐項目的質量就必須依賴于仿真環境的考核,而物流仿真環境鼓勵學生充分支配自己的時間,借助于項目資源信息庫,盡可能多的模擬各種物流企業運作現場和反復推演各種出現的解決方案,力求做到自主學習———深度學習———拓展學習的全過程。同時要求學生在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后進行項目答辯,根據答辯情況和項目內容的完成情況給出合理評價,同時也邀請案例提供的企業參與答辯,對方案解決較好且可操作性強的項目適當進行物質獎勵,以此來激發學生從事物流實踐的熱情,進一步激發學生學好物流專業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四、綜述
將仿真技術運用到物流實踐實訓中,可以搭建出一個基于多種場景的實踐項目環境,依托合作的物流企業提供的問題和數據,既可以滿足學生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專業訓練的需要,又可以讓學生熟悉各種物流作業,模擬各種物流場景,提升對于物流問題的仿真操作、驗證決策、組織管理等需要。通過將校企合作項目引入實踐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溝通情感、交流學術思想、驗證實驗方案、協作完成實驗項目等。從而可以進一步增加物流應用性的實驗內容,從而提升了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
[2]高自成,李立君,閩淑輝.獨立學院物流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研究[J].湖南農機,2010,(9):222-223.
[3]陳萍,周會超,周虛.構建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3):277-280.
[4]謝如鶴,陳寶星,周耀旭.物流管理專業實驗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4):177-179.
[5]王成林,張旭鳳,王琦.物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構建實證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5):245-248.
[6]劉玉坤,張曉萍,徐青青.現代物流仿真實驗室設計與實踐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5):16-19.
[7]高鈞.基于虛擬環境下物流實驗教學的組織與應用[J].物流技術,2011,(7):238-240.
作者:段李杰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
- 上一篇:物業管理理論認知及教學資源研究
- 下一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與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