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的思索與研討

時間:2022-03-09 04:10:30

導語:課程教學的思索與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教學的思索與研討

1“立體構成”教學現狀

構成藝術教育內容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光構成等,我國的“構成”教育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末,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國外工藝設計思潮的影響下,“構成”教育才逐步進入我國。與此同時確立了“三大構成”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為美術院系的基礎課。迄今為止,“立體構成”這門學科在我國高校開設已有二十幾年的歷史了?;仡櫠陙淼慕虒W歷程,幾乎沒有積累太多的教學經驗,也沒有多少突破性的成就。如今的時代是設計的時代也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新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無疑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重新審視構成設計教學,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的藝術設計基礎課在如今仍沿用包豪斯的教育體系,“立體構成”也不例外。目前我國“立體構成”教學是利用不同的線型、面型、塊型材料來表現形體的量感、空間感和肌理,以培養學生的造型感覺和思考能力。同時通過空間形態的構成訓練提高對體的想象能力、構成能力、思維、設計和審美能力,使之形成一種空間立體的思維方法和習慣,建立一種三維空間甚至多維空間的想象能力和組織能力。

2“立體構成”教學所面臨的問題由于“立體構成”的特殊性,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2.1傳統教育中對空間的秩序和特性研究甚少

“立體構成”是三度空間的一種體驗。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的空間里,但在傳統教育中,對空間的秩序和特性卻研究甚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課程大都是單向和雙向的,長期受其影響,導致學生只習慣于作平面性的想象,立體意識淡薄從這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和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用傳統教育方法教學,學生往往會覺得這類知識深奧,難以理解,因而產生畏懼情緒,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被動接受老師的教學。學生的理解和實踐動手能力容易缺乏,作品缺少生命力感,缺少空間感。國內現行的“立體構成”教材中僅有簡單的黑白圖片或成品圖,沒有太多供學生參考的信息,使學生課后復習鞏固產生了很大的難度。

2.2學生的構思造型、空間想象等能力重視不夠

目前“立體構成”教學中對學生的造型訓練是利用實際的材料,施以粘貼、切割、組合等處理和結合方法,手工完成三維立體形態。由于使用具體材料動手制作,既費工又費時,所花的時間大多用在造型的手工制作上,真正用在創造性思維的時間很少。無意中疏忽了“立體構成”課程培養學生的構思造型、空間想象等能力。這樣的傳統教學動手制作形式單一速度緩慢,制約了造型感覺和思考能力培養。幾年教學實踐表明,“立體構成”課的訓練內容越多越能拓展學生造型思維及空間想象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腦輔助藝術設計成為主流,傳統的手工造型訓練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甚至阻礙了學生的造型感覺和思考能力培養。

3應以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解決“立體構成”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

正因為“立體構成”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重要性,本人認為,現階段“立體構成”的教學應在教學方法、訓練手段方面跟上時代步伐,表現形式應多樣化?;谏鲜鲇^點,現提出解決問題方法如下。

3.1用二維手段的描述方式加強對立體造型的分析表達能力

有造型設計實踐經驗的人都深有體會:“立體構成”雖然是培養學生三維造型的思考組織能力,但在立體形態的思考上,除用到電腦和實際三維實體材料構成的形態表達外,還應用二維草圖表現描繪。在設計過程的初期,對立體形態的思考,除了用模型之外,很大程度上都是運用多角度的二維草圖對立體形態進行思考和推敲。立體造型的二維分析表達,是通過徒手勾畫立體形態把大腦內部的思維活動延伸到外部來,把設計構思視覺化的過程,創作中通過腦、眼、手、圖循環往復的活動,使構思不斷生成、變化、深入直至清晰、明朗,最后完成,這種視覺化的方法對促進學生形象化思考能力、想象能力、造型和構成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由于徒手制作“立體構成”時形式單一、費時費力,不能快速培養造型感覺和思考能力的弊端。在作業練習中更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學生在一次“立體構成”面材構成綜合練習的訓練中,就運用到以二維手段的描述方式加強對立體造型的分析表達。在所繪制的草圖中快速、直觀、簡潔的把腦中數個所想象到的造型繪制出來,在對造型的空間形態、材料、肌理、三維美感等認真推敲后,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造型進行正式制作,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創造出具有美感的立體造型,還可以用這個方法把“立體構成”造型更生動的在現實空間中動態體現,應用在服裝的造型設計上,這種方式比固定的“立體構成”更具生動性、律動感,同時也可作為教學的一種新方法推行。

3.2在“立體構成”課程教學中引入電腦輔助設計

為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避免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做徒手練習而制約造型感覺和思考能力的培養,為有效達到“立體構成”課程的教學目的,可以嘗試把電腦輔助設計引入“立體構成”課程教學中。在上課時首先給學生講解掌握電腦繪圖的基本表現手法,在授課過程中由淺至深的教授3Dmax這類常規的三維電腦軟件操作,以配合“立體構成”教學中對造型感覺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應用自如的進行新形態的創造,避免把大多時間花在造型徒手加工操作上,能有效地節省時間,把時間更科學的分配到形象化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創造思維能力中,學生還可用三維電腦軟件把三維形體在電腦中呈現出構思后的結果,使之能迅速的了解形體構造及更多的接觸“立體構成”的訓練課題。傳統的教學模式面對這類的實踐課程,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而利用上述電教手段,不僅使學生能自由快捷的訓練造型感覺和空間思維想象,教學上也更直觀、簡潔,并減少了教學中諸多不必要的講解、示范、板演等環節,使教師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時間,針對性地完成學生的輔導,及時解決學生作業練習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的設計對象更加具體直觀,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創造性勞動的能力。面對教學信息,學生必然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接受反應,它表現為學生對教師傳授信息的理解程度;二是構成反應,它表現為學生將理解的知識轉換為自我能力的程度,比如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顯然,構成反應是教學的期望和目的所在,而用電腦輔助設計技術的授課方式能夠更有效的幫助教師提高期望值。有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促進教學多樣化的健康順利進展,促進教師的科學研究。同時也借助電腦輔助設計軟件將講課內容中不易直觀形象表達出來的、需要用許多語言和文字解釋的東西(例如:直觀形象、舉例說明、進展過程等),通過電腦輔助的形式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3.3將電腦輔助設計技術與傳統的手工操作相結合

利用三維電腦軟件輔助的教學訓練形式,雖然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還必須認識到,這種訓練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手工制作訓練的,在手工制作過程中,學生對材料本身的質地、色彩、肌理等因素會有深刻地感受,傳遞更多的直觀感受,而這些因素又能激發出新的構想。所以必須將電腦輔助設計技術與傳統的手工操作相結合,取長補短、相輔相成的去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構成能力、思維、設計和審美能力,作為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更要親自示范制作,講解制作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及注意事項,讓學生直觀的看懂制作方法,熟悉對材料、肌理等方面的認識,讓理論得到實踐。

4結語

這些新形式往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興趣與學習欲望,產生出一個全新的教學局面,應該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目標。隨著藝術的不斷發展,教學也在不斷更新,不斷積累經驗,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樊佳奇牛來春龐磊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