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外語教學課堂改革論文

時間:2022-02-14 03:00:43

導語:有效外語教學課堂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效外語教學課堂改革論文

摘要:本文是基于教研教改課題基礎上的實證研究,針對大學英語傳統課堂中學生參與積極性低,合作學習能力薄弱等問題,作者通過2014級英語表演課程的教學授課形式改革,力圖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為學生學好英語創建更有實效的學習環境,即創造內容,模仿語言,通過創造與模仿的緊密結合,探討這一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并分析了對英語教學改革的意義。

關鍵詞:英語表演;創建內容;模仿語言

一、引言

隨著外語教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方法、手段和教材都進行了改革。但是,這些變化并沒有使學習者的能力真正改變。(Wenden2002;Willing1987,轉引自Wenden1991:14)。語言的學習不能僅僅依靠死記硬背,沒有使用的語境,學生只會在課堂中回答固定的問題,沒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會在現實交際中自如地將所學語言進行操練和實踐。根據筆者的教學發現,由于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學習動機弱,合作學習能力低,學生的英語學習目標主要圍繞各類考試,不重視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心理學研究指出:“思維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工作的中心任務?!痹趥鹘y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迫于課程任務和進度的壓力,“一言堂”教學現象普遍存在,學生在課堂中沒有主動學習的動力,沒有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老師精心地講,學生假裝地聽,教學效果很低。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顯然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無從談起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人格了。因此大學英語課堂中應該采取何種教學方式,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實現個性化教學,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是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二、創造內容,模仿語言在表演課程改革中設計與試驗過程

Nykios(1993)認為如果交際技巧不僅僅受到鼓勵,而且成為測試的組成部分,那么學生自然會在平時重視并強化使用交際策略的學習。此外,根據交際教學法的原則,僅僅“告訴”學生語言交際的方法與策略或者將其“展示”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做”來學習。因此,課堂教學如果只是“教”或“學”英語,而沒有給學生創造機會積極地使用英語,是很大的缺陷。顯然,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改變他們的學習方式,讓他們開口練習英語、逐步加大課外英語練習量是改進英語學習效果的關鍵環節。為此,我們設計了以“創造內容,模仿語言”為題的改革項目,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英語表演課形式教學的摸索與探討。研究對象選取英語專業本科一年級學生(英語142,144班),在選修的表演課中實施改革,除每個模塊中1-2學時的理論學習,其他課時均設計為學生實際操練課程。英語表演課教學,通過創造內容,模仿語言的學習,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相關文本、視頻,在教學材料及視頻營造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深層次的體驗式學習,全面提升英語語感、語言綜合能力及審美能力。同時,小組活動、舞臺展示等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分享的能力。試驗過程分為五個階段。1.第一階段:英語演講。單純教授英語,并不能保證學生能將所學內容有效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3-5分鐘的英語演講無論在文字材料還是視頻材料上都給予學生很多模仿、借鑒的機會。在課程中,學生可以在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選手進行模仿,展示,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嘗試欲望。由此教師可以給予更多的材料幫助,如TED演講,通過真實的事件,真實的話題,不僅鍛煉了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糾正了語音語調,而且學生自己可以充分發揮學習自主權,TED演說的話題很廣泛,通過這些話題的練習,學生知識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2.第二階段:英語脫口秀。英語脫口秀節目的模仿表演練習要求組員之間相互探討,相互交流這個過程也加強了學生自身交流表達能力,為語言習得創造了更多的條件。其次,脫口秀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的語言詼諧幽默,經常使用地道、生動活潑的表達方式,如成語、歇后語、諺語等,這些原汁原味的語言表達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輸入。通過模仿練習,學生也擴大了語言知識的視野,鞏固和補充了課本知識。表演課中,合作學習很重要,因此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長,通過進一步的分工,使自己英語語言的練習得到更大的提高。在表演課中的脫口秀采訪中,借助短短幾分鐘的展示,每一位參與者都會得到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大家的成就動機。這樣的循環練習方式激勵大家進行更多地合作學習研究,形成語言學習的良性循環。3.第三階段:英語談話節目。這類節目很適合當代大學生,無論是節目中的嘉賓還是節目談論的話題都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例如節目中的嘉賓,往往是社會各界名人(創業成功人士、影視明星、體育明星等),他們在節目中談論政治、經濟、文化現狀,探討社會道德標準,或談論自己的人生經驗,傳輸的信息量大,內容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學生通過背誦,模仿,不僅增長了知識面、增強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提升了學社會意識、社會責任感,樹立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4.第四階段:英語電影配音。英語電影配音活動可以使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多種技能得到綜合訓練。為了保證小組電影配音流暢,情感表達準確,學生們在大量的聽力練習后,需要理解臺詞的意思,查閱生單詞,連詞成句,連句成篇,長篇背誦,這樣大量的語言輸入,也強化了讀的技能。學生小組在課堂展示之前,必須進行反復聽、推敲、背誦、模仿、對比、再聽、再模仿,從一定意義上講,在練習模仿電影配音的同時,學生們的英語語音,語調和語速都得到了集中的強化訓練。通過英語電影配音環節的練習,學生們內在的優秀潛能被挖掘出來,有利于增強其英語學習的興趣。5.第五階段:英語劇目表演。英語劇目表演是最后也是最復雜的一項表演課活動模塊。劇目是一門涵蓋文學、音樂、美術、表演、宣傳、交際、公關等的綜合藝術。學生借助英語劇目表演收獲的不僅是英語技能,還有更多新鮮的外國文化,領悟文化作品中的哲學思想。一個好的劇目,學生通過自己的演繹和小組的合作,不但積累了表演技巧,而且對自己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這遠比教師課堂中辛苦地講授作品的內容情節和人物特點產生的教學效果要好得多。其次,由于英語戲劇來源于生活本身,學生在表演中可以了解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對于教師,最后一個模塊的英語劇目表演可以幫助教師看出學生的整體變化和進步。

三、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增強了學習積極性。通過表演課程的改革,由簡單到復雜的任務設計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很多學生變得自信了,對參與表演課中展示自己的角色有了很大的積極性。2.改進了學習方法。通過表演課程的改革,學生在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改進了學習方法,在聽、說、讀、模仿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對學習策略和學習的規律有了新的認識。3.強化了學習動機。學習最終的體現形式在于學生是否能有成就感,對自己學習的效果是否滿意,通過表演課程的改革,很多學生又發現了英語學習的樂趣,找到了自己的內在學習動機,體會到了英語學習的成就感。4.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表演課程中的任務也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這些內容的編排、都是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因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表演課程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有著很大的優勢,創造內容,模仿語言在表演課程中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樣的語言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水平。因此,英語表演課教師應認真鉆研進行教學改革,為學生語言練習提供設計全面的學習計劃,任務的布置和難度的選擇都應有一定的規律,從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成功英語表演課的教學策略與技巧,幫助學生真正將所學內容緊密聯系生活,運用自如。

作者:陳玲 葛倚汀 單位:新疆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薛中梁.英語課堂教學過程[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蔡慧萍,蔡明德,羅毅.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張曉華.教育戲劇的理論與發展[M].臺灣:心理出版社,2006.

[4]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