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下會計教育思考

時間:2022-04-16 03:52:31

導語:知識經濟下會計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經濟下會計教育思考

摘要:中國乃至世界已經在21世紀進入了知識經濟社會,由于經濟活動對知識的依賴性加大,知識也成為除了勞動和資本外的第三大生產要素。在經濟世界中起著“通用語言”的作用的會計行業更是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本文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先分析了現在經濟發展形勢,再通過運用日本著名管理學家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對我國會計教育現狀進行分析思考并提出針對性對策,希望為會計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知識經濟;會計教育;SECI模型

一、引言

現代化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工業化、信息化和知識化,而目前我們人類已經逐漸步入知識化階段,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這是一個以知識為基礎、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經濟時代。作為人類知識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歷史產物,知識經濟的主要部門是教育和研究開發,不僅如此,高素質的人力也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而作為經濟世界通用語言的會計行業,如何在現代化發展中適應這些轉變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知識經濟時代下會計發展要求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無疑會對社會現存產業結構和經濟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具體表現在對教育的投資模式轉變、經濟產品結構的優化以及對教育要求的進一步加深。從對教育的投資方式來看,一方面投入總量劇增,政府、社會、家庭越來越舍得對投資教育花錢,另一方面教育的投資渠道和投資內容也變得多樣化,知識密集型行業例如會計的就業前景變得越來越光明,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投身并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從產業結構來看,過去那些不被人們看好的電子貿易、網絡經濟現在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不僅給傳統產業例如農業、畜牧業帶來一定的轉變,還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新的時代也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發展也依賴于知識創新,瞬息萬變的時代也讓終身學習、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成為必需,鑒于這些變化、不確定性和風險,只有不斷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會計方法并學習各種控制風險的技術和手段,會計人員才能在新環境中立足。因此,面對這些新形勢,如何去轉變和適應這些發展要求,我們的會計教育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這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三、SECI模型在會計行業中的應用

在知識經濟和會計人才的培養中,會計知識無疑是重要的。通常,我們可以將會計知識分為顯性的會計知識和隱性的會計知識,前者能被清晰表達出來,通過像書面文字、圖標圖示和借貸公式等方式來傳播;后者則是難以直接陳述的知識,是一種自我的知識,就像會計人員在做特定會計分錄時大腦所擁有的知識。值得注意的就是只有當知識真正做到為己所用,才能說你掌握了這門知識,所以要想真正掌握會計知識,成為一名優秀的會計人員,就要在會計教育中用各種方式和手段讓顯性的會計知識隱性化。而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在這里我們借鑒日本著名的知識管理專家野中郁次郎在1955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創新求勝》中提出的SECI模型:第一,群化(Socialization)是一個通過分享經驗,產生新的理解知識的過程。這也是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請一些有實踐經驗的老手來教授新手,比如在企業每年的年審項目中,為了順利完成企業年審報表,會計新手一定是要由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帶教的,而實習生通過認真觀察項目經理的一舉一動、仔細模仿他們的動作和神態并不斷自我實踐,這就讓會計隱性知識得以傳遞,從而將別人的隱性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會計隱性知識。而要做到這個過程,學校就應該給在校學生多提供一些實踐機會,例如學??梢院蜁嫀熓聞账蛘呤且恍┥鲜泄竞献鳎ⅰ皩W校-企業實習基地”,在寒暑假或者是節假日期間給事務所提供優秀的學生去實習,并為他們提供經驗豐富的帶教項目經理,讓學生們不僅僅是局限于學習書本上的會計知識,而是能夠親身感受真正會計師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強度,同時更好著手準備,為以后的會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為了讓別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需要表達的知識,就需要把隱性知識進行顯性化,這個過程就是外化(External-ization)。在這個轉化過程中,了明于心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就需要運用一些表達方式,因為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自己容易掌握的知識別人并不一定容易接受,所以想讓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更加清晰明了就可以借助一些高科技工具并輔之一些表現方式像是舉例子、打比方、做比較等。這在會計人才培養中,就可以應用一些智能技術,例如邀請一些會計專家在閑余時間開設網上慕課,為學生們講述一線的會計知識或是進行高校與高校老師之間的資源共享,進行跨校講課,實現資源平等化,找尋更多的“黑馬會計人才”。技術部還可以開發一些模擬會計信息系統的軟件和游戲,讓會計學員們在玩中學,這些都是為隱性知識的顯性化提供手段,讓會計人才的培養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學生們也樂于去接受。第三,融合(Combination)是顯性知識之間的轉化。知識與知識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我們需要的是更系統、更嚴謹、更有層次化的知識。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實行的會計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一些弊端也在逐漸地顯露出來:首先是教材更新的速度跟不上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速度,前面談到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就需要終身學習,但如果終身學習的是一些“老掉牙”的舊知識,那這個社會還會發展進步嗎?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最新的會計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識,根據時展的需要去制定課程實施的標準目標,因為那是我國會計教育的主要方式,我們可以在保留有用的傳統時緊跟時展新的要求。然后就是要考慮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和實戰能力了。教育講究因材施教,你認為是人才的學生也許在別的方面就不如你認為是庸才的人,每個學生都應該被尊重,被挖掘,被認真對待。因此作為學習根基的教材在編寫時就要十分嚴謹,按照學生們接受程度的不同將教材分門別類,由淺入深,為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加完善和更具針對性的教材。第四,作為SECI模型中的最后一個過程,內化(Internali-zation)這個把顯性知識轉變為隱性知識的過程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只有當知識真正地內化了,才能為己所用。而內化最重要的就是與其他過程的配合與實踐了。將已有的會計知識進行整合(combination)后,通過外化或者群化轉變為易于接受的形式,學生們開始接受并理解,這是初步的內化,把理解后的知識運用到會計實踐去,一步一步加深印象,就可以創造出新的會計隱性知識。除了前面提到的,小組學習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在借助一些協作工具的情況下(例如論壇、微博、學習群),會計學員們可以交流知識和經驗,并把它們掌握為自己所用,不斷地對自己學習知識庫進行更新,做到與時俱進,和社會同步發展。SECI模型具體如圖1所示。

四、結論

經濟學人智庫曾說過:幾十年來,世界上最著名的社會變革預言家們預言了一種新經濟的出現,在這種經濟中,智力而不是機器能力是關鍵資源。但未來已經變成現在,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在為整個世界注入更大活力的同時,這個時代也在給社會發展帶來更好的機遇和挑戰,順應時代的潮流是社會發展的保障,要想讓中國在新時代中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優化經濟結構,合理利用資源。當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是科技實力與科技實力之間的競爭,而這種力量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要想國家更富強,民族更興旺,企業更發達,個人發展更完善,我們都要借助知識的力量,對知識進行熟練掌握并創新地為自己所用,是現代人類文明進步最強有力的手段!目標是行動的指南,為了讓社會向前發展,為了讓中國會計教育向前一步一步邁進,我們就要明確教育目標,腳踏實地地從我們國家實際出發,結合知識經濟的特點,找尋當代會計專業人才發展的基本方向。

參考文獻:

[1]石本仁.21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與中國會計教育的轉向[J].會計研究,2000(9):63-64.

[2]NONAKAI,TAKEUCHIH.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304.

[3]許淑君.知識經濟為信息服務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許昌師專學報,1999(4):124-125.

[4]高連發,張春艷.邁入21世紀的會計改革思考[J].綏化師專學報,2003(2):131-132.

作者:陶彤欣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