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視角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發展探究
時間:2022-09-28 08:46:40
導語:傳媒視角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發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一個邊疆大省,黑龍江省具有“多民族、多文化”的特征,其音樂具有少數民族特性。隨著信息科技的普及,新媒體的發展為音樂文化的發掘、發展和傳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媒介。本文希冀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促進黑龍江省少數民族音樂更好地與傳媒技術相結合、提升少數民族音樂的文化價值。
引言
自古以來音樂就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尤其是象征著人民生活狀貌的少數民族音樂更為大眾所喜聞樂見。作為一項特殊文化遺產,少數民族音樂伴隨現代化物質生產洪流受到極大沖擊,作為少數民族文化豐富的大省,黑龍江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亟須加以保護?,F代化生產與生活給文化繼承與發展事業帶來挑戰,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傳媒的發展也為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走向國際、為少數民族文化的進一步弘揚提供可能性。如何以傳媒手段為依托,更高質效、快速度地保護好黑龍江省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成為當下需要解決的難題之一。
黑龍江省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現狀探析
1.音樂文化發展備受擠壓
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在近代以來雖逐漸成為文化保護者口中的“??汀?,但是綜合而言,不難發現,伴隨現代科學技術、社會發展情勢的變化,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越加顯得現狀堪憂。首先,物質生活狀貌之下,許多少數民族逐漸脫離原有的生存環境走進現代化、快節奏的社會生活,民歌創造以及傳唱的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其次,社會科技發展、各類生產活動充斥人類生活,物質生活對于許多人而言仍占據極大部分,精神享受仍舊存在缺陷;另外,隨著許多潮流音樂的普遍化,人們對傳統音樂的追求與喜愛逐漸變淡,在強有力的時尚音樂的沖擊之下,傳統少數民族音樂備受擠壓、生存空間極度狹窄。
2.傳媒技術發展雪中送炭
不可否認的是,社會物質生活的提升、科學技術的普及以及新傳媒技術的運用,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利大于弊。首先,對于許多瀕臨滅絕的民族音樂文化,經過傳媒技術如電視頻道、手機網絡等的播報而受到大眾關注,從而能夠引起大眾的文化保護意識。其次,對于繁雜的各類音樂文化資料,傳媒技術能夠發揮高質效、快速度的積極作用,實現資料管理的有序化、智能化,為其提供極大的便捷性。同時,借助新媒體技術可以將實際性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融合,如哈爾濱師范大學借用藝術傳播活動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引入實際性課堂中,這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各地區、各類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進而提升自我文化修養。與此同時,傳媒技術的發展,對于各類文化之間的發展也具有極強的融合性,即借用傳媒技術各地區、各種族之間可以進行文化交流與學習。通過文化與文化的交流學習,更能夠促進傳統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大方面而言,這也為我國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感情培養提供一大平臺,也為各民族間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新傳媒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策略
1.提升文化資料保存的質效
現代化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充斥在市場上的大多為各種各樣的生產企業,同時時尚潮流、拜金主義被許多人所追捧。作為極具民族意義、民俗風情的本土文化卻逐漸被湮滅,尤其是音樂文化。傳統音樂文化所現存的資料不多,同時在一些大型的博物館、管理庫中可見的音樂資料也存在混亂性、摻雜性,音樂文化資料的搜集、保存以及整理工作十分欠缺。因此,需要從音樂文化資料的收集、記錄、保存等幾個方面入手,借助新媒體技術進行保存管理。首先,需要對少數民族音樂現存文化資料進行收集。純粹的人力收集工作無法實現完整性,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做好收集工作,可以采用人工訪談,借用網絡進行查詢,也可以通過節目播放等進行資料的收集。而作為收集對象應該是多樣的、全面的,既可以是民間抄本,也可以是口頭傳唱歌曲。其次,借用多媒體進行資料歸類、核實。當核實工作完成后,要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記錄。需要注意的是,所記錄的資料必須與原有資料吻合、與事實相對應,避免偏差性誤導。最后,作為資料保存的一項重要工程,資料入庫保存需要借助電腦進行歸類,既可以借助音像制作,又可以使之成書保存,同時還能夠設置專欄節目進行播放、宣傳,使之充分發揮保存意義。
2.強化文化政策的保護規范
如今,促進優秀文化保護的呼聲越加強烈,這對黑龍江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而言,機遇大于挑戰,而這又給相關的文化政策提出嚴格的要求。音樂是我國一項特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其中就包括民間音樂、傳統戲劇以及曲藝等多種音樂形式。我國已經著手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但礙于各地區文化政策的接收與施用程度,以及音樂文化所特有的多樣性、復雜性等特征,傳統音樂文化受到的政策型保護力度不夠。這就需要文化政策與傳媒進行結合,即當地政府可以設置少數民族音樂播放頻道、音樂文化保護欄目等,通過電視節目向群眾宣傳;同時,還可以通過報紙雜志、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媒體強化政策宣傳,提升民眾音樂文化保護意識。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應強化各單位的監督工作,將政策宣傳工作落實到基層。例如,可以對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保護中貢獻突出的人給予獎勵,以此激發民眾保護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3.促進音樂文化的教育傳播
對于音樂文化進校園,筆者調查發現,許多學校在音樂教學中仍體現出對“下里巴人”文化的排斥,即許多民俗音樂無法進入校園。尤其是高等院校音樂教育中,如果能夠充分融入一定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因素,對高校學生的音樂文化保護意識具有積極的啟發作用。筆者以為,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啟動的藝術交流活動具有啟示性作用,同時,該校正在著力于少數民族音樂的教育教學工作,以此提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普及性、大眾化。這可以作為借鑒,學??梢砸源藶樾麄鲗ο?,借用紀實宣傳的拍攝手法、做成宣傳片進行播報,以此引導其他高等院校引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少數民族音樂教學課堂中,還需要借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視頻、聲音、圖片等形式感受真正的民族音樂魅力,達到“圖文結合、學感兼備”的效果。同時,對于教育教學的直接施行者,教師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素養的培養也十分重要,這就要求高校注重教育工作者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培養工作,聘請相關教育者工作者,提升學生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素質。
結語
綜上所言,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發展潮流中既面臨沖擊性挑戰,也由于新傳媒的出現而更具發展潛力,黑龍江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大省,多樣、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為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備資源。要充分認識到文化保護所存在的桎梏,找到導致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流失的源頭、認識新傳媒在文化保護中所起的作用。同時,要積極做好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收集、記錄與保存工作,充分發揮政府官方作用,普及相關政策;要將傳統文化引入高校教學活動中,助推文化與教育結合,推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諶春翠.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旅游開發研究的現狀與思考[J].音樂傳播,2016(3).
陳虹羽.發展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一些思考和建議[J].民族音樂,2016(6).
周雪.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數民族音樂傳播的文化策略[J].貴州民族研究,2016(10).
石佳妍.淺析傳播學視閾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及保護[J].中國報業,2016(12).
李康燕.傳播學視角下少數民族地區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貴州民族研究,2016(5).
陳大煒.民族音樂學視角下的黑龍江少數民族婚俗音樂[J].音樂創作,2017(10).
作者:郎群 單位: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系統運行維護的精細化管理
-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