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傳承民族音樂傳統文化探究
時間:2022-06-04 02:25:40
導語:大學生傳承民族音樂傳統文化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音樂承載著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它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必要載體,更是中國具有繁榮的文化素質的保障。因此,本文以當代大學生為研究群體,了解中國民族音樂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的發展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有效解決路徑,以期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現狀;傳承方法;當代大學
生我國民族音樂源遠流長,悠久的傳統文化為生長獨特的民族音樂提供了土壤。據統計,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約有30萬首,民族民間樂器200余種,曲藝200多種,戲曲約有300多個劇種。然而,當代民族音樂的傳承狀況不容樂觀。筆者主要調查了當代大學生對于民族音樂傳統文化的傳承情況以及傳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未來發展路徑進行探究。
1大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認知情況現狀分析
當代民族音樂的發展有令人欣慰的地方?!白愿母镩_放以來,我國民族音樂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創作方面,文金的《長城隨想》《秋韻》,陳耀顯的《陜北抒懷》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演奏方面,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方法,結合西方演奏技巧,民族樂器得到酣暢淋漓的發揮。除此之外,西方音樂的一些新觀念,新元素引進中國,對中國民族音樂起到了補充完善的作用。[2]”但是不得不承認,民族音樂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逐年走下坡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有人呼吁振興我國的民族音樂,‘民族音樂危機論’成了一部分人對民族音樂現狀的比較一致的認識[3]。”甚至于有一些研究者以較為悲觀的口吻描述民族音樂的現狀:“縱觀如今的民族音樂,已經逐漸被冷落到一邊,甚至一些傳統音樂的存在已經被冠以‘博物館藝術’的名號,這種存在方式還真的讓人們感到心酸。[4]”可見,大多數當代學者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均抱有不太樂觀的態度。這一點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體現尤為明顯。這個群體的成員大多為“90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長,對于外來音樂如迪斯科、爵士、搖滾等的旋律十分癡迷,可對于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如民歌、曲藝、戲曲等卻敬謝不敏。這個問題在初期可能還不那么明顯,若任其發展,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延續,都將是滅頂之災。
2大學生在傳承中國民族音樂過程中的瓶頸分析
結合國內相關研究,當代大學生群體在傳承中國民族音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2.1西方音樂文化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西方文明流入中國,作為深受改革開放雨露滋潤的當代大學生群體,他們的審美眼光也越來越放到外來文化上面,在世界音樂文化的洗禮和學術思潮的沖擊下,當代大學生逐漸讓外來文化取代了我國民族音樂的位置。雖然,西方音樂理論在中國得到廣泛認同,并在民族音樂中大量運用,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相結合也的確促進了民族音樂向更高層次發展,但西方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之間的差別也導致這種運用對民族音樂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現代民族音樂的理論以及創作都是以西方音樂為標準,而在情感上也帶有西方色彩。例如有研究者以民族聲樂為著眼點進行研究后發現,“由于受西方音樂歌唱技藝和方法的影響,當代民族聲樂出現了創作風格單一、演唱技法缺乏民族性、時代性不強等問題,中國民族聲樂呈現出‘千人一面、萬人一腔’的態勢。[5]”在當前的文化背景下,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有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本無可厚非,當代民族管弦樂、民族聲樂等民族音樂形態也都一定程度上借鑒或引入了一些西方音樂元素,然而“各種音樂文化都有其平等、獨立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不能把西方某特定的音樂及音樂理論、技法看得高于一切,并作為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衡量標準[6]?!币晃兜匚骰瘜⑹沟妹褡逡魳返拿褡屣L格逐漸流失,對民族音樂的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2.2中國音樂教育思想存在問題
2.2.1“重技輕論”的教育思想
“國外音樂教育界已經將音樂教育中的‘音樂’作為一種‘文化’來界定。然而,在我國當前的音樂教育中往往比較注重技能的學習而忽視音樂文化的傳承,導致了許多學生對傳統的音樂文化知之甚少,這不利于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7]”由此可見,在國外音樂教育界已經將音樂教育的目標著眼于文化及人的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當代的音樂教育多年以來始終沿著一條技術教育的道路而發展,未曾重視音樂教育下文化傳承。這使得當代大學生中即便有學習比如民族樂器之類的,也多注重技術的磨練而并非將重點放在其背后蘊涵的傳統民族音樂文化上。
2.2.2西方音樂理論體系在音樂教育中的普遍使用
由于中國在近一個世紀的學校教育中所用的主要是西方音樂理論體系,故而導致當代大學生“在理論上,以西方音樂理論為普遍真理;在創作上,不僅以西方音樂體裁為仿效的楷模,而且在音樂思維上也是西化的[8]”,更有甚者,在價值取向和感情上也有人重西輕中,將中國民族音樂放到了從屬的位置,有研究者認為,“目前我國民族音樂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從專業到非專業,均照搬西方的音樂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傳承[9]”,這對于當代大學生傳承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并將嚴重影響今后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2.2.3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
作為一步步經歷過中考、高考的當代大學生們,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以應對考試基本上占據了他們生活的全部,而應試教育長期不重視音樂教育,初高中的音樂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陳舊,不能培養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深厚感情,加重了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反感。
2.3流行音樂的沖擊
2.3.1流行音樂擠占市場
有研究者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了一項調查,“根據對300名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統計,喜歡音樂的占90%,其中喜歡中國民族音樂的占10%,會唱民歌的占5%,喜歡通俗歌曲的占80%,喜歡中國歌唱家的占15%,喜歡通俗歌星的占85%?!笨梢娏餍幸魳穼τ诿褡逡魳返陌l展與傳承造成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而流行音樂作為時代的產物,更能滿足大眾的新鮮感。新鮮事物產生伊始總會對人們擁有強大的吸引力,因此大眾對流行音樂的追捧可以用狂熱來形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民族音樂被擠壓到了一個偏僻的角落,鮮為人知,因此一些民族音樂繼承人難以依靠民族音樂維系生存,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得愿意學習民族音樂的人并專業從事的人急劇減少,久而久之,一些高深的音樂精華就因為缺少傳承而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有研究者認為,會有這樣的結果是由于人們都忽視了民族音樂本身的特色,不明白“民族的就是流行的”。
2.3.2流行音樂的宣傳遠超民族音樂
“隨著藝術的市場化,音樂也走上了市場競爭的道路,音樂的發展不僅僅要保持一定的特色,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宣傳,以便于在市場上占據一定的地位。”同時,信息時代下,大學生這類年輕群體多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然而,民族音樂多于農業發達地區發展,或是產生于少數民族聚居區域,那里的人們并不具備推廣民族音樂的能力,并且如今民族音樂也不像流行音樂那樣有專門的娛樂公司進行包裝和宣傳,互聯網上難尋其蹤跡,其發展前景著實令人堪憂。
3大學生傳承民族音樂傳統文化的路徑探析
3.1把握好“洋為中用”的內涵
“如果說‘學堂樂歌’作為一種方式,讓我們的人民通過了解西方文化來救國的話,那么現在我們學習西方音樂的目的則是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從而為我們民族音樂所用。學習外國的音樂創作方法,為的是在創作我國的民族音樂時拓展更豐富的音樂表現力;為的是使我們的民族音樂保存傳統風格的同時,又被世界音樂所接受和認可?!庇醒芯空哒J為,民族音樂需要轉變,但是必須以保持它優秀的傳統為前提,在汲取它的精華的同時結合西方音樂的手法進行樂曲的再創作,讓民族音樂走出去。有很多學者在文中提到了“新民樂”一詞,認為新民樂的出現是西方先進思想與傳統思維的碰撞與融合,是對民族音樂中一部分演奏形式的再創作,是我國傳統民樂的繼承、創新和發展,雖然現如今發展得還不是十分成熟,但也不失為一種更容易為大學生所接受的新的傳播方式。
3.2調整我國音樂教育方式
“在音樂文化的傳承過程中,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贝髮W生群體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民族音樂教育。所以從教育思想上做出改變是促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
3.2.1建立與完善民族音樂的教育體系
長期以來民族音樂教育發展較為緩慢,現有音樂的教育模式大多照搬西方音樂的教學模式。目前的大學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仍然以西方音樂相關的鑒賞及實踐為主,而民族音樂則只是穿插其中作為點綴,很少開設單獨的課程。而這又導致目前關于民族音樂教育的教材、資料乃至師資等資源少之又少。更何況,中國民族音樂尚且沒有完善的理論體系,這給民族音樂教育造成了更大的阻礙。而要改變這一點,首先需要先建立完善中國民族音樂理論體系,并編寫民族音樂教材。同時在師資、授課方式等方面多做文章。“應該大膽放棄照抄照搬西方民族音樂的教育模式,建立并完善屬于我國自主的,符合我國實際要求的民族音樂教育體系?!?/p>
3.2.2營造校園民族音樂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筆者派發的“古韻悠揚———關于大學生傳承民族音樂傳統文化的路徑探究問卷”中顯示,個人愛好是驅使在校大學生學習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最主要原因。從改變教育思想的角度出發,未來制定促進民族音樂傳統文化發展的對策時,考慮對大學生個人愛好進行激勵不失為一個好的路徑。曾經學習中國民族樂器的大學生會更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民族音樂。曾經對中國民族樂器的學習會影響大學生群體未來接觸中國民族音樂的態度。學習接觸過中國民族樂器的經驗或者生活在民族音樂傳承濃厚的環境中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此成長的大學生會更傾向接觸、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中國民族音樂,因為初高中以應試教育為主,對音樂教育有所忽視,從而導致高校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沒有深厚感情。因此在大學階段可以在校內組織設置中國民族音樂興趣小組,開展日常對民族音樂的浸入式體驗和觀摩,以激發曾被應試教育壓抑的興趣。
3.3政府加強對民族音樂的扶持力度
民族音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助推力。如今民族音樂處于偏遠地區,交通閉塞,難以向外傳播,同時民族音樂的傳承者又面臨著難以憑借演奏民族音樂維持生計的問題,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對民族音樂的扶持力度,積極培養民族音樂專業人才,積極宣傳民族音樂。尤其是對于促進當代大學生傳承民族音樂傳統文化,政府的扶持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4總結
民族音樂是中華先民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是前輩祖先生活的真實寫照,是誕生于華夏大陸的本土藝術。而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國家民族發展的中流砥柱,是這個時代承上啟下的關鍵力量。如今,民族音樂處于生死存亡的危難時期,當代大學生作為傳承民族音樂的中堅力量,其對民族音樂的傳承情況應當受到重視,有關方面應著力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接觸民族音樂傳統文化的環境,大力支持大學生理解和傳承民族音樂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家庭的傳承,加強當代大學生傳承民族音樂傳統文化,有利于營造未來一代學習傳承環境,通過人口再生產實現對傳統民族音樂傳承的良性循環。
作者:金佳益 沈悅媛 朱文昊 孫麗娜 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上一篇: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小學音樂教學研究
- 下一篇:學徒制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