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兒童品德教育思路

時間:2022-05-22 09:58:18

導語:智障兒童品德教育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障兒童品德教育思路

一、智障兒童思想品德教育途徑

(一)在教學中尋找最佳“適合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我們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與情感發展的基本規律,充分結合教材特點,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各科教學當中,使德育教育真正及時落實。1.結合語文教學,豐富智障兒童的思想品德體驗教師應努力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道德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圖片、錄音、影視、投影等手段渲染情境,采用講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現情境,豐富學生的道德體驗。例如,在教學《兩塊金牌》時,播放一段殘奧會上中國運動員奮勇拼搏、勇奪金牌的畫面,再配上老師有感情的課文朗讀,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熱情被調動起來了,會情不自禁地喊:“加油!中國隊加油!”此時,智障兒童的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2.結合音樂教學,強化智障兒童思想品德認識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樂形象,寓教于理。如音樂教學《保護小羊》,教師根據歌曲的內容,改編成一個故事:在大森林里,大象、狗熊、小刺猬、小獵狗團結起來,幫助一群小羊戰勝三只大灰狼。智障兒童聽著動人的故事很容易進入歌曲的意境。接著在學唱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通過音樂游戲活動,學生不僅在歌聲中受到感染,還懂得了舍己救人的道理,強化了智障兒童的思想品德認識。

(二)在游戲中把握最佳時機,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

游戲活動是智障兒童樂于接受并喜歡的活動,讓他們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1.在游戲活動中,培養智障兒童與人友好合作交往的品德智障兒童的家長往往對孩子寵愛有加,這就容易使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缺少與人友好合作交往的意識。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集體的優勢增強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如設計歌表演“我們都是好朋友”、“我來幫助你”等活動,讓智障兒童學會與同伴友好合作交往。2.在游戲活動中,培養智障兒童樂于助人的品德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各種角色,讓智障兒童通過游戲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如表演故事《小羊和狼》,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貓、狗、大象等),讓孩子明白“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的道理,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幫助別人是快樂的。3.在游戲活動中培養智障兒童尊重他人勞動的品德智障兒童行為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因此教師在游戲中,應有意識地對智障兒童進行尊重他人勞動的品德教育。如在“三八節”這天,讓智障兒童做“美術工廠”的游戲,要求每位智障兒童為自己的媽媽設計制作一朵漂亮的小紅花,畫一幅“我的媽媽”。游戲活動中,孩子們會忙著畫呀剪呀折呀,一個個小心翼翼生怕弄壞一點,因為這是他們的勞動成果。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告訴他們:我們平時看的圖畫書,是工人叔叔辛勤勞動,經過繪畫、制版、印刷、裝訂等許多復雜的程序,然后通過郵局寄到我們“兒童園”的。工人叔叔很辛苦,小朋友應該愛惜圖書玩具。

(三)以實際生活為契機,培養智障兒童良好的思想品德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會即學?!薄?、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強大的生命力。首先,教師要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生活瑣事為契機,從小事做起,事事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例如,有的智障兒童不愛惜玩具,此時,教師就應抓住契機,先是收好積木,然后告訴孩子,只有愛惜玩具才能玩到更多的玩具,這樣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孩子更容易記住與接受。其次,教師要利用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融入到社會大環境中,了解他人、了解社會,知道社會準則,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教師可利用學雷鋒活動,帶孩子們走上街頭,開展義務打掃衛生活動,培養學生向雷鋒叔叔學習的良好思想品德。孩子們通過親身參與活動,也逐步了解和適應了一些社會規則。

二、智障兒童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一)游戲法

游戲是智障兒童一項重要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不僅使孩子們獲得知識和經驗,還能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內容健康、有趣、有吸引力的游戲能起到寓教于樂的功效。游戲的種類很多,包括表演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等。如故事《小豬請客》,教師可以引導兒童思考:“為什么大家都不喜歡大灰狼?”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大灰狼狡猾不誠實、好吃懶做、專門偷別人的東西等。

(二)榜樣示范法

智障兒童特別喜歡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智障兒童都會仿效。因此,教師應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智障孩子的楷模。例如,有一些智障兒童比較懶惰,扔垃圾時,有時垃圾筒就在離自己幾步遠的地方,都懶得走過去扔,而是隨手放進課桌,或是往地上一扔。此時,教師可以走過去,先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接著教導孩子,要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逐漸地孩子們也會形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三)自我管理法

凡智障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盡量鼓勵他們自己去做,同時讓他們感到自己動手是光榮的。例如,午餐時,孩子明明會自己吃飯,但由于在家總是由家長喂,所以在校午餐時孩子也要求老師喂。此時,教師可以握著孩子的手幫助他自己吃飯,并及時予以表揚,如果整餐都能自己完成,給予物質獎勵,并及時告訴孩子:“你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棒,以后都這樣就更好了?!?/p>

(四)行為約束法

智障兒童的控制能力很差,對一些不良的行為要從小約束,如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扔東西等。如果教師看到孩子在校園里準備隨地大小便,應立即制止,并馬上帶孩子前往廁所。

(五)自編故事法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故事中有錯綜復雜的情節、有形形色色的小動物、有神奇的世界等等,智障孩子能在故事中學習知識、認識道理、學習人際關系的處理,所以,教師應當把握好時機,在故事中對智障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使他們健康、全面地發展。

作者:周燕工作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平江區培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