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在聲樂教學的價值分析

時間:2022-10-23 11:21:05

導語:音樂劇在聲樂教學的價值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劇在聲樂教學的價值分析

【摘要】隨著音樂事業的發展,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型音樂人才,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表演能力,教師需要充分發揮音樂劇的教學作用。通過帶領學生認知和理解音樂劇的教育價值,不斷發揮其作用,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鋪路,為學生音樂素質的提升夯實基礎。

【關鍵詞】音樂??;聲樂教學;音樂能力;音樂情感

一、音樂劇的基本特點

(一)與時俱進性。從某種層面上看,音樂劇在不同時期會展示出不同的時代屬性,尤其是它會依托當時的年代背景、音樂表達形式、音樂思想內涵等,將群眾的音樂審美觀與音樂意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在最大限度上升華音樂的藝術魅力,以及喚醒和深入群眾的靈魂和內心。由于音樂劇能夠從時展的角度出發,積累各種先進、另類的音樂元素,不斷豐富自身的藝術種類,因而體現出了良好的與時俱進性。音樂劇的這種特性,為其自身發展增添了活力,也促進了其藝術魅力的綻放。(二)通俗易懂性。一般來說,音樂劇與民眾之間的聯系是緊密的。音樂劇作為一種時代藝術,它能夠依托其與時俱進性,表露出民眾對音樂藝術的思想訴求。音樂劇本身有豐富的音樂涵養、藝術語言、表演動作、劇本內容等,只要將這些要素通俗化,就能將音樂的內質信息準確地傳輸給民眾。通過將音樂內涵具體化和易懂化,能在增加舞臺表演色彩的同時,觸動群眾的心弦,從而使群眾感受到更豐富的藝術魅力,收獲更多的音樂情感。(三)內涵豐富性。音樂劇作為一門系統化程度高、綜合性強的藝術門類,擁有極為豐富的藝術內涵以及音樂美學價值。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音樂劇形式和種類不斷增多,其內涵變得越來越豐富。尤其是在各種各樣音樂思想的帶動下,音樂劇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歡迎。依托獨特、新穎的藝術表現方法,群眾更容易深入其情境,理解其意蘊,從根本上拉近群眾與音樂劇的距離,從而逐步提高群眾的音樂思想境界。(四)高度融合性。高度融合性是音樂劇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重要的藝術特征。由于音樂劇具有多種表演形式,其涵蓋十分廣泛,因而能夠在舞臺表演中呈現出極為多樣的藝術表演效果。通過汲取各種音樂元素,不斷將整體音樂劇效果推向更高的臺階,從而在豐富群眾音樂思想的同時,引發群眾的思想共鳴。

二、音樂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音樂劇具有重要的教學地位。由于完成其表演,需要學生合理應用音樂語言、肢體語言、情感語言等,因而經過長期的藝術熏陶,學生必然能夠熟練地感知唱腔和唱法的藝術魅力。通過反復演唱,能夠使舞臺表演效果更加逼真、生動,從而給群眾呈現出更強烈的聽覺、視覺美感。從某種層面上看,音樂劇具有極高的音樂藝術教育價值,它可以從舞臺站位、語言色彩、情感表達、形體氣質等方面逐步提升學生音樂藝術表現的張力。通過對學生進行更加系統性、綜合性的音樂思想教育,不斷融合“演”和“唱”的技巧,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拉近學生與音樂劇的關系,幫助學生找尋與音樂的靈魂共鳴,從根本上發散學生的音樂思維,促進學生淋漓盡致地綻放音樂魅力,展示過人的音樂功底。(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在大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如果學生不具備核心素養,那么就無法深入音樂靈魂,也不可能表演出更具藝術效果的音樂節目?;诖?,教師需要從音樂劇的思想表達方式、語言藝術魅力、音樂節奏張力等方面出發,全方位提升聲樂教學的質量。另外,由于音樂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門類,其基礎知識系統相對繁雜,因而想要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所造詣,就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以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習慣。通過將音樂劇的知識具體化,不斷帶領學生捕捉其內在的思想情感,通過挖掘音樂劇的優勢元素,不斷沉淀學生的音樂語言,從而使學生在表演音樂時,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三)有助于實現系統化、綜合化教學。由于音樂劇融合了眾多的音樂元素,有著各種各樣的唱法,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性、基礎性的教學。通過深入研究意大利美聲唱法,以及爵士、鄉村音樂等,不斷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使學生能夠在認知音樂劇發展的過程中,愛上音樂劇,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音樂思維,提高學生的藝術表演創造力。為了培養更多音樂復合型人才,教師需要本著育人的態度,不斷利用音樂劇進行教學,將聲樂教育系統化、綜合化,從而在幫助學生提升音樂能力的同時,升華學生的音樂境界。(四)有助于培養專業性強、素質高的人才當今時代,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性強、素質高的音樂人才。聲樂高校作為培養音樂人才的搖籃,需要肩負起更多的責任,通過將音樂劇教學提上日程,不斷訓練學生的音樂思維,使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中找尋更多的靈感和認識更多的技巧,促進學生音樂各項能力的平衡發展,從而落實音樂教學精神,貫徹音樂教學思想。為了使聲樂學科的教學內容更加飽滿,教師需要深層次地挖掘音樂劇內涵,從而讓學生順應和接受聲樂教育時代趨勢,努力提升自身心理素質、表演技能、情感表達能力。

三、如何提升音樂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實用價值

(一)加大歌唱教學力度,夯實演唱技巧。從某種層面上看,要想更好地挖掘和展示音樂劇在聲樂教學中的價值,教師需要加大歌唱教學力度。通過從演唱風格、情感表達方式等角度出發,不斷夯實學生的演唱技巧,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音樂劇。首先,教師應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加大對流行樂的教學力度,通過與學生一起探討流行樂中的音樂元素,不斷增強學生對音樂表演的創造力。由于音樂劇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因而依托單一的音樂表達方式,并不能滿足群眾的音樂需求?;诖?,學生需要整合各種所學的音樂技巧,不斷綻放音樂藝術的魅力,以及烘托音樂藝術的表達效果。其次,教師應重點分析音樂劇的藝術特征。通過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學習聲樂,不斷利用音樂劇知識,啟迪學生的音樂思想,從而使學生能夠模仿一些優質的音樂劇,不斷增強自身的音樂感悟,以及錘煉自身的音樂表演能力。最后,教師需要考量學生學習聲樂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找尋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不斷從“演”和“唱”兩個角度強化學生的音樂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汲取音樂劇知識的同時,拓寬自身的音樂表達思路,促進學生提升聲樂綜合素質。(二)依托聲樂表演形式,豐富音樂情感。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很容易走入教學誤區,由于沒有嘗試各種音樂表演形式,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過于木訥、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的音樂表演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受不到更多的音樂情感,阻礙學生音樂素質的提升。為了提升學生的聲樂學習能力,教師需要依托各種表演形式,不斷升華學生的音樂思想,從靈魂深處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首先,教師應重視營造音樂氛圍和教學環境。通過將教學內容趣味化,與學生進行多角度的交流,促使學生憧憬音樂藝術效果,從而使學生能夠自主、自覺地為達到想要的表演效果努力學習各種音樂知識。其次,教師應結合各種現代化、前衛的音樂要素,不斷將舞蹈、歌曲、劇本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斷豐富音樂劇形象,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通過帶領學生一起找尋音樂、舞蹈等的規律,不斷將自身的音樂思想融入其中,從而呈現出更好的藝術效果。最后,教師應嚴抓輔助教學工作。通過對學生細致性地講解站位、手勢、表情等知識,不斷熏陶學生的表演意識,從而幫助學生感悟音樂劇的本質,促使學生豐富音樂思想和提高語言表達技巧。(三)有機結合各學科知識,提升教學質量。為了提升音樂劇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將各個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為學生學習聲樂知識探索出一條高效的學習之路。首先,教師應重視加強對聲樂表演的實踐教學。通過制定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不斷將表演形式、藝術風格、音樂思想相互滲透和融合,促使學生體會音樂劇的感召力和藝術美感。其次,教師應重視利用情境角色,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通過讓學生深入藝術情境,詮釋劇本角色,依托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情感感悟,準確地表達劇本角色的思想情感,從而在最大限度上升華音樂藝術的魅力。再次,教師需要將社會行為、人文素養等摻雜在音樂劇教學中,不斷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習慣,以及升華學生的文化覺悟,從而在發展中國特色音樂教學的同時,提升音樂劇的舞臺藝術效果。最后,教師應堅持理論和實踐的雙向教學。通過在理論中錘煉學生的音樂技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不斷給學生創造表現音樂的機會,從而使學生自由發揮自身的音樂優勢、展示自身的音樂技巧。(四)堅持融合發展的原則,優化音樂表演效果。堅持融合發展的原則,不僅是保證音樂劇發展的有效辦法,也是培養專業音樂人才的不二路徑。為了優化音樂表演效果,教師需要從音樂文化的角度出發,不斷帶領學生發掘西方音樂文化的特色,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創新中國特色的音樂表達方法。將傳統與現代的音樂表演形式進行結合,將西方與中方的唱法相互融合,在最大限度上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靈活使用各種音樂技巧。另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音樂訴求,重新創設完整、健全的音樂體系。通過為學生梳理音樂劇學習中的各個知識要點,不斷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相應的音樂文化背景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表演風格,促使學生成為音樂劇發展的接班人,為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帶來新的血液和動力。

四、結語

總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劇,提升學生的聲樂能力,教師需要挖掘音樂劇教學的價值。通過帶領學生細致性地分析與研究音樂劇的表達形式、藝術效果、思想內涵等,不斷找尋聲樂學習的最佳路徑,從而使學生在接受音樂劇教育后得到啟迪,逐步提升自身的聲樂藝術表演能力,進而成為國家音樂事業發展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文麗君,劉凱.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音樂類課程教學整合創新與實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5):95-98.

[2]肖玥.音樂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探討[J].北極光,2019,(02):50-51.

[3]張艷軍.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模式初探[J].大舞臺,2013,(7):182-183.

[4]張艷軍.中外流行唱法的多角度分析[J].作家,2015,(12):223-224.

作者:陳慶梅 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