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在鋼琴教學的結合與運用
時間:2022-10-26 02:54:17
導語:學生心理在鋼琴教學的結合與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鋼琴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鋼琴基礎技能與音樂素養。在鋼琴教學規劃中,教師的教學情況直接作用于學習進度與效率,而學生的心理特征與狀態也同樣間接地影響著學習程度與狀況。在教師傳授鋼琴知識與技能的實踐中,把握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調整,對于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成為鋼琴教學的重要部分。
[關鍵詞]鋼琴教學;心理發展;互動;類比教學
一、鋼琴教學的基本特征
教學方法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1]。鋼琴教學活動在遵循著普遍的教育教學活動方針下,進行鋼琴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與其他教育活動相比,鋼琴教師除傳授基本知識外,對學生心理狀態的研究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鋼琴教學整體采用一對一式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會產生大量的互動,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總體的評估,也能根據學生的狀況制訂與調整適合的培養方案,在互動中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的思維特征和理解方式將鋼琴演奏的要領和內容更加直觀淺顯地傳授給學生。
二、鋼琴教學與心理發展特征的結合
(一)順序性。1.學生的身心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熟,這是一個不可逆向的過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由淺至深,這是心理逐漸成熟的客觀表現之一。孩童時期的學生不具有良好的情緒管控能力,面對困難也很難進行自我調節,這些常見的心理現象會隨著身心發展逐漸加強;成熟的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在面對困難時可以獨自應對并妥善處理。學生在身心發展中,心態與抗壓能力逐漸成熟,在舞臺上演奏一首音樂的壓力,需要自我調節,這種調節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強。在學習鋼琴技巧的時候,孩童時期的學生不具備完善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教授時需要利用形象思維進行教學,而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的邏輯思維逐漸增強,學習新的鋼琴技巧時也能融入自身的思考與理解。2.生理方面的發育也會幫助學生完成曾經無法完成的任務。童年時期因為手部未發育而做不到的八度音程,在發育成熟后便可輕松實現;童年時期手部的力量也遠遠比不上成年之后的手部力量,在鋼琴曲目的響度處理中,只有在發育的過程中才能慢慢地實現。在鋼琴教學中學生心理發展的方向性成為鋼琴教學規劃中的重要參考。(二)階段性。身心發展的階段性體現在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中,鋼琴教學也應在不同的階段完成相對應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入門階段要對五線譜與鋼琴鍵的位置規律進行學習,在基礎階段開始訓練手指的運動和發力方式,提升階段側重學習鋼琴的技巧,如輪指、裝飾音、琶音等,并將這些技巧運用到所學的鋼琴曲中,在成熟階段除鋼琴演奏必備的基本能力外,還應掌握樂理、視唱視奏、音樂史學、舞臺表演等知識。鋼琴教學應利用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進行培養,抓住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強項進行重點培養,錯過培養的關鍵時期,在其他階段進行彌補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正如人的語言學習黃金期在少兒階段,錯過了這一時期后學習新的語言就會需要更多的精力,根據這一特點,鋼琴教學應分不同的階段進行培養,培養的方面也應該根據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1.幼兒階段的教學規劃:幼兒正處在萌芽階段,好奇心是他們身上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他們面對世界更多的是感受和體驗。幼兒表達情緒是比較直接的,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音樂是表達情感的一種載體,需要這種基本的情緒表達能力,對幼兒的音樂教育首先應在這一觀念下進行,忽視這一重要特點的音樂教學會走向錯誤的方向,使學生因沒有培養感受力而變成沒有感情表達的彈琴機器,無法達到音樂表演的要求。在富裕家庭中生長的人會將禮儀根植于內心,在農村生長的孩子具有樸實善良的特點,而在家庭暴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因感受不到愛而產生反社會型人格,因而家庭環境氛圍對于幼兒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鋼琴教學在這個時期相較于規矩,應更加側重于感受力的培養,愛的教育下生長的孩子也會對世界產生愛,欣賞世界的美麗。2.小學階段的教學規劃: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基礎時期,幼兒時期感受關愛與呵護,在小學時期,需要遵守基本的規矩和準則,在家庭中制定家規是一個優秀的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鋼琴教育也需要在這一階段做出“家規”。興趣是學習鋼琴的必要前提,忍耐力是獲得鋼琴技能的重要條件,教師需要讓學生知道鋼琴的學習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努力。鋼琴最基本的技能需要在這一時期進行培養,而技能的訓練是枯燥且艱難的。教師在培養學生手指基本機能的階段,可根據學生的喜好挑選輕松的鋼琴曲對課程安排進行調節,防止訓練手指機能的過程中產生過多的壓力和煩躁。3.中學階段的教學規劃: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身心正在急速發展,邏輯思維也正在穩定地發展,除音樂感性培養之外,學生也應該開始學習樂理方面的知識,面對越來越龐大的鋼琴作品,可以根據樂理知識進行學習和記憶。古典時期的音樂追求理性和均衡,音樂作品格式是十分規范而有邏輯的,在中學生正在發展邏輯思維的階段,側重于古典時期音樂的學習會為掌握其他時期的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中學生的叛逆心理和追求獨立也是鋼琴教師需要注意的特點,教師應與學生的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協商,在面對學生的時候可以扮演成溝通者與學生進行溝通,盡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語氣對學生進行約束,因為這樣的手段反而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同樣也可以適當地利用激將法進行引導。中學時期的學生面臨高考,在將來要從事的專業需要在這個階段進行選擇,鋼琴教師應及時與家長和學生進行溝通,根據學生的選擇調整教學方案。對于選擇從事鋼琴專業的學生,教學應針對高考的要求進行重點培養,達成教學目標。4.大學階段的教學規劃:大學生的身心基本變得成熟,學校的教學培養方案開設較為全面的課程,重在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一階段,鋼琴教師應結合其他音樂學科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大學生需要培養自律的能力,鋼琴教師在總的教學培養計劃中,應制定更加靈活的時間安排,并給予適當的壓力使學生學會自主規劃學習時間,為研究生階段追求高效的學習模式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對于選擇就業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規劃課程外引入探討課堂,與學生積極分享就業的經驗和知識,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5.研究生階段的教學規劃:研究生階段注重培養自主學習和歸納的能力,注重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鋼琴教學需要采用探討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研究生階段將確立人生的方向,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三)不平衡性。1.同一方面發展的速度在不同時期是不同的。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童年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一階段的學生可塑性較強,容易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進而形成不易改變的習慣。因而,觸鍵方式與發力方式的培養在這一時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起初建立正確的彈琴方式,會對學生后期的提升提供堅實的基礎。對音樂的理解與欣賞能力,在童年時期無法得到快速發展,但隨著身心的成熟,學生對音樂的感悟會逐步加深。2.不同方面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同的。鋼琴的學習涵蓋了較多的方面,包括鋼琴演奏技巧、音樂理論、音樂史、心理學等,學生在鋼琴學習中也必然會積累相關的知識,從而完善鋼琴的學習。學生對不同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這是不同方面發展速度存在差異的客觀表現。(四)互補性。生理與生理具有互補性。學生手掌的大小、手指的長度是不同的,對于手小的學生,更擅長密集的音符跑動,教師在教學中應牢牢把握這一優勢進行教學培養,對有跨度要求的曲目進行適當取舍;對于手大的學生,跨度成了優勢,教師在重點培養這一優勢的同時也需要注意跑動的訓練,避免跑動能力因為疏于練習變成劣勢,進而影響學生的提高。(五)差異性。在鋼琴教學中存在著很多不同的教學對象,從年齡看,有兒童、青少年、成人(其中包括老年人);從專業性質看,有專業學習者(以鋼琴為專業進行學習的)和業余愛好者;從目的看,有以學習鋼琴技能,提高素質為目的,或自娛自樂,或以考學為目的[2]。1.男學生與女學生存在差異性。男女的思維邏輯與思考方式是不同的,對于同一個事件,男女可能會做出完全不同的評價。因而在鋼琴教學中,教授同性別的學生與不同性別的學生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勤加溝通與交流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2.不同的學生之間也存在差異性。學生在主觀特征與家庭學校等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會形成不同的性格,對同一知識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擅長的技能也各不相同。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總體評估,并抓住學生的優勢進行培養,使得學生在這一優勢的引領下,更加有效地改善不足。3.不同的年齡段存在差異性。一些詞語在學琴的過程中緊緊跟隨,如節奏、音符、調號等詞語,這些詞語在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中,擁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孩童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不會比成熟的學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和全面。教師在教授不同年齡的學生時,應將這些詞語描述在學生能理解的范圍之中,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加深與完善。
三、鋼琴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
(一)鼓勵與批評的有機結合。1.鋼琴演奏與練習受到彈奏者情緒的影響而變化,演奏者在情緒抑制的作用下演奏和練習的效率將會降低,進而無法完成階段性目標,影響鋼琴的學習過程。因此鋼琴教學整體更加適合鼓勵式教學,學生在積極情緒的作用下更能集中注意力進行練習與演奏,這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鼓勵式教學需要教師把握程度,制定一個需要努力才能達到的目標,使學生在完成鋼琴作業的同時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不應設置過高的目標使學生產生挫敗感,也不能用過于簡單的任務使學生產生枯燥感,這樣的教學規劃將會產生較大的教學活力,也很容易吸引學生去進一步完成下一項任務。2.在鼓勵式教育的基本思路下,批評教育也應該適當地引入與結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性,批評教育的程度也應有所不同。(二)勞逸結合。勞逸結合對于童年時期的學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孩童的天性是玩樂,在這一階段需要感受到更多的愛與呵護,制定硬性規則約束孩童是不適用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將鋼琴當成一種游戲與娛樂,這樣的處理方式會使孩童感受不到任務帶來的壓力與枯燥感。而在教學時間的規劃上,兩個三十分鐘的教學會比耗時一小時的教學更加輕松,在完成第一個三十分鐘后給予孩童一定的獎勵和休息時間,可以緩解長時間學習帶來的壓力,這樣的教學思路也可以運用到每天的練琴中。(三)類比式教學。鋼琴發聲原理:觸及鋼琴鍵盤→琴槌榔頭敲擊鋼質琴弦→琴弦振動通過弦碼→促使音板共鳴[3]。在發聲原理相同的情況下,形成了德奧學派、法國學派、俄羅斯學派等不同的鋼琴風格體系,因此,在鋼琴的教學中沒有一條絕對的定律統一鋼琴演奏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只用言語概括和總結,從而使學生理解觸鍵的感覺。因此類比式教學在鋼琴傳授的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不同事物或現象來表達鋼琴演奏的原理,會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如用撫摸動物的感覺去演奏輕柔的片段,或將推開房門的發力方式引入力度很強的音樂片段之中。(四)學生反饋對教師的積極影響。鋼琴教學中的反饋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學生在練琴過程中會出現種種情況和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需要與教師積極交流,共同探討解決的辦法。對于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師應嘗試激發學生的溝通欲望,使學生勇于向教師反饋,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也能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能妥善調整。(五)中國古代育人思想對鋼琴教學的啟發。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教育體系與育人思想在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趨于完善,其中以孔子的教育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孔子的教學理念中追求人人平等,因材施教,這種先進而科學的教育理論在鋼琴教學活動中仍然適用??偨Y鋼琴教學內容正在逐漸地成熟與豐富,教學手段也應得到進一步提升,為促使鋼琴教育進一步完善,教育心理學的作用不可忽視。鋼琴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對學生心理的結合與運用也應伴隨著鋼琴教學活動展開,為鋼琴教學實踐提供幫助。
注釋:
[1]王君.談鋼琴課教學方法的創新[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96—97.
[2]趙菲菲.鋼琴教學兩種不同對象的教學方法比較[J].文教資料,2009(03):161—162.
[3]馬遙.鋼琴教學中對鋼琴構造介紹的重要性和方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07):134—135.
作者:周正茂 單位:吉林大學藝術學院
- 上一篇:農村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學探究
- 下一篇:基于大數據思政教育個性化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