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物聯網教學討論
時間:2022-11-20 08:18:40
導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物聯網教學討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概念簡介
(一)物聯網。通俗地說物聯網就是物體之間連接的網絡,其中運用了成熟的互聯網技術、電子傳感技術、衛星定位系統、連接協議等多種高科技技術,能夠實現智能化、定位、跟蹤、監控。在針對小學生的教學中,因為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認知能力有限,所以在信息課堂的教學中,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感受,通過讓學生直觀感受的方式,提升教學質量。(二)體驗式學習。體驗式教學是小學教育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因為小學生的心智和生活經驗都不健全,觀察周圍的事物時普遍缺少探究其本質的思想和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會采用很多情景代入的方式,增加學生對于問題和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在小學的信息課堂中采用體驗式教學,可以使枯燥的知識點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因此可以借助體驗的方式實現實踐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增添物聯網教學內容的時代需求
物聯網已經同互聯網一樣成為了當今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技術。在小學信息課堂中融入關于物聯網的知識,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在小學的信息課堂上,應當融入關于物聯網方面的教學內容,借助成熟的多媒體技術,利用教學案例展示、虛擬仿真、微課教學等多種手段,促進學生對物聯網的認識,幫助其更快地適應物聯網時代的生活。此外,在小學生的培養目標中,強化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相結合的能力已經變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小學的課堂中,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教師只能通過構建生活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代入式思維。而信息技術教學其本身的教學方式和學習內容就決定了學生必須做到實踐操作和理論知識共同發展。信息課堂上融入物聯網方面的知識,可以使學生理論知識同實際操作相結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致。例如,傳統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以學習打字、繪圖、WPS軟件、程序設計等相關技能為主,而在物聯網時代的要求下,學生應當掌握一些關于物聯網領域的技能,尤其是在借助程序設計實現對簡單的物聯網設備的操控過程中讓學生可以感受到物聯網的時代氣息,體會到學習的價值。
三、體驗式的物聯網實踐教學研究
(一)結合實踐挖掘物聯網應用。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上融入物聯網知識,首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認知能力,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聯網產品。因此教師需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主動開發課程,拉近學生同物聯網的距離。在當前的生活環境中,很多的物聯網終端設備存在于我們身邊,如溫度傳感器、聲音傳感器、以及智能照明系統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使用了物聯網元素的產品,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網絡,通過物聯網學具系統地對這些設備進行認識。(二)強調實踐操作強化物聯網體驗。體驗式教學是物聯網實踐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方式。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同時更深入領會到物聯網的本質,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例如,在教學智能路燈時,對亮度傳感器的認知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學習在路燈的電路中加入亮度傳感器實現對燈光的管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編寫程序控制路燈的開關及亮度的智能化調節。這樣的實踐操作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三)詳細剖析總結結構模型。根據學生學情教師需有層次的對知識進行詳細解剖,借助科學的結構模型,讓其在學習中構建出正確的知識結構。如為讓學生在信息課堂上更好地理解物聯網技術,教師可將知識分為若干個模塊,將與物聯網相關的信息放置于一個模塊中,然后屏蔽物聯網模塊,同學生討論其余模塊的變化,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物聯網模塊的知識。
四、結語
隨著我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在小學信息課堂中融入關于物聯網方面的教學將變得更加重要,為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就需要借助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建蘭.論互聯網語境下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語言魅力養成,成功(教育版),2012(24)
[2]韓鵬松.對“互聯網+”時代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考,學周刊,2017(3)
作者:張琰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文萃小學
- 上一篇:簡述小學作文教學有效策略
- 下一篇:小學教學管理問題與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