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校多媒體技術教學實踐
時間:2022-05-17 10:30:51
導語:中職校多媒體技術教學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的優勢
1.1具有人機交互、覆蓋面廣、快捷方便等優勢
中職學校的傳統教學往往是“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打天下”,信息流向多是從老師到學生,雖然也有提問,但只限于少數人,效果有限。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把要講的知識整合成一個人機交互的課件,大大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以中職學?;A課數學中的二次函數y=ax2+bx+c為例,當學生用手中的數形計算器輸入不同的a,b,c值時,大屏幕上就會馬上顯示出每個同學所建二次函數的圖像,使學生感到新穎、好奇,求知欲自然大大增加,教學效果當然非同一般。
1.2能突破時空限制,顯示細微變化
比如,在中職學校電子專業的物理課上講到彈力,可以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玻璃瓶受到鋼珠碰撞之后的形狀改變,這在日常生活中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用多媒體動畫來演示則非常生動形象,學生容易接受,而且不會失去科學性。
1.3可以為中職學校教學提供靈活多樣的方式
比如,在中職學校的基礎課語文中,講到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先用多媒體播放視頻,介紹蘇軾的生平以及寫這首詞的背景,然后播放背景音樂和名家對這首詞的吟誦,為學生創設一個情景氛圍,使學生懷著對作者的深切理解來感知作者當時的心境,在課堂上融視覺、聽覺、情感變化于一爐,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學生的多種能力和情感體驗的雙重提升。既然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優勢如此明顯,那么,如何制作多媒體課件呢?
2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流程
2.1要有準確而合理的選題
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之前,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學大綱,仔細分析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認真剖析教學內容是否需要使用多媒體課件,如果不需要使用,則應該棄之;如果使用多媒體課件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則用之。
2.2要有設計流程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流程是制作好課件的關鍵環節。一般來說,應首先設計好課題、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及教學方法,其次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適當順序,確定多媒體呈現的基本方式,還有視頻、動畫、音頻等資料出現的順序以及各個單元之間的鏈接關系。
2.3要編寫腳本程序
腳本程序編寫是教師教學思路的反映,腳本程序是否明晰將決定教學任務是否能順利完成。因此,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據教學對象的知識背景將教學內容劃分成多個有機的單元,再把每個單元要展示的內容細化成幾個要展示的頁面,各頁面的內容即可由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或動畫組成,最后再根據各單元之間的關系整合成一個完整而又系統的課件。
2.4要選擇合適的課件平臺
也就是說,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實際選擇一個合適的功能軟件。比如,中職學校的會計電算化課程中要建立一個工資信息庫,則可用Excel軟件,同時嵌入其他媒體文件,這樣處理就比較合適;如果是基礎數學的復習課需要大量練習題時,則用Powerpoint作為功能軟件則比較合適。將這四個步驟綜合起來,一個完整的多媒體課件就初步完成了。除此以外,制作多媒體課件還有哪些要求呢?
3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原則
3.1整體統一性原則
整體統一性原則是指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教學各要素要構成一個完整統一的系統,使課堂的思想道德教育、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發展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貫徹該原則時注意:①教師必須協調好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與教學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各教學要素有機配合,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產生整體作用;②在設計、選擇教學課件時,教師要考慮課件內容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③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做到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和培養非智力因素相統一。
3.2啟發創造性原則
啟發創造性原則是指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要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對知識能融會貫通,發展創造性能力。貫徹該原則時注意:①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樹立創新意識;②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注意運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③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注意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敏捷性的統一。
3.3教學有序性原則
教學有序性原則是指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結合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有次序、有步驟的進行,使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知識,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貫徹該原則時注意:①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有序性選擇媒體,注重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②教師要抓好教學過程的順序,根據多媒體的特點、教材的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基礎等因素,確定最優化的教學過程;③教師要注意學生認知的順序,不能一味貪多、急于求成,而應循序漸進、系統地組織教學。
3.4師生協同性原則
師生協同性原則是指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力使教學過程處于師生協同活動、相互促進的狀態中。貫徹該原則時注意: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②要善于創設民主、和諧、輕松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樂學、愿學;③教師教學生知識與教學生學習方法并重。
3.5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貫徹該原則時注意:①在課堂教學前要深入細致地研究和了解每一個學生;②在制作課件時,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與教學大綱的統一要求,編制不同的教學內容;③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調整教學節奏。多媒體技術教學在中職學校教學實踐中已經有了一段時間,那么,它能否完全代替傳統教學,是否存在一定的問題呢?答案是明顯的。雖然多媒體技術教學有明顯的優勢,但它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教學;如果不能結合教學實際,隨意濫用多媒體技術,就會產生不少問題。
4多媒體教學在中職學校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4.1過分或不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忽略了板書的作用
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手段,目前還無法完全代替傳統教學。在中職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三種情況:一種是把使用多媒體教學簡單理解成傳統教學的替代方式,不管教學內容是否需要,一律使用多媒體技術,這是極其錯誤的。比如中職學校電子專業的物理課上需要用物理實驗來真實呈現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就不能簡單的用多媒體動畫來代替物理實驗。再者就是把課本知識或習題不加選擇地大量堆砌在多媒體課件中,上課時就照本宣科,這樣,既浪費時間,又不能吸引學生,自然不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第三種情況是每節課都用多媒體教學,上課變成了點鼠標,完全沒有板書,這也是不合適的。多媒體課件需要呈現在屏幕上,而屏幕上的內容又免不了經常變化,使學生很難在頭腦中形成教學內容的整體框架;也就是說,板書所帶給學生的知識的穩固性,完整性和藝術美感,是目前的多媒體技術所無法替代的。
4.2多媒體教學應水平低,缺乏整合能力
由于種種原因,各地的多媒體教學水平參差不齊,中職學校的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多媒體資源的合理使用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教師只是將課本知識簡單機械地照搬進多媒體課件中,不顧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也不顧知識的連貫性、邏輯順序以及學生的知識儲備,一味地求多求全,這樣不僅容易浮于形式,也剝奪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所以,要提高中職學校教師的多媒體應用水平,需要教育部門多組織學習,教研和競賽,增加教師的學習機會。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合理使用,是現代化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中職學校教學的現狀,要想用好多媒體教學技術,既需要教育部門的頂層設計(比如多組織一些研討會和觀摩課),還需要中職學校教師的積極參與和認真學習。如果中職學校的教師都能將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多種教學方式的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必能將中職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賈燕玲時曙穎工作單位:鄭州市科技工業學校信息技術部
- 上一篇:高等學校教學量質結合評析
- 下一篇:高校網絡教育質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