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07 08:20:11
導語: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也出現了很多變革。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特別是對于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對于語言的感悟和利用,強化學生對于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在當前背景下應該合理地調整教學內容,并使用相對開放性的教學方法來增強語文閱讀教學體驗,完成閱讀教學的目標和任務。下面從幾個方面來探討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利用讀寫來強化教學效果
想要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效果,就需要利用好閱讀和寫作,并加強兩者的結合。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就比較有限,并且也很難在閱讀中集中自己的思想[1]。如果讓學生自行閱讀,閱讀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但如果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寫作,學生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來閱讀課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但這種方法只適合高年級閱讀教學剛開始的幾篇課文教學。在后續的閱讀教學中,寫作的內容就應該適當地進行調整,不再是單純的抄寫課文,而是讓學生根據閱讀本文作者的寫作風格,并順應這種風格進行仿寫,抓住閱讀文本的創作精髓。在學習《少年閏土》時,讓學生先找出魯迅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并讓每一個學生談一談魯迅是如何描寫閏土外貌特征的。在討論活動結束以后,引導學生來模仿魯迅描寫閏土的文筆,鼓勵他們描寫班上一個學生的外貌,并讓其他學生猜一猜描繪的對象是誰。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閱讀本文的內涵。
2通過多個途徑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參考的一種重要指標,如果忽視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那么閱讀教學就變成了填鴨式教學,很難達到相應的效果。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程度本身就不算很高,在閱讀興趣上還沒有徹底成型。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具體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在學習《兩小兒辯日》一文中,讓幾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共同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直接參與角色扮演的學生就能夠獲得顯著的角色體驗,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其他學生則脫離了枯燥的課本教學,使得閱讀內容直觀地展現在他們眼前,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積極使用互聯網來豐富閱讀教學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入應用,小學語文教育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對于當前的小學生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教師要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工具來檢索相關信息,并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在學習《蛇與莊稼》一文中,讓學生通過互聯網來查閱相關知識,收集蛇與莊稼之間存在的生物鏈,并能夠利用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來畫出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讓學生來表達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并引導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實現閱讀教學資源的共享,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
4靈活采用課外閱讀指導方法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已經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之一。根據課程標準可以知道,每一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該高于一百萬字。但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程度非常有限,無法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本文,同時也缺乏必要的自制力,即使是高年級也很難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必要的指導。指導時,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跟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課外時間里閱讀一些跟課本教學有較強的相關性的內容。在學習《草船借箭》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閱讀《三國演義》[2]。為了降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心理抵觸性,教師在推薦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應該選擇那些具有配圖并且語言風趣的版本,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喜歡《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內容,然后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
5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的品性修養,讓他們形成個性化的健康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并且真正以學生個體為教學中心,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體體現在閱讀教學中就是要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并關注學生對于各類語文閱讀文本的主觀感受和體驗,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累積語文語言素養。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摒棄以往的主體地位,并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弱化自己對于學生的影響,引導學生與語文閱讀文本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上的主觀能動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小學生的情感經歷和生活體驗都不同,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的體驗也會出現顯著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就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與興趣來主動選擇閱讀文本,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自己的途徑。但由于很多小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都非常有限,很難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針對性的閱讀文本。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成個性化教學目標。在進行《金色的魚鉤》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且不要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發出過多干擾信息,從而讓學生自己說出閱讀以后的感受與體會。這樣,所有學生的理解就會加入平時的生活經驗和自己的主觀感受,最終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有些學生會感受到以前生活的艱辛,而有的學生則會關注文中戰友之間的情誼,還有些學生會關注文中不同人物的神態描述等。在閱讀完《金色的魚鉤》以后,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交換不同學生對于閱讀本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6引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
閱讀教學并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取知識,同時還需要引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與成熟[3]。這也需要教師在給學生提供自讀空間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提出疑問,并讓他們充分思考這些問題。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應該限制學生的思維,面對各類千奇百怪的問題也應該保持耐心,讓學生真正學會思考。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讓學生主動探究閱讀文本的內涵和自身閱讀行為的目的等,還要學會自主梳理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各類疑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教師可以預先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進行閱讀,預設的問題可以是“文中的那些語句會讓你感到震撼,請在文中標注出來”等。這樣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會伴隨著問題進行,提高學生閱讀活動的參與度,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理解閱讀文本內容。這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在讓全班學生充分討論以后進行總結,引發學生與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鳴,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
7結語
綜合來說,閱讀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關系著學生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各項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閱讀教育對于高年級語文教學來說將變得更加重要。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興趣、認知、態度等特征,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處于一種開放性和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中,完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有效提高所有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韓坤.淺談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國培訓,2017(4):200.
[2]何忠庭.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62.
[3]范雪嬌.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9):606.
作者:韋山 單位:廣西大化縣都陽鎮忠武村小學
- 上一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感悟
- 下一篇:中等職校德育教育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