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泳教學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時間:2022-03-31 09:13:31

導語:親子游泳教學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親子游泳教學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全民健身運動已經深入人心,而幼兒的健康教育也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作為人一生的基礎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關注與重視。在幼兒親子游泳教學的過程中,教練要采取以下方式培育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廣泛地開展游戲活動,使幼兒學會交際的手段;與泳姿教學相結合,引導幼兒合作;舉辦微型競賽活動,使幼兒充分地認知相關規則。

關鍵詞:游泳親子教學;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

本文通過親子游泳運動,培育幼兒的親社會能力,使幼兒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使幼兒培養自我認同感,同時具備在未來融入社會的能力與品格,為培養出與時代需求相符合的棟梁之才奠定基礎。本文所論述的主要內容是:在親子游泳的教學過程中,教練采取游泳活動、制定任務目標、舉辦競賽活動的方法,培育幼兒的社交能力、控制自我能力、建立團隊合作意識,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

1親社會行為的定義

可將親社會行為稱作“積極社會行為”,即公眾所表現的、有益的相關行為,在社會生活之中,相應類似的行為包括分享、協助、撫慰、合作、捐助、同情、互相幫助等。親社會行為意味著在交往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能夠維持良好而和諧的關系,對個體的發展具備深遠的意義。其影響性因素包括如下幾方面。(1)文化因素,在文化方面的特點是提倡利他行為,關愛與傳遞溫暖;輸入親社會方面的價值觀。(2)情境因素,以下列假設為基礎,分別是公眾在本能上存在依賴性,對于增強互動的標準予以服從;楷模的相關作用。(3)家庭中成員的主要行為:①父母所發揮的榜樣作用,父母通過以身作則,使孩子形成利他主義的理念;②父母使孩子進行美德方面的培育,使孩子受到陶冶,從而產生利他行為;③父母歸因利他行為;④父母加以誘導,并強化利他行為;⑤移情方式;⑥追憶相關情緒,在情感上進行換位思考,深化作品,并加以教育與評論。目前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家庭之中缺少相應措施玩伴,同時父母溺愛,缺失社會性教育。一般通過成績或聽話的程度衡量孩子最否獲取成功。在我國社會中,一些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態度是不正確的,致使青少年在社會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缺少能夠融入社會應該具有的、與道德規范相符合的道德品質。衡量學校與家庭教育方面是否獲取的標準應該是:學生是否能夠經受社會生活的選取與考驗,是否能夠在社會之中得以健康的發展。人歸屬于社會,學生最終也要獨立、并將走向社會,因此要具備生存與發展的相關技能,與社會所規范的品行相符合。社會具備一些沒有書面規定、但已經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即非正式規范。限定公眾基于不同的情境的行為模式,指出哪些行為能夠為社會所接受、可受到社會鼓勵,同時指出哪些行為不被社會所認可、或可受到公眾的指責。親社會行為將有益于社會的發展,因此能夠被接受的、可受到相應的鼓勵與回報。要培育學生,使其具備親社會行為,使其可廣泛地參與競爭和合作,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基于心理層面提高承受的能力,使其自覺地遵守社會的道德規范,具備利他主義,從小的方面來講,與孩子的成長以及前途方面息息相關;從大的方面來講,關系到中華民族強國夢的實現。

2國家政策有利于親子游泳的發展

2001年國務院所出臺《有關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方面的決定》中指出:孩子的早期教育極其重要;2007年在北京市舉辦首屆全國嬰幼兒游泳比賽活動,同時推廣W&I教育法,其面向的主體對象為嬰兒,教育規劃具備挑戰性,在早教行業領域具備深遠的意義。過舉辦上述活動,旨在獲取早教行業研究者的協助,使W&I教育法為嬰兒的素質教育提供輔助,使嬰幼兒能夠成長于愉悅、健康的環境之中。2015年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提出,要把握為下一代服務的方向,從而推動青少年事業的發展。2016年11月中國國際游泳教師協會成立,標識著嬰幼兒游泳行業走向正式的軌道,旨在探究與我國嬰幼兒身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水上教育學,使水上教育理論與實踐得到充分地結合。

3親子游泳教學方法與親行為能力培養

其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小于6個月的嬰兒與父母共同親近水源、熟悉新環境,掌握環境的主要特點,探究水上運動與普通陸地上運動的有效區分,積累身體層面的經驗、同時培育出相應的感覺,使父母和孩子在溝通的過程增強孩子對其的信賴。父母要擔當起教師的責任,其原因是教師無法直接地和嬰兒之間進行交流。7~12個月的孩子普遍學會了爬行,增強自主活動的相關能力,其運動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方式,在教學中將安排其托護孩子,諸如采取單手或雙手胸部托護法,教授孩子跳水與潛水等,在俯臥位采取仰臥托護法等。之后孩子年齡日益增長、各種能力均得以提高,游泳教師要教授其蛙泳、仰泳等基礎技能,內容與普通游泳培訓班的內容存在一致性。采取訪談法針對親子游泳教師進行訪談,所得到的結論是:基于課程整體,教師主要采用直觀法、語言法、游戲法等。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采取生動靈活、具有強烈節奏感的語言(諸如兒歌、音樂)進行教學,創造與嬰幼兒有效溝通的氛圍。游戲法是普遍運用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發揮父母與孩子的積極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提升自我控制與管理的水平,推動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與產生。親子游泳教學方面的評價指的是會員客觀地評價親子游泳教師的教學情況,旨在使其教師能夠深層次地掌握教學情形,為實現教學的目標奠定基礎,判斷其教學時存在的不足之處,爭取盡快解決問題、日后為會員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使家長清晰地明確孩子的能力,并使父母與孩子的雙邊教育能夠做到卓有成效。

4結語

本文研究分析了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特點,親社會性行為的類型不同,其性質與發展的特征存在相應的差異,所以具備相應的內在聯系,然而此次研究并不細致;沒有反映出幼兒親社會行為的情緒等,要在未來的研究之中,著眼于別的年齡段的角度,采取多種類型的研究工具與方式,全方位、細致地剖析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特征;可選取多元化的研究方式,諸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等,深層次地研究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特征。在游泳教學的過程中,其主要的內容是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教師要遵循上述教育目標。在游泳活動教育的過程中,教練要適宜地開展游戲活動,與泳姿教學相結合,舉辦微型競賽活動,提高幼兒的社會交際能力以及親社會能力,為幼兒更好地融入社會提供便捷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葉桂香,黃彥清,黃幗英,等.游泳時不同水溫對新生兒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7):501.

[2]劉善云.少兒健身與娛樂——我跟媽媽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本社.游泳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4]石秋連,李小杏,蔡玉嬌,等.游泳與撫觸對新生兒健康的臨床觀察[J].現代護理,2006,64(3):12.

[5]楊先碧.美國研巧認為幼兒不宜學游泳[EB/OL].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4/2476062/html.

作者:吳迪 單位:武漢體育學院游泳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