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分析
時間:2022-10-16 11:21:38
導語: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養成教育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1.內涵。養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思維及語言等習慣,這也是一種幫助幼兒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方式。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組成之一,習慣養成往往是由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積累而成,其對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2.重要性。養成教育與幼兒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幼兒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幼兒來講,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很難自己主動去學習,致使其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會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更無法激發學習熱情;而如果他缺乏良好的勞動習慣,那他也不會主動勞動,也無法感受勞動的艱辛,更不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最終導致將享樂做為人生一大目標,并逐漸成為社會的寄生蟲。由此可知,養成教育已經成為整個教育過程的重中之重。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其主要目的,與受教育者的終身發展有著直接關系,更關乎著國家的未來發展。
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1.立足一日活動,滲透養成教育。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一日活動是一個極為有利的培養契機,因此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活動環節的不同滲透相應的行為習慣內容。如在晨間接待環節,教師迎接幼兒及家長時態度要積極熱情,要用禮貌用語與幼兒相互問候,以此促使幼兒對日常禮貌用語的掌握與使用,從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文明禮貌的習慣;在晨間鍛煉過程中,教師帶領幼兒鍛煉的同時,還要將安全教育內容滲透其中,既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又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在用餐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幼兒進行餐前教育,并讓幼兒在用餐過程中保持安靜,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用餐等生活習慣。2.關注區域活動,促進養成教育。區域活動有助于釋放幼兒天性。為幼兒提供盡情發揮的舞臺,既能滿足幼兒游戲活動的各種需求,還能在游戲中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在角色區域,教師可以在幼兒確定要扮演的角色之后,引導他們相互交流與溝通,使其對活動中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有充分認識,以此促進幼兒合作意識的養成;在科學區域,教師可以激發幼兒的自主參與意識,幫助幼兒進行有效協商,從而促進幼兒養成規范行為習慣。與此同時,區域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幼兒,讓他們將所用的各項物品放回原位,這對于他們良好習慣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鞏固作用。3.借助繪本與兒歌,深化養成教育。當前,深受幼兒歡迎與喜愛的教育方式多種多樣。幼兒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及途徑,有助于調動幼兒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在幼兒園教學中,繪本閱讀與兒歌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由于兒歌簡單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幼兒的喜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兒歌教學將良好行為習慣的要求及影響滲透其中,或直接將其編制成兒歌,以此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而繪本閱讀在幼兒園中受到眾多幼兒的歡迎,因此教師也可以多選擇一些講述良好行為習慣的繪本,如《肚子里有個火車站》《別讓鴿子太晚睡》《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等,供幼兒閱讀和學習,從而促進幼兒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除上述內容之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家庭是幼兒長期生活的地方,是幼兒生活習慣能否持之以恒堅持下去的主要動力。因此,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應該共同合作,以此鞏固幼兒在幼兒園所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如,幼兒園可舉辦親子活動,有助于增加家長與幼兒以及幼兒園三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家長會,便于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園內的生活和學習狀態,進而增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聯系等。
“播下一個活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得知,一個好的習慣不論大小,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诖?,幼兒教師與家長都必須要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家校合作,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以此為幼兒日后的全面發展做好進一步的鋪墊。
作者:安曉云
- 上一篇: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審美教育分析
- 下一篇:商務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