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生綜合能力研究

時間:2022-03-28 04:08:14

導語:醫學影像學生綜合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影像學生綜合能力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提升醫學影像學生綜合能力的價值。方法將陜西中醫藥大學醫學影像專業大二至大四的144名學生納入本研究,將加入本科導師制并采用PBL教學方式的學生納入研究組,將未加入本科生導師制且未采用PBL教學方式的學生納入對照組,每組72名。比較兩組學生的理論課學習成績、動手實踐、科研能力、臨床影像觀察、專業課理論知識考核和閱片能力。結果研究組大學生創新創業、互聯網+項目申報的選中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學生的理論課學習成績、文獻閱讀成績、臨床影像觀察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科研能力評分及問卷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閱片能力及綜合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本科生導師制聯合PBL教學可以提升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PBL教學;綜合能力

本科生導師制是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及專業的優勢特點,為每名在校就讀的大學本科學生配備輔助的專業導師,根據學生的自身性格和特點來幫助學生制定學業規劃、學習計劃,并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難問題,同時指導學生參加各方面的創新實踐等活動,以此來提高本科生的自主學習、創新實踐的能力,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效果[1]。以問題為中心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即PBL教學,其側重于以問題為導向和中心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靈活利用課堂和課余時間所學知識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和實際性問題,以達到促進學生整合多科所學知識、深度挖掘知識的目的[2]。傳統課堂教學和學習方式均是以教師單方面授課、學生認真聽講為模式的主體教學方式及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和復習鞏固課堂知識的學習方式,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帶來的是師生交流匱乏、教學模式死板、學生缺乏創新和實踐能力的缺陷。

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則以學生為主體,導師起輔助和引導作用,融入更多的師生交流和互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創新實踐、提高動手能力的機會,彌補了現行教學方式的弊端,故本研究通過對醫學影像專業大二至大四在校學生進行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旨在探討并評價本科生導師制結合PBL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陜西中醫藥大學醫學影像專業大二至大四的144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加入本科導師制并采用PBL教學方式的學生納入研究組,將未加入本科生導師制且未采用PBL教學方式的學生納入對照組,每組72名。研究組男生34名,女生38例;平均年齡(21.4±1.3)歲;入組時平均成績(77.3±16.1)分。對照組男生32名,女生40名;平均年齡(21.9±2.1)歲;入組時平均成績(78.5±14.6)分。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入組平均成績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組納入及排除標準嚴格參照本校導師制手冊,納入標準:大二第一學期至大四第二學期自愿參加導師制、PBL教學方式的學生;在參加導師制和PBL教學過程中未出現掛科、作弊、受處分情況的學生。對照組納入標準:未參與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者;無掛科、作弊、受處分情況的學生。1.2方法。對照組采用目前高校常規學習方式,除了課堂教學外的課余時間,學生進行自由學習,不參加本科生導師制的系列培訓和活動。此外,對照組學生采取傳統的教學授課方式,即帶教老師利用多媒體、PPT、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PACS系統)、模型、掛圖等進行課堂授課,不經過學生動腦思考和討論,直接將病例結果告訴大家并直接講解,對于學生不明白之處在授課結束后由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直接答疑。研究組采用本科導師制聯合PBL教學方式。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方法:選擇優秀的導師及學生為新入校的低年級學生開展有關本科生導師制的講座,在學期初幫助導師制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及計劃完成進度表,每個月至少安排1次高年資導師進行學術講座,學生每月最少進行1次文獻匯報或學習匯報,正常教學工作時間內導師每月至少進行2次面對面指導,每學期末進行1次小組內交流會和匯報總結并形成文字類文件上交,寒暑假進入臨床及專業科室跟師學習,每學期末寒暑假見習結束發放并填寫1次學生和導師調查表。PBL教學實施方法:研究組學生采用PBL教學方式授課,包括給出病例并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和收集資料-論證假設及總結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帶教老師在課程開始時為學生們提供相應的病例并提出相應的問題,此階段包括提供完整的病史、X線、CT、MR、B超、臨床實驗室等相關檢查圖像和數據,讓學生對病例有初步的認識和對問題的思考;第二階段,對病例做出初步的診斷,并列舉相應的診斷依據,然后以此診斷為基礎,學生在課后自行查閱資料、閱讀文獻,為自己診斷和鑒別診斷本病例尋找相應支撐的理論依據;第三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查到的文獻資料對相應的病例進行討論和論證假設,明確病例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并對相應的病例討論結果進行總結交流。1.3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本科生導師制效果評價方法:①學生動手實踐評價方面,兩組均以3名學生作為一個小團隊進行一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互聯網+項目的申報,故每組共申報24項大學生創新創業和互聯網+項目,以每組項目申報是否成功和選中評價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分別記錄每組24項大學生創新創業和互聯網+項目的申報結果。②對學生理論課學習成績、文獻閱讀、臨床影像觀察(影像圖像閱讀、疾病診斷)成績進行評價,采用期末考試閉卷答題的方式;文獻閱讀采用學生匯報老師打分形式;臨床影像觀察采用影像閱片形式,每種評價方法均以100為滿分,分別記錄并比較兩組學生的各項成績。③在學期末對學生和導師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涵蓋以下四部分(各占25分):學生態度考核(包括積極性、主動性、紀律性、責任感、協作性等)、學習能力考核(包括作業完成情況、自學能力、學習計劃的實施情況)、工作能力(臨床見習工作崗位的相關知識考核、講課能力、專業基礎知識、執行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及科研能力(專業文獻閱讀、科研方法的掌握、學生科研思路的開拓等)。PBL教學效果評價方法:PBL教學授課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教學效果的理論考核和閱片能力評價(各50分)。理論考核根據教學大綱及授課內容,采取閉卷筆試形式進行,兩組學生均采用同一套考題進行考核測試。閱片能力考核根據學期授課內容,選擇學習范圍內的影像病例,在限定時間內對考核病例進行影像學表現、診斷及診斷依據、鑒別診斷等內容的紙質書寫考核,由兩名專業教師對學生閱片結果進行評分,取兩名教師平均分作為閱片考核成績。最后對兩組學生的理論考核和閱片能力評價進行綜合成績(理論考核與閱片能力評價的總分)比較。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互聯網+申報結果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理論課學習成績、文獻閱讀、臨床影像觀察、問卷調查結果、PBL教學的理論考核和閱片能力及綜合成績等計量資料用x軃±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項目申報結果及理論課學習成績、文獻閱讀成績、臨床影像觀察成績比較對本科生導師制效果評價結果顯示,研究組大學生創新創業、互聯網+項目申報的選中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學生的理論課學習成績、文獻閱讀成績、臨床影像觀察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研究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科研能力評分及問卷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2)。2.3兩組學生PBL教學理論考核成績、閱片能力及綜合成績比較研究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閱片能力及綜合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3)。

3討論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每種簡單和疑難疾病的基本病因、疾病發病機制、疾病的精確診斷和治療方案的選擇都在不斷更新和變化。醫學知識自身具有的復雜性使醫學生對于某種疾病的系統認識不足或僅為片面的認識,此外,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授課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和熱情,很可能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對一種疾病從病變解剖位置、疾病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影響表現、疾病診斷等方面有系統了解和掌握。近些年,快速發展的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弊端,為高校教育帶來了新的學生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3-4]。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在國內外部分高校得到了推廣應用,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培養效果[5-6]。本科生導師制最早起源于19世紀英國的牛津大學,在學生培養和教師自身能力提升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其隨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外多家高校紛紛效仿并應用于學生培養中,其中包括美國知名高校哈佛大學、日本著名高校東京大學等。自從21世紀后,中國部分知名高校開始推廣采用本科生導師制來培養學生[7]。以問題為中心學習的PBL教學方式是由美國知名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最初創立并使用于教學中的,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外盛行的教學方式,其將授課內容中的重點與問題結合起來,學生通過對問題思考和解答,更加容易掌握授課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思考、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8]。

本研究對研究組在校醫學影像專業大學生采用了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方式,而對照組學生未參與本科生導師制且未進行PBL授課方式,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大學生創新創業、互聯網+項目申報的選中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學生的理論課學習成績、文獻閱讀成績、臨床影像觀察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科研能力評分及問卷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閱片能力及綜合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本校醫學影像專業學生中,本科生導師制聯合PBL教學方式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自學能力、影像圖像觀察和分析能力,提高閱讀文獻的能力并掌握研究思路及方法,且提前臨床見習和專業環境的接觸也有利于學生盡早熟悉和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方式將學生放在教學和培養的中心,授課教師及導師起輔導及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潛力和主觀能動性,同時導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更多的溝通交流,有利于促進老師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增強學生及教師對同種疾病多學科間聯系的掌握。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在我校實施以來取得了很多成績,但隨著導師制和PBL教學方式在我校醫學影像專業中的長期應用,發現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亦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教師隊伍的資質有待提升,由于學生人數眾多,高校專職教師匱乏,臨床教師的臨床工作繁忙而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中,所以導師制及PBL教學的導師隊伍仍需進一步壯大,教師資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其次,學生及導師缺乏積極性及主動性,臨床教師因為臨床工作繁忙,對學生缺少關心,傳統教學中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模式造成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不愿主動聯系導師并溝通交流,因此定期舉辦師生座談、系列講座活動均有助于師生感情的增進。再次,PBL教學病例的設計質量較低,年輕教師的工作及教學經驗缺乏,且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對于PBL教學模式不適應,造成PBL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自己授課內容選取的教學病例,缺少多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因此應對采用PBL教學方式的教師進行系統培訓,病例選取應由多學科教研室共同協作。最后,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方式的實施經費匱乏,學生的培養需要經費支持為學生提供平臺和教學條件。

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高等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通過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在國內外高校的實施和應用,帶給高校更多地帶來學生能力的提升。對本校醫學影像專業學生運用本科生導師制聯合PBL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課學習成績、動手實踐、科研能力、臨床影像觀察、專業理論知識考核和影像閱片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能夠在高等教育學生培養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自身價值。在以后的教學和學生培養過程中,我校將進一步加大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方式在醫學生培養中的實施力度,同時完善本科生導師制和PBL教學中的不足,使學生在新的制度和教學模式下充分受益,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國杰,劉曉偉,孫國帥.本科生導師制下加強教師自身能力建設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9):289-290.

[2]王俊霞.PBL教學方法在醫學本科生培養方面的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3):13-14.

[3]趙潔,唐斕,劉孟華,等.南方醫科大學藥學專業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模式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5):402-404.

[4]魯明騫,李圣杰,李書國,等.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本科生科研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7,18(6):84-87.

[5]劉梨梨.PBL教學法在醫學生安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9(19):23.

[6]吳迪,鄭志學,李棟.我國高等院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2017,9(4):35-37.

[7]陳璇,毛玉娥,史亞祥,等.本科生導師制在中醫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5):6-7.

[8]金康.PBL教學法在醫學影像學實訓教學中的有效利用[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15(3):231.

作者:任占麗 于楠 張兆國 馬光明 于勇 賀太平 張喜榮 單位:1.陜西中醫藥大學 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