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創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28 10:03:31

導語:普通高校創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普通高校創業教育論文

一、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現狀

(一)創業基金發展緩慢。創業基金是創業的基礎,我國創業基金的發展以上海為起點。2006年8月,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成立,是全國第一個面向大學生創業的基金組織,也是首家傳播創業文化、支持創業實踐、從事推動大學生進行科技創業活動的非營利性公募基金會,同時在復旦大學等高校設立了分會以及專項基金分會,使大學生創業擁有了經濟支撐點,成為推動大學生創業的工作點。近年來,我國創業基金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起步較晚,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創業基金管理不善、創業基金來源范圍比較狹窄、創業基金的發展沒有立足于長遠發展目標、創業基金規模不大、主要依靠政府鼓勵企業帶動創業基金的發展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大學生創業的順利進行,而且阻礙著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因此,高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需要更進一步重視創業基金發展現狀,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創業基金相關規章制度,以促進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有力支持。

(二)創業教育起步晚。我國高校實施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并且有較強的功利性。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晚了近一個世紀,同時在創業教育的推進工作中,高校對創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課堂教學方面并沒有形成科學體系,在創業實踐方面也不完善。目前我國創業教育還處在討論和提高自身認識以及試點階段,還不能滿足在全國高校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工作的環境和時機。此外,我國創業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高校管理層認為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目的是學好專業知識,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習無關緊要;第二,忽視創業教育的積極意義,只是將其與學生就業率聯系在一起;第三,高校領導對于創業教育有先人為主的觀念,認為它是企業家的速成教育,對于大學生而言無太大意義。

(三)創業教育課程不完善。目前,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課時相對而言較少,并且多列于選修課之列。在教學管理中,創業教育課程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例如課程設置單一、課程安排不科學、課程內容與學生專業不融合以及滲透性不夠等等;在創業教育課程的講解過程中,缺乏對創業的生存之路、發展之路以及壯大之路的解析,內容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很貼近,實踐性創業教育課程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缺乏對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等等,這些導致在大學生的實際創業活動中,創業教育指導意義不能突顯。

(四)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僵乏。教師是創業思想的啟蒙者、創業教育的指導者、創業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創業課程的學習及創業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教師的指導,而高校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嚴重僵乏。盡管我國有關部門已經認識到這一現狀,也投人了各類師資培訓,但到目前為止,具備專業的創業教育的教師數量有限,尤其缺乏既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授課能力,又具有扎實的創業實踐活動能力的創業教育教師。由于師資力量不足,許多高校主要聘請成功企業家或者外校創業教育教師進行授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創業教育的有效進行。

(五)創業教育的社會扶持體系不完善。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僅依靠高校推動創業教育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健全強大的社會扶持體系。在實踐過程中,資金因素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發展的首要因素。在歐美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是高校和社會融資的風險投資金,但在我國創業融資相對來說難度較大。由于創業具有復雜性,還需要相關法規政策予以保障。盡管我國政府針對大學生創業出臺了各類扶持政策,包括資金的投人和稅收的優惠,但還是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各類法規政策。此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基地不足,企業提供給大學生創業實習機會少之又少,這都給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帶來了困難,也是影響我國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一)豐富創業理論知識,努力探索創業機會。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首先需從豐富創業理論知識開始,包括創業專業知識的學習及課外創業知識的獲得,以此不斷豐富自身的創業知識體系,這也是創業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邁出創業成功的重要一步。隨著社會與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重視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大學生接收創業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各類創業機會也隨之涌現,大學生要保持理性頭腦,注重提升創業能力,積極探索創業機會,為自身創業找準方向。

(二)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創業能力。創業經驗的不斷積累,主要源于大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進而提升創業能力。校園中的各類社團組織的多種形式的競賽,有的雖然不是直接的創業活動,但積極參與有利于培養自身的實踐活動能力,可為將來創業奠定基礎;有的校園活動是關于創業的模擬活動或可直接參與的創業活動,如創業設計大賽、小范圍實際創業等,這類活動可以將課堂中學到的創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升創業能力。大學生參加各類實踐活動的目的是既要通過實踐活動鍛煉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又要在實踐活動中善于把握機會,尋找創業突破點,開創自己的創業之路。

(三)明確創業教育目標,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培養大學生個人創業能力,包括創業知識、創業思維、創業意識、創業品質、創業技能等等,通過實施創業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和就業觀。高校應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大學生創業潛力和興趣的激發,在提升創業能力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創業教育的共性特征,更要注重大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與挖掘,使創業教育過程不流于形式,最終使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得以提升。

(四)建立健全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主要取決于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立及師資隊伍的建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包括三個階段,即啟蒙階段、理論體系階段及創業實踐課程階段。創業教育的正規課程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主要依據高校既定的教育大綱。非正規課程的學習也是大學生獲得創業教育知識的重點內容,這部分主要包括充足的創業教育資源及可獲得相關信息的多方渠道。通過建立健全多方位課程體系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是創業教育的內在要求。同時,課程設置以及學生能力的提升都離不開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教師是任何教育活動的中堅力量,培養創業型人才與教師密不可分。高校的創業教育教師需要重點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師資隊伍,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是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必要前提。由于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因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師數量較少,不能滿足高校大學創業教育的需要。在創業教育過程中,可以讓理論型教師與實踐型教師同時出現在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共同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做出有效指導。

作者:付麗和工作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