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工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析

時間:2022-10-12 03:32:06

導語:輕工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輕工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析

【摘要】根據職教“二十條”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對輕工類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現狀進行調查,從學生角度來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以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關鍵詞】職教“二十條”;輕工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

1概況

國務院于2019年1月了職教“二十條”(全稱《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二十條”鼓勵職業院校與具備條件的企業聯系,開展技術創新和就業創新等方面的合作,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進行教學標準和內容方面的改革[1]。對于創新創業教育,2012年國家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已作強化要求[2],培育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除與各職業院校自身特點有關外,人才對教育的需求是重點。

2調查問卷設計

以輕工類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研究目前輕工類專業學生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需求。調查問卷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度;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度;學生對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方面的認可度;學生對教師自身創新創業能力的認同度。通過問卷調查,來尋找學校在實施職教“二十條”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共收回調查問卷314份,涉及輕工類各專業學生,樣本數已達一屆學生數,所調查學校又是以輕工為特色的高職院校,能夠代表目前輕工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3問卷結果統計分析

3.1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度。3.1.1學生具有創新精神但缺乏創新動力。高職院校已在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大賽中獲得了一定成果[3],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認同度也較高。調查發現,有73.4%的學生認為所有人都具有創新能力,僅有16.0%的學生認為杰出人才才具有創新能力。但調查同時發現,有半數的學生對國家相關的創新創業類文件處于不知道或不關心的狀態,對創新創業類文件有詳細研究的學生僅有21.2%,而大體知道的學生為28.6%。這也反映了目前大學生的現狀,即有創新、創業信心,但興趣度與匹配度不高。針對目前大學生創新意識淡薄的原因,45.0%的學生認為是“重理輕實”,課堂上理論知識學得很多,但實踐訓練不夠;其次原因:自身動手能力欠缺、政策導向不明顯、自身能力結構有偏差、自我創新精神淡薄分別占13.8%、12.3%、11.3%和10.6%。3.1.2學生認同創新來自于所學所練。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度,對學生創新學習能力、技能、思維訓練作了調查。對于創新能力的學習,35.1%的學生認為自我發現問題能力最重要,其次是信息檢索水平和知識更新程度,分別占24.6%和23.8%,僅有16.5%的學生認為應該有善于創新的本領,覺得目前的創新主要還是在原有知識框架結構下,只要有顆善于發現的心就夠了。對于創新技能的練習,44.2%的學生認為參與創新類活動、比賽更能獲得創新能力,其次是參與課程內容設計和教師課題訓練,分別占25.9%和23.6%。學生更多的是希望通過參與各類大賽來獲得創新能力,這與牟杰[4]等人發現“挑戰杯”“技能大賽”等大賽能吸引學生參與,提高創新教育效果的研究成果相吻合。對于創新思維訓練的鍛煉,學生認為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想象能力更重要,分別占33.0%和31.6%,說明學生認可創新是在原有的知識、技能等基礎上所進行的提升,原發性的創新僅占少數。正因為學生還有一顆創新的心,所以,53.9%的學生考慮過畢業后從事創新創業方面的工作,也有21.8%的學生偶爾思考過這個問題。3.2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度。高校應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傳授創新理論知識、指導創新實踐訓練[5],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調查發現,分別有34.4%和32.8%的學生偶爾和經常以各種形式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創新競賽、興趣小組等,也有14.8%的學生不清楚有過類似的活動,該部分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應有所轉變。在參與創新教育的學生中,有39.4%的學生參與的是導師的科研或創新項目,更多的是參與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占69.0%,說明學校的創新教育,更多的是以學生喜歡和容易接受的活動為載體。3.3學生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認可度。調查發現,僅有54.0%的學生認可學校在創新教育方面所做的教學改革與研究,還有16.5%、29.5%的學生認為沒有或不知道,這與學生參與創新教育的比例有一定聯系,同時,也與有42.0%和44.1%學生知道學校開有創新訓練基地和開設相關訓練選修課程有關,在開設的創新社團中,僅有38.8%的社團經常有活動,51.6%的社團活動很少、甚至沒有。3.4學生對教師自身創新創業能力的認同度要開展創新教育,師資力量是基礎和保障,只有師資質量提升,創新教育才能進步[6]。調查發現,學生對教師創新能力的認可度并不高,僅有29.6%的學生認為教師創新能力較強,57.2%的學生認為一般,更有13.2%的學生認為很弱或較弱。學生對教師創新能力不認可的主要原因是認為教師知識結構不夠合理、缺乏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這與學校的師資來源有較大關系。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師資需求擴張較快,大部分年輕教師都是來源于高校畢業生,其在實踐經驗、教學經驗和教學手段等方面有所欠缺。學生希望能有一個經常鼓勵他們探索、教學理念新、有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來帶領他們進行創新教育。

4提升創新創業教育途徑

4.1優化師資結構和提升師資水平。引進企業一線有經驗、有理論的技術人員進入學校從教的同時,鼓勵近年來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拓寬教師在創新創業教學過程中的思路。教師水平得到提升,才可提高教學成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7]。創新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經驗,其教學成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激勵教師,提升其職業自豪感,教學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形成良性循環。4.2加強校企合作。職教“二十條”鼓勵職業院校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合作,在調查中也發現,學生對合作企業的創新教育很感興趣,對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認可度較高,希望通過在學校的創新創業訓練,豐富以后的就業途徑和經驗。4.3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社團數量和抓住大賽機會?,F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來源于社團或大賽,他們在參與社團或大賽時,提升了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但參與或有效參與的學生比例并不高,還有很多學生沒有機會通過社團或大賽得以練習,雖然他們對自己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信心較高,但機會限制了他們愿望的實現。4.4增加宣傳手段。調查發現,較大比例的學生不清楚學校有哪些創新創業類課程、社團和大賽等,說明學校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宣傳不夠,其更多是通過班級QQ群的方式進行宣傳,而群信息很容易被其他信息刷屏、跳過,如果能對一些有特點的、重大的創新創業大賽、課程、社團等,通過一些其他手段,如校園信息欄等加以宣傳,可能宣傳效果更好、覆蓋面更廣。

5結語

在職教“二十條”背景下,學校對輕工類專業學生在創新創業上的教育還有很多挑戰需要去面對,也有很多優勢值得去發揮。通過對教育現狀的調查和分析,以及對相應措施的落實,以后的創新教育會更好。

參考文獻

[1]何靜.職教“二十條”背景下財經商貿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芻議[J].中外企業家,2020(15):189.

[2]孫愛華,夏冬,張春花.基于創新影響因子分析的創新教育現狀調查及建議———以常州大學城5所高職院校為例[J].職教通訊,2016(35):1-3.

[3]宋東霞.高職服裝院校提高教師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路徑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4):141-142.

[4]牟杰,郭棟,白云娜,等.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長效培養機制探索[J].藥學教育,2020,36(2):1-4.

[5]沈定軍.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2020,40(2):81-85.

[6]郭永秀.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的途徑研究[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20,33(2):40-42.

[7]李潤亞,梁巖鴻,龐春花,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協同育人模式研究[J].科技與創新,2020(8):46-47,49.

作者:吳麗云 單位: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