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管理教學問題研究

時間:2022-05-20 04:52:27

導語:大學生創業管理教學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管理教學問題研究

一、高校創業學課程實踐教學現狀

1.創業管理教學教師缺乏實踐背景。創業管理教育對大學主講教師要求相對較高,教師除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企業運營管理經驗,實際教學中兼具理論與實踐素質的教師十分缺乏[1]。目前,大多數從事創業管理教學和實踐的教師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學校從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教師,二是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老師。這兩種師資的弱點主要是由于自身缺乏親身創業經歷,在進行創業管理教學時,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理論灌輸為主,實踐演練較少,對學生的創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多為紙上談兵。

2.創業管理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創業管理教材包括創業過程管理的主要理論內容,但大多都是泊來品,創業課堂上傳遞出的更多的是如IBM、惠普等大企業成功案例,而實際上大學生創業主要集中在國內小企業,創業管理課程應從創業精神的內涵入手,對創業管理涉及的創業環境、創業機會和創業計劃、新創企業的管理、以及新創企業的成長問題進行分別講述,使學生了解創業的模式、程序和管理的基本理論,了解創辦企業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并能夠通過建立創業團隊撰寫創業商業計劃報告,以便為學生將來自己創辦企業奠定一定基礎[2]。同時,講授的課程缺乏實踐設計和實驗的內容,沒有考慮學生參與環節,不能提高學生參與創業管理實踐的興趣。

3.創業實踐教學基礎設施不足。創業實踐是學習創業知識的最好途徑。創業管理實踐教學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創業大賽和情景模擬等,目前主要集中在創業管理案例教學,學校能夠提供給學生的創業管理模擬機會教少,學生對創業管理流程的了解停留在理論和案例分析里。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的創業實踐基地,大多受到資金和規模的限制,實習機會相當有限,實習的內容單一,甚至沒有教學基地來開展實踐環節的工作。政府相關部門雖然設置有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基金項目,但提供數額較小,且運行方式也較為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創業計劃。

二、創業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對策

由于創業管理課程的特殊性,在進行創業管理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創業管理理論與創業實踐有機結合。

1.加強創業管理教學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創業管理教育課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創業管理課程對教師要求相對較高。創業管理教學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領域,因此要求從事創業管理教育的教師需要對以上各個領域有所了解。高校應該有計劃地選派有潛力的青年教師開展創業實踐,同時選派教師到外校進行研修交流,并就各高校創業教育經驗進行交流分享,以期開拓工作視野、提高工作水平、帶動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聘請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創業者、風險投資家、相關法律人士等各類專家擔任創業管理教學的兼職導師,打造一批“雙師型”的專業化教師隊伍。

2.嘗試并推廣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業學實踐教學在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創業大賽等幾種方法的基礎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膽地嘗試和推廣新的教學方法,綜合利用各種方法的長處。①注重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一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從而準確地掌握課程基本內容和基本原理的教學方法[3]。在創業管理教學中進行創業案例分析,對知名企業家成長經歷、知名企業經營案例開展系統研究,可增進學生對創業管理教育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對成功案例、失敗案例的對比分析、討論,幫助學生從現實中學習,將經驗和教訓上升到理性層面。②建立課程教學小組教學模式:某些課程的教學不單由某個教師講授,而是由教學小組共同承擔,有些課程可以聘請企業家為主講教師,這些企業家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這種“課堂教學、名家講座、課外實踐”相結合的創業教育體系,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掌握并融會貫通創業管理知識的能力。③創新仿真化教學:以企業實務為主,設定情景,讓學生實地演練企業人員、模擬運營企業包括市場機會評估、贏利模式分析、開業危機應對、摸清市場情況制定產品市場營銷計劃等,結合創業管理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創辦企業的流程,增強感性認識。④撰寫商業計劃書:商業計劃書是公司、企業或項目單位為了達到招商融資和其他發展目標,在經過前期對項目科學地調研、分析、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格式和內容的具體要求而編輯整理的一個向讀者全面展示公司和項目目前狀況、未來發展潛力的書面材料。以商業計劃書為主強化訓練是提高創業管理教育授課質量的有效措施之一[4]。由教師指定項目,學生以小組或個人形式根據項目的性質分析創業思路,明確經營理念、與顧客溝通解決商業模式、運營思路的核心問題,來完成一份商業計劃書計劃書,對企業經營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和思考。

3.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在美國和英國大學的教育理念中,一個學生光有強烈的創業沖動和意愿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去經歷創業的過程。高校應該經常開展創業大賽和創業講座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舉辦創業成功者創業現身講座,分析創業者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借鑒。事實上,創業大賽是培養創業能力的良好平臺,高校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相關的創業大賽、工業設計大賽活動,并與創業管理教育課程相銜接,用創業管理的知識體系武裝大學生的創新思路。

4.積極搭建學生創業平臺。高校要利用自身優勢,整合校內資源,為學生創業提供技術支持,為創業學生在資金和服務上牽線搭橋,為創業團隊的建設和開展創業活動構建載體,大力扶持高校的各種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①校內試辦企業。通過校辦商店、校辦小型企業等,幫助學生培養就業、創業能力、增加創業體驗、熟悉社會環境,增加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②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學校可以選擇條件較好的社區、聯手建立有一定基礎的勞動技術服務中心,以方便為學生提供試業機會。③建立穩固的校外實習基地。單一的校園環境和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能手,學??筛數毓S、商場、酒店、公司等掛鉤,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定期組織學生到那里見習、勞動,為學生提供創業實戰演習場所,讓學生從中了解、學習課堂上難以學到的社會知識,獲取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的寶貴經驗,提高其創業的組織運籌能力。

作者:武增海工作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