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模式的分析及建議

時間:2022-08-21 02:46:57

導語:大學生創業模式的分析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模式的分析及建議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創業模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由傳統的自主經營創業轉向互聯網商業、公益創業等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積極探索大學創業的科學模式,以促進大學生創業的順利開展。研究當前大學生創業模式及建議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創業,而且對我國就業問題的解決和我國社會的發展有著深刻意義。

一、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一)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創業活動要求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較高的創業精神。而我國就業市場上的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較低,導致就業市場對大學生的需求量減少,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而在創業的過程中,大學生必須離開家長和學校的保護去接觸社會,體驗社會,這一過程能夠有效加強大學生的實踐鍛煉,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大學生創業需要大學生運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創新經濟問題解決方法,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創新意識,進而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二)促進社會發展。資源優化利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在現代經濟體系下,企業運行效率逐漸提高,創新成為資源優化利用的重要途徑。很多企業積極招聘創新人才,以實現資源合理配置。而創業能夠有效提高創業者的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形成。這是因為,創業不僅能夠滿足社會對新產品和新服務的需求,而且能夠刺激企業投資,平衡產品需求和增長,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另外,大學生創業能夠將大學生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為社會培養具有豐富經驗和較強創新能力的實踐人才,以促進社會的發展。(三)增加就業機會。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的主要社會問題,雖然我國制定了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但是大學生就業問題仍然得不到根本解決。而創業不僅能夠緩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象,而且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工作崗位,增加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因此,大學生創業能夠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二、大學生創業模式分析

(一)傳統創業模式。一是自主經營模式。自主經營創業模式主要集中在零售、服裝、圖書、餐飲、食品等行業,大學生通過自行籌集資金建立小型的股份制企業,運用自身的知識和經驗開展自主經營,自己負責企業的盈虧。自主經營模式是傳統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模式,并且,這種模式的風險較小,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技能力的要求不高。但是,這種模式的營業利潤較低;二是孵化器模式。孵化器模式指大學生通過參加創業大賽來深入挖掘并培育創業項目,進而開展模擬創業,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積累大學生的創業經驗。孵化器模式能夠有效利用政府和高校的創業資源來孵化創業項目。但是,這種模式對大學生所孵化的創業項目的要求較高,強調項目的創新性和項目的科技水平。另外,孵化器模式的成本較低,風險較少,可以享受政府的創業政策,受到大學生的高度青睞;三是網絡營銷模式。網絡營銷模式是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微博、微信等進行網絡營銷的創業模式。例如,大學生在淘寶網開設網店銷售化妝品、特產、服裝等。網絡模式的成本較小,入門檻較低。但是,這種模式的科技含量和創新性較低,規模也不大,創業經營比較被動;四是創業服務模式。創業服務模式指大學生運用自身的創意和才智出謀劃策進行創業。這種模式主要集中在裝飾、策劃、婚慶、藝術等領域,對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及創意思維有著較高的要求。(二)經濟轉型時期大學生創業模式。一是互聯網支撐下的商業模式?;ヂ摼W支撐下的商業模式主要指大學生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培養自身的互聯網思維,改進傳統商業模式,進而創新出新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對大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意識的要求較高,強調大學生對互聯網特點和互聯網商業的充分認識,要求大學生能夠打破傳統商業模式的束縛。并且,互聯網支撐下的商業創業模式遠遠超越了電子商務,是對傳統電子商務的改造和升級;二是科技成果轉化型模式。科技成果轉化型模式主要指大學生通過市場調查,在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依托自己學?;驅嶒炇宜邪l的科技成果或科技核心技術創新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并創立公司。這種模式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或服務,資金需求量較大,風險較高。但是,這種模式的盈利能力較強,能夠促進產業升級和現代制造業的發展;三是公益創業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指大學生將公益項目進行商業化和市場化運作的創業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大學生就業,受到高校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并且,公益創業模式對大學的公益理想和公益使命感要求較高,強調大學生的團隊意識、風險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完善大學生創業模式的建議

(一)強化創業教育。一是我國教育部門應積極改進傳統的就業創業教育理念,強化創業教育意識,將創業教育納入教育體系之中,將創業教育作為系統工程貫穿于教育的始終。為此,我國可以積極向西方國家學習,從小學開始就涉及創業基礎教育,培養小學生的創業理念,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并且,學校應積極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加強教師對創業教育的認識,要求教師開展創業教育,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另外,高校應積極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積極向學生介紹創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培養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和創業精神。除此之外,高校應積極改進創業教育模式,不能將創業教育停留在形式和政策上,應加強對學生能力和個性的定位,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開展針對性創業教育,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性;二是學校應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創業教育能力。為此,學校應積極引進專業化的創業教育教師,提高創業教育質量。并且,學校應招聘優秀創業者作為兼職教師,加強對學生創業實踐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另外,學校應積極組織創業教師參加創業培訓,不斷提高創業教師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進而提高創業教師的教學水平。(二)優化創業環境。一是我國應加強社會各界對創業的認知。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只要學習好,考取一定的證書就可以得到體面的工作。而創業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標志。因此,很多學生不愿意進行創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應積極改變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業的認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二是我國應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一方面,學校應積極優化創業氛圍,開展各種創新活動和創業大賽,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另一方面,政府應積極出臺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并且,政府應加快法治建設,完善大學生創業法律法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法律保障。

作者:姚井君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董金秋,賈志科.大學生選擇創業模式的影響因素———基于全國30所高校2827名在校大學生的實證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2]薛勇.基于創業主客體差異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9

[3]馮霞,郭立.從大學畢業生就業談高校創業教育[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