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策略分析

時間:2022-11-30 09:53:29

導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策略分析

摘要:面對當前國家和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緩解巨大就業壓力的要求,推進當代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必然的選擇。當前,大學生主要存在大學生無創業意識、有創業意識無創業實踐以及兼有創業意識和創業實踐的三種情況,對其創業能力培養需要從政府、學校、企業以及社會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當前需要“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創業培訓”。面對當前巨大的社會就業壓力、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鼓勵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將就業壓力轉變為創業資源,以加強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也是我國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1]。而實際上,當前仍存在著大學生創業比例較低、創業意識不強、創業能力嚴重不足;學校在意識培養、技能培訓以及實踐模擬等方面創業教育力度不強,重視不夠;同時當前社會傳統的職業觀導向,以及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大學生創業缺乏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支持等一系列的問題[2]。想要使大學生創業真正發揮對當前就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就必須消除這些不利因素,有效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在創業問題面前,當前大學生主要存在三種情況:第一種是無創業意識;第二種是有創業意愿無創業實踐;第三種是有創業意識兼有創業實踐。本文認為可以結合大學生的不同情況來進行不同創業能力培養策略的實施,以增強其培養的有效性。

一、面向無創業意識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

(一)加大政策扶持和宣傳力度。在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上,政府是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的力量。鑒于以往針對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缺乏足夠的宣傳而不為大多數大學生所知,政府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對創業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比如,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官方微博、微信等媒體,將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和鼓勵措施進行大范圍的解讀和宣傳,以引起更多的大學生的關注和了解。另外,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其扶持力度。例如,政府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大學生制定不同的扶持方案,對缺乏創業意識的大學生,可以設立一些創業指導、咨詢以及體驗機構,以激發出其對創業活動的熱情和意識。(二)借助社團提升創業意識。大學社團在大學生中間有著較高的影響力,是不同年級和類型的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學校可以發揮這方面的優勢,鼓勵學生創建一些與創業相關的社團;選聘一些在創業方面或者能力培養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和較高水平的老師在其中給予指導;結合高校創業指導中心,加大校內的宣傳,舉辦一系列創業宣傳、交流,以及創業模擬和實踐方面的活動。鼓勵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使他們在社團交流和實踐活動中,轉變思維,產生創業意向,并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三)校企聯合,開展互動交流。學校在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上,應該充分借助企業的資源優勢。一方面可以邀請一些知名企業的管理者、優秀企業家以及創業成功人士和校友,進行創業演講、創業經驗交流以及舉辦創業沙龍等,借助創業人士的事跡和典型,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充滿對創業的向往,從而提升其創業意識。同樣,學校也可以與企業結合,打造校外創業實踐基地。利用企業的資源和人力,讓學生進行真實的體驗,從而吸引更多大學生予以關注,有利于其創業意識的提升。(四)社會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很多大學生缺乏創業意識,與傳統的“創業過于冒險,畢業后就應該找份穩定的工作”的職業觀念以及社會缺乏對大學生創業的理解和包容等因素不無關系。因此,可以由政府事業單位牽頭,結合相關社會組織多去創造一些鼓勵和宣揚大學生創業的藝術文化作品,舉辦一些與大學生創業相關的活動,帶動社會各界摒棄以往的職業和創業觀念,認識到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性,進而形成一種尊重、重視以及支持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使其在這樣的環境中不自覺地萌生創業的意愿。

二、面向有創業意識無創業實踐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

(一)建立支持體系,提供資金扶持。大學生不僅需要創業意識,還需要一定的創業條件才有可能付諸實踐。很多大學生雖有創業意愿但是由于資金不足以及政府審批、市場準入等多方面的問題而不了了之。想要培養有創業意識但受限于實際行動的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仍需要政府的幫扶。政府可以建立一個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一方面可以針對大學生放寬準入條件,降低注冊資金標準。另一方面,由于大學生創業普遍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政府可以為其提供一定的資金補助;或是根據行業和其自身的情況適當提高貸款額度,簡化審批程序;減免一些行政收費;等等。為這些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引導其參與創業活動。(二)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創業教育。學校應該給予有創業意識無創業實踐的大學生更多的重視,對其進行積極的創業引導和教育,不斷提高其創業能力。在具體措施上,一是可以結合專業,編寫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教材,將創業教育設置成一門專門的課程,并納入日常課程教育中,將學識教育和創業教育相結合;實施雙向教育,為一些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提供基本的創業知識以及必備的經營管理和法律財會等方面的知識,為其以后的創業實踐活動打下理論基礎。二是學校可以設置“雙師型”教育,為創業教育選拔出質量高、技能強、知識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或者是直接從社會上聘請一些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專家進行創業教育和實踐指導[3]。三是學校可以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通過采用模擬實踐以及案例剖析,鼓勵學生組織或者參與創業設計等相關比賽,使有意愿的學生能夠在模擬中展開真實體驗,增強其參與創業活動的信心。(三)加強校企合作,搭建實踐平臺。推進創業,從來靠的就不是一方的力量,而是需要進行多方資源的整合。企業作為實際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的組織,恰好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深入實踐的平臺。因此,企業可以與學校建立合作,為學生提供創業實戰模擬如ERP沙盤模擬、仿真實踐等多方面的實踐機會,使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能夠提前練手,獲得相對實用和真實的創業技能與認知,推動其意愿轉變為現實。(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鼓勵大學生創業。大學生步入社會后的選擇,容易受到社會輿論和風向的影響。再加上創業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失敗和困難都是在所難免的,如果社會輿論過于嚴苛或者消極,就容易打擊其創業積極性。即使他們鼓起勇氣開始,在遇到問題時也容易放棄。因此,社會需要秉持積極合理的態度去評價大學生創業行為,輿論方面也要更加寬容并加以鼓勵,減輕其投入創業活動的壓力和顧慮。同時,社會大眾媒體也要積極發聲,對一些創業成功的案例和創業者典型進行大力宣傳,并為其提供正面、積極的信息,營造出寬松的輿論氛圍,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4]。

三、面向兼有創業意識和實踐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

(一)加強指導服務,實施激勵措施。政府方面,針對已經展開創業活動的大學生,除了上述的簡化審批流程、減免行政收費、設立專門的創業基金等多渠道為其在資金上提供足夠的保障,主要還應針對此階段的大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培訓??梢詾槠湓O置專門的創業服務咨詢和指導以及培訓機構,及時動態地為其提供有效的創業以及行業信息;針對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大學生也可以進行咨詢;同時也可以定期舉辦一些針對經營管理、法律、金融以及一些其他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免費培訓;或是對其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全程跟蹤指導,確保其創業活動的順利進行。此外,想要大學生持續保持創業的熱情以及面對和解決問題的勇氣,政府可以設置一定的激勵措施,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使其不僅在精神層面得到較大的鼓舞,同時也能夠切切實實地得到物質利益。(二)完善創業孵化,提供專業輔助。首先,各個高校除了與企業聯合建立創業基地,還要不斷完善高校創業孵化器的建設,鼓勵參與的學生加入進來,將其創業項目計劃加以孵化和完善,并為其運營節省一定的成本。同時,學校也可以為各個創業團隊提供指導教師,給予其多方位、專業化的指導和幫助。其次,由于學生參與創業活動后,難以兼顧學校的學業任務,學校可以針對這些學生,放寬學分要求,或者為其提供休學并保留學籍的便利,使其能夠在創業活動上投入更大的精力。最后,學校可以為創業的大學生建立信息系統,根據其系統信息對其進行動態監控,隨時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行業、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和問題的解決方案[5]。(三)建立企業與學校創業團隊聯動機制。相對于走在摸索階段的大學生創業團隊,企業具有十分豐富的內部管理、外部營運、戰略規劃、風險管理以及公關推廣等方面的經驗。也可以經由政府牽頭,按照雙向、自愿的原則,校企建立起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幫扶關系。由企業將其運作和管理經驗傳輸給參與創業的大學生及其團隊,為其提供更為有效實用的指導意見。大學生創業者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創新精神以及靈活的思維,將其進行融合,形成自身的創業思維或者實踐風格,反過來也可以反哺這些企業,實現共同發展。(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動大學生創業的開展。一方面,社會各界成員都要加強自身法治和道德意識,打造誠信精神,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更加公平、誠信、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信用環境,不斷推進大學生創業者創業活動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家庭方面,父母也要多體諒和理解子女的創業選擇,并在其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或是在思想上加以開導,減輕其創業壓力,作為其堅強的后盾。(五)自身進行準確定位,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大學生創業者應當科學、合理地評價自己,在明確自己創業需求的前提下,對自身進行準確定位,樹立切合實際的創業目標,不可一味追求遙不可及的成功。只有在合理的目標動力驅使下,創業活動才可能成功。同時,任何創業活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波折和困難難以避免。尤其是對剛踏上社會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創業活動可能充滿著更多未知的困境。因此,大學生創業者更需要培養自己堅韌不拔、永不服輸的意志。大學生還應當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離開了校園不代表可以放下書本,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創業者,更要不斷自我學習,自我超越,通過學習和掌握各項知識技能,提高自身創業能力,最終實現創業成功。

作者:徐以標 單位:連云港開放大學 工程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雷振香,楊柳.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意義、困境與實施路徑[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7(1):44-48+61.

[2]李華.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困境及高校如何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問題的思考[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7(1):26-29+69.

[3]馬志強,李釗,李國昊,金玉成.高校創業服務價值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基于大學生創業動機的調節作用[J].預測,2016(4):42-49.

[4]劉健.“互聯網+”時代下的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探索[J].求知導刊,2016(5):37-38.

[5]肖紅偉.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調查及其培養策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