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鼓勵制度研究
時間:2022-05-22 03:21:32
導語:大學生創業鼓勵制度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大學生自主創業掀起了新一股潮流,許多大學生躋身創業的先鋒隊,這也引起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為了減輕就業壓力,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鼓勵高校大學生創業,但政策的落實不僅需要國家大政方針的引導,更是需要地方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對政策的實事求是的解讀,從而決定了政策是否能夠有效落實。本文主要從國家政策、學校政策以及大學生自身因素等三個角度主要針對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鼓勵制度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鼓勵制度
一、問題的提出
科技的發展猶如一把雙刃劍,給高校大學生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戰。各種人工智能遍及各個領域,無疑成為即將就業大學生強有力的競爭者,而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具矛盾化,越來越多的地方高校大學生步入自主創業的行列中,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為社會創建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由此,有關鼓勵高校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更是層出不窮,但各大高?;A條件和設施參差不齊,加大了政策落實的難度。在此基礎上,本文以貫徹落實精神為落腳點,對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鼓勵制度從國家、學校以及大學生自身等三個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完善鼓勵政策,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共同推進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鼓勵政策面臨的問題
為了貫徹落實精神,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各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創業扶持鼓勵政策,營造一個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環境,但各大高校大學生能力和水平不具統一性,創業鼓勵政策的落實還面臨著諸多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是教育機構執行力欠缺,學校教學的支持力度欠缺且創新的機械化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待提高等三個方面的問題[1]。(一)政策落實不到位,執行力欠缺。國家政策的落實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社會及各大高校對政策解讀的準確性和執行力,且目前的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政策參與主體之間缺乏全面有效的互動,導致了創業政策與制度安排的不完善。以河北省保定市為例,大多數學生創業政策出臺時間較晚,社會各界、高校、大學生等對創業的認識程度有限。且參與主體較多,政府不能第一時間準確掌握當地高校大學生創業狀況的信息,增加了政府對大學生創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難度,加之缺乏系統有效地運用創業政策的經驗,導致政府、企業、高校以及大學生不能進行有效協調互動,從而使政府的政策不能被更好地解讀和貫徹執行。(二)學校政策支持不足,缺乏創新性。在有關制度的不斷完善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步入有效的改革,實踐平臺也相繼搭建起來,支持服務體系更是有條不紊地建立著[2],但相比較之下,地方高校的創業制度卻存在著深度和廣度不足的問題。以保定市為例,從目前的落實情況來看,高校創業教育依然存在較大問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供給不以培養學生的最終成才為機制,缺乏前瞻性與有效規劃;二是學校內部政策不完善,教學體系過于單一,形式主義較嚴重;三是師資體系的不具先進性和專業性,教師科研創新動力不足;四是部分中層缺乏創新思維,只追求工作的的數量,而忽視了質量,不求創新只求無過。[3]由此可見,地方高校的創業實施規劃有待完善。(三)大學生自身因素影響。地方高校大學生無論是從綜合素質還是社會經驗方面都處于劣勢。我國文理分科的高考教育制度加之大學注重專業化人才培養,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且相對于一些名牌學校而言,地方高校大學生無論是在學習能力方面還是在受教育的深度與廣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名牌學校無論是從師資還是學?;窘逃贫群腕w系方面都優于地方高校,使得地方高校大學生處于低不從高不就的尷尬局面。且正在就讀的高校大學生雖然在理論知識層面相對于社會人士有一定的優勢,但社會經驗不足,人脈有限也導致了他們不能準確把握市場信息,不能快速理解商業活動的訊號,也因此錯過了創業的最佳時機,不能對所選創業方向的市場行情做出理性的判斷和分析,容易誤判,容易隨波逐流??偠傊?,這些實際問題的存在會打擊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消磨創業的耐性。
三、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制度的完善
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制度的完善,需要看到各大高校大學生之間的差異,從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歸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國家政策的完善與支持,其次是學校對上級政策的有效落實以及教師教學模式的傳統與創新模式耦合的教學制度的創新,最后是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一)國家政策支持制度。國家創業政策的支持無疑是整個創業教育的風向標,國家應根據不同等級的高校制定相應的政策,且應以各種教育政策的完善為前提,輔之以各種服務和指導政策作為保障,使政策更加系統化、具體化,才能使政策得到準確的解讀,從而得到落實。1.完善創業教育政策創業教育應以大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為主導,與各大企業進行合作以實現實際創業為主線,解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問題。以地方高校為主的創業教育應從培養創新意識著手,同時沿著創業的不同時期舉辦諸如創業比賽、朋輩交流等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3]。2.完善創業服務和指導政策在各種創新創業政策的基礎上輔之以完善的創業服務和指導政策,使政策的落實多一分保障也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優化鼓勵政策、完善政策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減少后顧之憂;再者是加強創業指導,提高成功率。其次是為大學生創業建立大學生創業信息交流服務平臺,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機遇[4]。最后是高校要有針對性的重點扶持部分項目,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全面化、專業化輔導與服務。(二)學校政策支持制度。學校作為政府政策的具體實施者,不能搞形式主義,而是要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一系列符合自身發展的規定及計劃,具體表現為對上級政策的正確解讀與有效落實,加強資金的支持力度及對老師的鼓勵政策等多方面。1.有效落實上級政策,打造創業氛圍在政府著力培育有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的基礎上,高校要幫助大學生抓住機遇,將以創業精神為主的創業教育和職業教育培訓列入學校的教學方針,設立創業教育必修課程,將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計入第二課堂學分,引起學生高度重視,構建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由此形成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并且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創業實踐比賽,使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掛靠,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2.加大資金投入,重視師資的有效運用有效落實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政策,要有資金作為保障,師資作為引導。在創業資金扶持方面,要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學業保障政策,提供適度的信用擔保,設置公益性崗位,進行針對性地創業輔導。而在師資方面,一是要加大科研鼓勵程度和教師再教育及實踐支持力度,預防教師知識結構的固化。二是要在維持中級管理層利益的基礎上,建立輪崗制度以提升管理人員的跨學科管理及學習能力,提升管理中層的創新化教育理念及管理決策的執行力。(三)大學生自身因素。大學生的創業活動無疑給社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大學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也給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增添了層層障礙,只有克服這些困難才能使創業有條不紊地進行。因此,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地方高校大學生成功創業提供了有力保障。1.提升創業能力地方高校大學生在創業活動中,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僅要認真學習各種理論知識,更是要投身各種社會實踐,進行各種層面的社會調查,用心體味與感悟,參考各種創業實踐活動的實例,了解創業的具體流程,通過科學的分析,預測所選創業方向的發展前景,評估創業的風險,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除此之外,鍛煉自身的創業人格,創業思維和創業知識與技能,為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做一個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2.加強自身素質地方高校大學生要突破傳統模式的教育,努力學習掌握涉及自己創業方面的各個學科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學習指導老師的各種經驗及方法,但對創業方向有自己的把握,不能過于聽信別人的意見,搖擺不定,鍛煉自己的耐力,做到堅持不懈,還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創新思想和創新意識,不怕失敗,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四、結語
大學生創業已成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趨勢,而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更是創業大軍的領頭羊,是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而大學生成功創業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更需要國家和高校來保駕護航,地方高校大學生鼓勵政策的制定、頒布和實施,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基礎和平臺。如何更好地完善創業鼓勵政策,并使之得到有效地落實,需要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需要綜合各個方面來為大學生的就業拓寬道路,使社會財富最大化。在報告上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創新創業,培育“專精特新”地創新性微小企業[5]。由此可見,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更具發展前景,政策的優化也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周明勇.“一帶一路”人才供給:傳統與創新耦合的教育供給側改革[J].現代管理科學,2017(12).
[2]張新泉,鄭宇,廖磊.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模式[J].教育學文摘,2013(12).
[3]馬新娜,劉立嘉,陳娜.淺談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10(34).
[4]梁建華.高校畢業生創業服務體系途徑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5]王志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N].人民日報,2017年12月07日.
作者:彭梓涵 蔣永輝 宋寧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基金建設研究
- 下一篇:“一帶一路”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