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6-28 03:17:50
導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是根據“互聯網+”背景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機遇,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所需能力的教學研究,特別是對應用型大學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進行相應的探索。其中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的研究中提到了以復合應用型人才的所需能力為目標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構建,并闡述了建立校企工作室實施運作的管理模式。通過此次教學模式研究,可以使學生能夠獲得多方面的應用知識,教師能夠從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為以后完善應用型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科交叉;跨界設計;校企合作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應用型大學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之前調整過的理論性授課與實踐性教學的比例解決了課程內容中知識的應用性太少問題,但是目前實踐性教學實際應用技能薄弱,特別是室內方向與景觀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之間重復性教學、類型化教學嚴重。另外,就是大學三年的專業核心課程階段性內容重復,基本圍繞著項目化的虛題“虛”作為主;其次,課程知識面很廣,重點培養不明顯,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下,專業分工愈加明顯,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性要強,特點突出,除了系統性課程以外,要增加市場應用性比較強的優勢課程,增加學生參與社會的實際能力。最后當今環境設計專業所在的地域高校都在尋找自己的優勢定位,對于專業特色的建立在當今設計教育改革背景下更愈加凸顯。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并結合在互聯網的廣平臺與大數據特點,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研究將從五個方面進行探討,分別是環境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互聯網+”下的環境設計專業軟件的擴展研究、與企業對接模式研究、專業教師能力提高的培養模式研究、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能力方法研究。
一、“互聯網+”下的環境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
(一)“互聯網+”促進環境設計人才所需能力的課程體系建立。在調研嘉興及蘇滬杭經濟帶的設計公司發現,設計師都不只是以基本的專業技能而在公司中任職,雖然具有專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是一個設計師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實際公司的長期調研中我們發現,設計師除了設計對象本身,還要具有多學科的通識能力,因而在作為以應用型為目的的專業學科建設中,應緊密結合市場的需求,將更全面地設計應用知識切入到實際教學環節中來。培養具體的全面設計應用能力,其包括設計基礎能力、設計應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策劃綜合能力、設計管理能力五個方面,并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將課程建設做到有計劃的系統性建設。并且對五個方面的設計應用能力根據其調研的數據進行了不同比例的劃分,其中設計基礎能力占30%、設計應用能力占40%,語言表達能力占10%,策劃綜合能力占10%,設計管理能力占10%。提出了未來長三角地域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計劃。通過這個體系的研究,也會在立足地域性和發揮“互聯網+”下的廣平臺、大數據上建立起環境設計的專業特色,提高其教學質量。(二)互聯網創新創業激發團隊教學模式重要性互聯網帶來了各專業交流的廣泛平臺,專業間的壁壘進一步模糊,進一步導致各專業學生交流加強,通過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促進,團隊成員更加黏合。一方面,對于設計專業的項目研究,需要不同專業間的相互協調和不同專業間觀點的碰撞,類似于現在流行的跨界行業的成功,其就是不同專業間的相互補充的結果。另一方面,對于設計專業的項目合作,也需要不同團隊導師間的通力協作,在教師間與學生間形成互補的機制。團隊教學模式的不斷磨合也會促進大學生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發展。(三)促進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的系列改革研究在調研中發現,專業課程的項目教學主要是與理論教學相互結合,在實際操作中項目教學往往分為虛題虛做或實題虛做,代替之前的傳統作業題目,不過在教學方法上還是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改進中,希望更多結合場景教學、主題教學、崗位教學等與項目教學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以更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項目教學,最終目的是將項目化教學落實并促進學生專業設計能力的提高,改變學院式、單一化的教學方法,提供給學生更好的教學體驗。
二、“互聯網+”下的環境設計專業軟件的改革研究
(一)突破環境設計軟件教學的瓶頸,改變以往的軟件教學模式。在眾多專業交互軟件數聯中國、易企秀、酷家樂、整體家、愛空間、有住網等智能軟件的出現和強大的云設計平臺模型市場數據,正在慢慢滲透到設計行業與高校中,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首先,都是在線操作,在線渲染。例如在線軟件酷家樂是杭州群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分布式并行計算和多媒體數據挖掘為技術核心,推出的智能VR室內設計平臺,軟件不需要安裝,工具命令和插件會實時更新,也就意味著軟件的不斷完善;另外,以前在效果圖制作方面,運用的Autodesk3dsMax進行渲染,需要一定的硬件設施和長達幾小時的渲染時間,有了類似酷家樂基于互聯網CSrender云渲染在線軟件,可能只需要幾分鐘不到的時間,加快了實時的效果圖制作。其次,云平臺的設計軟件技術瓶頸低、有些同學在大二接觸專業軟件Autodesk3dMax,因其復雜程度高,消化知識能力弱等特點,也早早地對專業其他課程知識點的掌握信心降低,有了云平臺設計軟件的輔助可以更好地呈現專業作品。(二)目前的計算機專業軟件的開發,正在改變以往傳統軟件的學習,也帶來了傳統教學軟件內容的與時俱進:一是軟件視頻教學資源的豐富;二是強調軟件的實效性。軟件課程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更加側重集成化學習的狀態,而以前的專業軟件教學強調以教學大綱為綱要的教學目標,所以在專業軟件的學習中著重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以解決專業學習的問題為目的。(三)跨專業的軟件學習對于知識面和技能的進一步強化?;ヂ摼W發展帶來的就是專業壁壘的模糊概念,社會中設計行業也有諸多的跨專業、跨領域的實際案例。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在相應的課程中補充其他專業相關聯的其他軟件的學習。例如工業設計專業的犀牛軟件因為在建模過程中曲面特性明顯,操作能力強,而對于環境設計專業中傳統專業軟件操作實際性不強,特別是曲面建筑模型達不到預想的效果,而工業設計的軟件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憾,起到了輔助與支撐專業實踐的效果。
三、新形勢下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師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設計行業更要求高校教育特別是專業教師的能力也要與時俱進,防止出現專業角度面狹窄,不能很好地將知識點貫通,其不知學生在面對多個課程學習的情況下急需要新思想的注入,而不是面對一個課程的角度解讀專業。(一)專業教師的教學方法的自我不斷更新,建立自我成長機制。首先,建立部分課程的核心特色培養計劃,對于其他課程可以嘗試通過不同專業方向的教學團隊建設,建立教師間的交叉教學方式進行新的教學方式研討。其次,有些老師常常采取回避態度部分有難度的課程,例如專業英語、環境設計表現技法、設計史論等,鼓勵專業教師通過互聯網下的大平臺、大數據實時關注行業發展,提高自己的全面設計能力,勇于彌補自己的短板,在工作過程中的能力培養也是一種學習。(二)建立“雙師型”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升的途徑?!半p師雙能型”教師指的是高校教師應當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專業理論水平、教學與教研能力,同時還應當具備工程技術人員的資格與素質,能夠熟練地掌握各種專業實踐技能,具有較強的生產經營及科技推廣能力[3]。培養雙師型人才,提高對接社會生產過程,提高促進設計實踐能力。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應用型大學在校企合作中不同于學術型大學重視培養研究型和知識累計的能力,而是重視其專業知識應用性;也不同于高職類的校企合作中為了具體崗位的操作和上崗的能力,而是具備文案策劃、設計方案、設計制造、設計管理的系統設計能力,所以在校企合作中應用型大學的合作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系統理論學習能力與企業實際工作中過程的實踐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教師要主動探討深化校企合作體制,符合應用型專業大學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促使專業教師了解行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走向工作中實際崗位,一方面務實校企合作機制,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進實踐教學。例如對于新引進的專業教師,由于高學歷,工作實踐能力較為薄弱,可以到企業中擔任職位,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磨煉,增強專業應用能力的意識,另外,學校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是企業的人才需求,則學校設計人才培養的質量評價需由企業進行檢驗。加強校企合作的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多變性,在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讓企業全程參與其質量評價,則會大幅度地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4]。在校企合作中建立企業面向環境設計教學(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的總體框架,圍繞著就業教學與創業教學模式的結合原則,總體設計、分段實施操作,將企業需要也劃分為不同部分針對環境設計本科教學的八個學期的不同學習重點,將企業需求與專業教學更好地黏合。
五、“互聯網+”下的環境設計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能力方法研究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探討是將以前專業知識教育的單一化擴大為將專業知識與創新教育模式與創業教育模式有機結合,挖掘教育自身的潛能,為提供高水平的設計全面人才提供可能性。而作為“互聯網+”大背景下的學生個人更應該將環境設計專業的時代性體現出來,提高自己的專業創新創業的能力。首先,擴大軟件技能的掌握力度,除了環境設計專業的傳統主要軟件例如Autodesk3dmax、Sketch-up、AutoCAD、Adobephtoshop外,還要同時掌握AdobeIllustrator、Luminous、Painter、AdobeFlash、AdobePremiere、Rhino3DNURBS、AutodeskRevit、AdobeInDesign等其他相關的設計軟件技能。其次,要學會實時掌握互聯網交互專業相關軟件,譬如酷家樂、整體家、數聯中國、易企秀等在線軟件,學會通用,了解軟件特性,一方面擴大專業知識相關面,另一方面也對專業行業實時追蹤,保持專業關注度。另外,學生也可以接受互聯網設計下單服務,譬如熟悉的土巴兔、優裝美家、齊家網等網絡下單設計服務等,將其看成是專業學習后的實踐的平臺。最后,隨著提出的美麗鄉村的建設計劃,作為應用型大學的專業學生更要關注更廣闊的鄉村天地,了解他們的設計需求,利用學生互聯網專業的熟悉度幫助鄉村解決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大二學生在掌握酷家樂的專業交互軟件,就可以對接鄉村民居室內設計的服務,因為其設計要求不高,可以適用于在校學生的實踐需求等。
以上從五個方面進行探討,首先不只是基于“互聯網+”是一個時展的背景,更是其大數據、大平臺對環境設計專業在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具體影響和作用,譬如云渲染技術在當今環境設計專業技能學習中不能或缺等;其次對于環境設計專業,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更應該將學生的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過程方法和培養目的相互結合,改變以前單線的思維教學模式,盡可能發揮多方面協同創新的能力,共同推進應用型大學環境設計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唯.“互聯網+”時代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J].工業經濟論壇,2016,3(04):380-388.
[2]陳靜.媒體融合趨勢下應用型傳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廈門工學院2013級傳播學專業培養方案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01):274-275.
[3]張新欣.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能力發展研究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195-197.
[4]楊明剛,周研,韓宜男.“網絡+教育”新模式下產教深度融合路徑研究[J].設計,2017,(22):111-113.
[5]周楚軼.“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培養途徑[J].設計,2017,(16):115-117.
[6]蔣燕,宋明亮,劉文龍.基于“跨界合作”的工業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項目教學模式研究[J].設計,2015,(13):90-91.
[7]李敏.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多層級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設計,2017,(6):120-121.
作者:齊延成 馬夢云 單位:嘉興學院
- 上一篇:電力營銷市場拓展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高校環境設計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