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培養途徑

時間:2022-09-21 10:37:41

導語: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培養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培養途徑

【摘要】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加上招聘單位對高校大學生的要求愈來愈高,而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圍繞大學生在創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為出發點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創業;培養

高校的擴招提高了升學率,提高了國民素質,推遲了初次就業時間,發展了經濟、拉動了內需,但也導致大學生就業向低層次發展,社會對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這大大增加了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困難已儼然成為社會問題。據統計,2001年高校大學生的畢業生人數才114萬人,2017年畢業人數高達795萬人,2017年比2001差不多翻了七倍,并且大學畢業生的人數還在逐年增加的,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社會上甚至出現了“上大學無用”的論調,這嚴重影響了高校的教育意義,也浪費了國家對高校大學生的培養。為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三支一扶”、雙選會、高校畢業生幫扶等,這些措施雖提高了大學生就業,但從長遠來看還遠遠不夠。我國近兩年也出臺了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一方面提高大學生的活力,另一方面緩解了就業壓力。而越來越多的高校也把大學生創業作為教育的關鍵環節,但創業教育對于高校來說無疑是個挑戰。

一、目前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創業是緩解就業壓力途徑,減輕社會經濟壓力重要方式,同時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一種途徑。但大學生社會閱歷比較少,缺乏工作經驗,導致大學生在創業時對市場的把握度不夠,各種問題隨之產生。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創新創業環境

目前,很多高校對大學生創業認識不足以及創新理念落后,使得大學生對創業不了解,甚至存在錯誤的認知,誤以為創業存在很大的風險,需要很多的資金,創業周期長,即使人力、物力到位,但不成功的幾率高達九成以上,很多學生對創業其實是“忌憚”的。各大高校應積極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糾正大學生錯誤認知,提高大學生創業熱情。

2.缺乏創業資金支持

資金的支持是創業的關鍵,沒有資金的支持一切都是紙上談兵。但對于大學生創業者來說,能夠用來創業的資金非常少,大學生創業資金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途徑:

(1)向親戚、朋友自籌資金。向親戚、朋友自籌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主要選擇,據資料顯示,大學本科生自主創業資金80%來自個人和家庭的資金。這對于家庭貧困或者條件一般的學生來說創業幾乎不可能。

(2)向銀行借款。但考慮到安全性,銀行是不樂意把錢借給這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

(3)企業投資者資金支持。對于企業投資者他們更注重是效益,大學生還未到社會歷練,對市場經濟缺乏全面了解,投資會存在較大風險;此外這些投資者更注重大的項目投資,大學生創業項目一般較小,較難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3.自身素質的缺乏

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首先創業者自身需要擁有全面、系統的專業知識。這包括先進的創業思想、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能力、風險意識、抗挫能力、人情世故等等。由于大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導致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較為片面,對市場定位不正確,從而導致大學生對創業項目的選擇比較盲目,導致失敗。其次,缺乏實踐經驗。沒有經過歷練,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容易走彎路,遇到困難,不能從全局考慮進行解決,這也容易導致失敗。再次,缺乏規避風險意識。創業結果是成功與失敗并存,作為一名創業者在創業前期,需分析創業過程的存在風險,并盡力避免,如果避免不了,也需要做兩手準備。但現在的大學生評估風險能力較弱,致使項目在運行中出現意外,不知如何應對。最后,缺乏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創業也一樣,創業成功可能是春風得意,創業失敗可能就一敗涂地;作為一名創業者,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至關重要。失敗時需要冷靜思考,堅強面對。特別是在遇到人情冷暖時,更需要莫大勇氣面對那些不愿意幫助你的人。但很多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時易萬念俱灰、懷疑自己,而忽視對失敗經驗的總結,導致創業失敗。

二、高校在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中需要采取的措施

1.轉變傳統創業教育理念,促進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提高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剛開始顯現,創業教育也剛起步,傳統創業教育模式已難適應社會的發展,轉變創業教育模式勢在必行。在培養大學生中要因材施教,遵循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發展規律。在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2.完善高校創業教育體系

高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主要是以教學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科之間的交叉綜合,在已有的課程中增設創新創業課程,讓學生多層次學習專業知識?,F在高校開設創新創業的課程比較少,即使有也是選修課。所以,高校應把創新創業課當做公共必修課,并成立專門研究創新創業課題組,編寫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相關教材??茖W完善的教學體系以及創業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基礎,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做好新生的素質養成教育、校情教育、規矩意識教育。同時,也要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在學生剛入學就要做好創新創業方面的引導,為今后創新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互聯網資源,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不斷改進創業教育教學模式,加強遠程課程、微課程與“爾雅”等網絡課程的建設,切實提高高校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

3.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創業老師的指導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關鍵,創業指導老師不僅要有創新、創業知識和法律知識,還要有敏銳的市場的洞察力。高校師資隊伍是由校內、校外教師構成。校內教師是指在本學校內任職的教師,校外教師來源比較廣,一般屬于兼職人員,可能是在其他學校任教的、可能是來自企業技術骨干或工程師、也可能是政府工作人員。這些校外的人員一是可以根據自身經驗擔任部分創新創業的課程,二是可以指導部分校內教師。校內的創業教育的教師,要不定期進行實踐培訓,特別是年輕的教師,要積極鼓勵他們深入企業進行學習,積累實踐工作經驗,只有教師專業技能強,眼界廣,才能更好的促進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4.建立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

大學生對創新意識認識不足,加上學校沒有出臺相關的激勵機制,導致學生對創業動力不足。為此,各個學??梢猿雠_相關激勵措施,促進大學生創業熱情。如大學生創業予以金錢獎勵或可以作為畢業論文等方式予以支持。對高質量的項目,可以引進企業與之合作,給予大學生項目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同時,把大學生創業作為老師考核的重要指標,對成績較為突出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或作為評先進的參考依據等。

5.多渠道提供創業基金

大學生創業中創業基金是第一位的。國家為鼓勵大學生創業,開展“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以鼓勵更多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如大學畢業生可以申請小額的創業貸款,這大大減輕創業壓力;還有YBC創業教育項目,該項目是由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共青團中央和中央青年聯合會共同倡導發起的,該項目提供無息、無貸款抵押貸款,意在幫助青年創業,這主要針對18-35周歲的青年,大學生是可以申請的。另外,大學生可以積極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創業類的競賽。

6.開展各式各樣的創業活動

高校為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創業,建設了創業實踐基地,如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等,以更好服務創業的大學生。但學校應在學校剛入學時就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并為學生提供創業方面的活動,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創新創業意識。

一是開展創新創業的專題講座、創業知識競賽活動等,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

二是舉辦創新興趣小組,并不定期展示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三是定期舉行創業大賽,擴大學生視野,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是組織學生參觀知名的創業單位,并邀請他們對學生進行創業指導,讓大學生學習他們的創業經驗。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艱巨的工程,僅僅靠學校是不可能完成,它必須要發揮家庭、學校、企業、政府等各方力量,相互協作,才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施永川.大學生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0,(21).

[2]曾偉,白鳳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淺析[J].赤峰學院學報,2009(2):175-176.

[3]韓孟潔.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和實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9(5):105-108.

[4]李燕.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J].教育研究,2011,(3).

作者:劉彩麗 單位:商丘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