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返鄉創業及商業環境分析

時間:2022-06-28 03:58:29

導語:大學生返鄉創業及商業環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返鄉創業及商業環境分析

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現狀

為了解當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基本情況,本文通過自主設計調研問卷,采取問卷訪問面談法,抽樣調查了浙江省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群體520人,調查樣本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返鄉創業大學生中34周歲以下的創業者占比82.5%,小于25周歲的人群占比30%,25-29周歲的人群占比達27.5%,30-34周歲的人群占比達25%(見表1)。創業時間在2015年之前的受訪者占比為40%,創業時間在2015-2017年的受訪者占比為32.5%,創業時間在2017年以后的受訪者占比為27.5%。

大學生返鄉創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創業貸款獲取不易,資金扶持力度不足。資金不足是大學生創業群體的短板之一,缺乏資金的創業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大學生返鄉創業資金來源主要包括自有資金、親朋好友借入、銀行及信用社貸款、政府補貼和其他來源共五種。對于返鄉大學生創辦的小微企業來說,其啟動資金來源多為自有的存款積蓄和向親友借款兩種,兩者合計占總資金來源的77.5%,而通過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的大學生創業者占11.25%,政府補貼的占10%。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商業銀行推出創業類的貸款產品其貸款條件嚴格,且在貸款金額和期限上有諸多限制。其次,大學生創業貸款的申請期限較長,審批過程復雜,幾乎不具備償還能力大學畢業生很難申請到所需貸款。而政府的補貼資金往往是在創業項目落實后,以補助或獎勵的形式發放,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0%的創業者能拿到政府補貼。因此對于多數大學生而言,即使有了合適的創業項目,但資金的短缺仍是制約其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墩憬∪嗣裾P于支持大眾創業促進就業的意見》(浙政發〔2015〕21號)指出,“將創業補助和一次性創業社保補貼合并為一次性創業社保補貼,重點人群創辦個體工商戶或企業,給予不超過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社保補貼;貸款10萬元以下、由創業擔?;鹛峁5?,免除個人擔保。浙江省對大學生農業創業人員每人補助1萬元,連續補助3年”。但本文在實踐調研中發現,被調查的返鄉創業者啟動資金多以5-15萬和16-30萬為主,其分別占調查總數的39%和38.5%。這意味著當前政府的扶持力度無法緩解大學生群體創業資金不足的困境。(二)創業基地同質化高,項目孵化成功率低。創業基地在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傳遞創業文化方面的作用日趨明顯,但與此同時創業基地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缺乏特色。創業基地內項目同質化較高,抑制了創業者的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同質化引發了惡性競爭,造成了高淘汰率。在投入方面,民間資本投入較少,企業活力不足。另外,創業基地內部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缺乏創新性項目;第二,創業基地缺乏技術和人才。如表2所示,以浙江省長興縣為例,2015—2017年長興縣大學生創業項目失敗率高達50%。麥克思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院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指出,即使在浙江等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農村“創客”、“眾創空間”等創業孵化基地缺乏專業人才和核心技術,大學生群體個人能力與社會經驗的不足使其很難實現成功創業。另一方面,對于小有成就的返鄉創業大學生來說,其公司未來發展目標不明確,缺乏系統性、長遠性的考慮與謀劃,雖然其現階段的創業項目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很難保持維持長久盈利。(三)人才培養不夠系統,創業技能普遍缺乏。創業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提供政策、資金和技術的支持,還需要創業者自身具備較全面的、高水平的創業素質。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創業方向與其自身所學專業具有一定的吻合性。如圖1所示,體藝類專業和文史類專業的學生多數從事了教育業;30%的社科類專業學生從事了零售業;21.43%的理工類專業學生從事了建筑業。這說明大學生群體在選擇創業行業時深受所學專業影響。但對創業而言,理論化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大學生創業者普遍實踐能力欠缺。在高校,創業課程的授課老師大部分未從事過創業,僅從理論出發很難對學生創業起到實際的助推作用。而在鄉村,政府也未能系統性地組織大學生返鄉創業群體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以浙江省為例,雖然浙江省對大學生返鄉創業人才的培養基于講座或論壇的形式,其邀請成功的企業家傳授創業經驗,但是浙江省各縣(市、區)、鄉鎮的創業培訓僅停留在表層,并沒有深入開展實際技能的培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當前我國農村缺乏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其專業技能的培訓匱乏。創業需要的能力是多維度、全方面的,而大學生群體剛剛步入社會,除了理論知識外很難具備其他創業所需的素質與資源。另外,大學生返鄉創業群體的社會經驗普遍不足,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也導致了其創業很難成功。(四)政府政策支持效率不高,精準扶持力度不夠。雖然政府針對大學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但是政策的具體實施卻很少取得預期的效果。這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出臺的優惠政策難以貼合實際。大學生返鄉創業作為創業大軍中的特殊群體,政府出臺的政策往往無法根據具體的案例進行設計,從而造成了補貼與實際情況的脫節。在對“政府的創業政策對于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幫助”的調查中,11.25%的返鄉創業大學生認為政府的創業政策對其幫助較小,47.5%認為幫助一般,甚至有1.25%的返鄉創業大學生認為政府補貼政策完全沒有幫助;第二,返鄉創業總體情況缺少統計數據?,F階段,由于沒有專門的部門去統計我國返鄉創業大學生的數量及其主要從事行業、公司經營狀況以及是否獲得政策幫助等相關信息,并且補貼政策頒發后對大學生群體創業的實際影響作用政府也得不到反饋,這就造成了政府補貼政策難以改進,其扶持精準性不足。(五)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媒體宣傳未達預期。創業環境對于大學生創業的影響重大,其決定了大學生的創業傾向和創業意愿。根據浙江財經大學“百名學子尋訪百美鄉村”實踐服務團調查數據顯示,無返鄉創業想法學生總占比達到64.94%;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并認為這是返鄉創業契機的學生占12.5%;不了解“鄉村振興戰略”但決定返鄉創業的學生占3.96%。在整個樣本中,大多數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不高,其更多傾向于城市創業或直接就業。浙江各大高校除了“創青春”這一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之外,針對返鄉創業大學生開展的交流活動很少。除此之外,現階段新媒體平臺對返鄉創業的的宣傳很少,在創業氛圍的營造方面有所欠缺。團省委關于返鄉創業的微博僅有4條內容,其瀏覽量屈指可數。

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商業環境分析

(一)完善創業貸款機制,激發返鄉創業動力。首先要簡化創業優惠政策的辦理手續,增加貸款總額。由于創業貸款手續復雜、申請時間長,這導致了多數申請者中途放棄。故建議各地方政府結合浙江省正推進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簡化創業貸款辦理手續。同時,面對大學生群體返鄉創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政府可以增強與金融機構間的協作,通過兩者合作為返鄉大學生創業提供貸款,降低大學生群體返鄉創業的風險,增加其貸款成功率。其次,針對初創失敗的返鄉創業大學生,政府可以設立“二次創業基金”,為其提供第二次創業機會?!岸蝿摌I基金”的發放對象應為創新型、且未來有盈利能力的創業項目。(二)推進創業基地多元,提升項目培育潛力。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建議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建立返鄉大學生創業聯盟,大力發展多元化、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的結合,從而為大學生創業群體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創業綜合服務平臺。為推進優秀項目孵化機制、引導返鄉大學生創業創新,團省委可以聯合或依托職業學院、涉農企業、農村合作社等機構,通過組織成立返鄉大學生創業專家服務團隊,為返鄉大學生群體配備技術指導專家和企業家導師,并通過開展“線上+線下”實時跟蹤指導,為大學生創業群體提供幫帶服務。在學校方面,要在高校推廣創業導師制,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程體系,允許大學生用創業成果申請學位論文答辯,支持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深化產教融合,通過引入企業實習開展生產性實踐實訓,從而進一步培育具有潛力的大學生創業者。(三)加強同業互通幫帶,提升初創人才素質。首先各級團委、農辦、農業等部門要通力配合,積極組織地方農民學院、淘寶大學以及地方職業院校建設,加大對返鄉大學生創業的培育力度,積極組織對返鄉創業者的培訓。其次,團省委應為培養對象制定專門的培養計劃,培養計劃要以一至兩年為期,并每個月至少組織一次培訓活動,以此培育一出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返鄉創業經營者。培訓機構要集中吸納行業精英、企業高管、返鄉創業者、高校及研究院等專家,以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團省委還可以加強與市場資源的合作,如與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進行合作,由于阿里巴巴、京東在電商發展上具有強有力的競爭力,故大學生返鄉創業群體與其進行合作交流可以在電商創業方面吸取相應經驗,從而提高大學生返鄉創業成功率。(四)明確政府職能邊界,完善創業扶持體系。建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重視返鄉創業工作,明確各部門的職責、權利和任務分工,建立分工協作工作機制。同時,要整合現有政策、項目和資金,形成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工作合力,并切實將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建立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團省委可以全面梳理集成各部門服務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并通過社交媒體將優惠政策向社會大眾予以公告,以此使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群體更好的了解政府意向,從而促進其創業發展。另外,建議地方政府借鑒國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的經驗,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使一部分資金、技術、信息、創業人才、創業項目等向農村回流,逐漸形成涓滴效應。并通過進一步理順各級部門的就業創業職能關系,打通政策落地瓶頸,給予返鄉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充分的物質支持和政策保障,從而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五)加強媒體平臺輻射,營造返鄉創業的商業環境。為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意識,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首先高校應積極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等科技創新活動,激發學生創新欲望。其次,團省委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及時為返鄉創業大學生進行政策解答,幫助其了解當前創業市場及創業現狀,引導大學生做好充分的返鄉準備。同時要重視返鄉創業活動的開展和宣傳,提高返鄉創業學生的信心。對于成功的創業項目,團省委可依托媒體平臺對其進行采訪、宣傳,并邀請創業者進行經驗的分享。在不同領域深入挖掘創業創新典型人物和事跡,可通過宣傳表彰等方式,發揮榜樣的輻射帶動作用。對于創業未成功的項目,團省委應對其進行二次扶持,減少大學生返鄉創業失敗壓力?!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新的創業機遇。政府要研究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群體的創業需求,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在這方面,團省委可更多地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政策宣傳,及時公布創業相關信息,使政策對接更加緊密。如可以通過開通微信服務功能,及時了解并處理返鄉創業大學生遇到的各種困難與問題。

作者:曹楨 王蘭娟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