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調整下大學生就業對策研究

時間:2022-08-18 03:02:42

導語:產業結構調整下大學生就業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結構調整下大學生就業對策研究

產業結構調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國家發展經濟改革的良好表現。然而產業結構調整對于大學生來說就意味著就業工作受到影響。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在優化經濟結構的同時,各行各業從業人數也在變化,對在崗工人的技術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即將畢業和在校大學生的技能要求也在隨著社會發展而改變。新技術新科技的開發替代了傳統工人的工作,一批工人需要換崗或者直接面臨下崗,這些都是產業結構調整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影響。對于高校培養人才方面來講,需要提前做好就業工作的準備,培養高校大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順應時展,保證學生在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的就業工作。

一、產業結構調整下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就業人數增多。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學生進入高校,高校不斷擴招,致使大學畢業生連年增多。畢業就面臨著就業找工作的問題,然而由于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對人員的需求和就業人員的自身素質產生矛盾,更主要的是,產業結構調整使得工廠更多的是通過機器化來完成工作,對人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么明顯,現在更多需要的是有技術的工人。在進入21世紀以來,從就業率上來看雖然待業人員與工作崗位相持平,但是由于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原本持平的就業率逐漸顯示出其不足,人才越來越多,而企業對人員的需求還是那么多,自然就會剩下很多無法就業的大學生。(二)就業結構單一。通常情況下,大學生畢業找工作都希望能找到工作環境輕松的,與自己專業對口的,而且收入較高的工作崗位。導致很多畢業生都在競爭一個好的工作崗位成為司空見慣的事。好的工作崗位,如國企,事業單位,或者是高技術工人,需要的是更加專業的人才,對人員的配置要求較高,很多人無法跨越專業的門檻。對于一些較低地位的工作崗位,如服務類,以及社會底層人員,這樣的工作很少會有人注意和考慮,愿意到一線生產崗位工作的畢業生也是少之又少,大家都不愿意去干辛苦的工作,想要一畢業就一步登天,可是在自己專業領域又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導致很多大學生就業困難。(三)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單一。高校對于人才能力的培養無法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導致很多的大學生在畢業后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學生就業困難。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導致產業結構調整,就業模式發生變化,對就業人員的個人素質和技能要求也會不同。然而學校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只是根據課程導向安排學生學習專業相關的知識,而在人才能力培養方面沒有辦法滿足社會人才要求,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高校不能使培養的人才滿足社會需要,影響了高校畢業大學生的就業工作。

二、產業結構調整下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的對策

(一)完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要想提高大學生就業率,就要從完善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法著手,努力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順應時代需求的技術人才。高校一般在學生入學前就為學生們制定好了大學四年的教學計劃,為大學生在高校校園內的學習生活做好了安排。但是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中,四年時間里社會也在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高校在課程設置及課程教學安排中,要對社會變化進行研究,積極完善和改變現有階段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將社會前沿的科技和人才需求融入到教學中去,讓學生們第一時間了解到新知識,掌握新科技。在教學計劃中為增加新知識留下空間,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給學生掌握知識。特別是對學生專業方面知識的傳授,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比如機械專業的學生,如果在學生剛接觸機械專業知識時社會上大多數的企業已經改變了機器操作方法淘汰了舊設備,可是在學生們學習上還是使用那些舊設備,不僅操作起來復雜,而且學生在畢業以后無法適應新設備,還要重新學習,影響了產業結構調整情況下學生的就業工作。高校對招生安排和培養人才方案的研究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改變,根據政府的人才培養方案指導以及人才需求預告信息來掌握宏觀培養方向,適時對計劃作出調整,使人才培養按照社會需求來進行。落后的行業人員減少,那么在這些行業方面的人才培養安排也要相應減少,社會軟件操作技術工人需求增加,那么高校對高新技術的人員技能培養可以適當增加,為社會需求做準備,全力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適應度。包括專業知識拓展與開發,專業技能的鞏固與指導,都要在盡量滿足學生學習條件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高校職能,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二)大學生從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當下社會競爭激烈,大學生要想在畢業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就要從自身做起,努力鍛煉和提高自己,給自己增添個人優勢,立足于自身發展,才能在社會中有一席之地。企業招聘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需要能為公司做貢獻的人,而不是什么都不會的人。大學生在畢業以前就要想到自己哪方面有優勢,哪方面能在將來找工作中給企業留下好印象,同時要善于總結自己能力各方面的不足,努力鍛煉并克服自身缺點,以良好的形象步入社會,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工作。一是要學好專業知識,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空有一身抱負,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二是要鍛煉處理事務的能力,可以在在校期間參加社團學生會,在校外可以參與組織某項活動或者調查,努力鍛煉人際交往能力,這是將來工作中都會用到的東西。如果是比較內向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搞一些科學研究方面的東西,鍛煉自己的思維創造能力,這也是自身的優勢。同時在面臨畢業找工作時,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可以提前參考社會人才需求相關的文件,關注社會各企業招聘信息,掌握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才能在就業時應付自如,完成就業工作。(三)企業加強人才資源儲備,提升工作效率。某些情形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心儀的工作,企業也在尋找人才方面有困難。造成人才資源利用兩難問題的關鍵是都沒有放下包袱,用心去尋找自己想要的。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應立足長遠發展。因為大多數企業招聘時都以畢業生是否有工作經驗決定是否錄用人才。對于一些具有專業知識的,工作能力較強的人才,只是因為剛畢業缺乏工作經驗,便舍棄了人才,造成人力資源流失,于是說找不到好的工人,學生就業也成了難題。企業對于人才的發掘要根據人才多方面的能力綜合考慮,給予人才培訓鍛煉的機會,即使在一段時間的考察之后發現學生不適合這項工作,再考慮是否錄用學生的問題。學生在鍛煉之后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在以后的工作中糾正問題,方便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產業結構調整不僅導致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業率受到影響,而且企業也不容易尋找到適合企業的人才,不利于企業的未來發展,更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但是產業結構調整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方式,以及大學生在鍛煉個人能力方面都要努力為就業做準備,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做準備。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學習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努力順應社會和時展的潮流,才能在畢業后找到心儀的工作,在工作中有所成就。

作者:劉麗麗 單位: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參考文獻】

[1]肖昊,張云霞,廖建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高等教育的互動[J].江蘇高教,2005,5

[2]李英,趙文報.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適應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9

[3]馬廷奇.產業結構轉型、專業結構調整與大學生就業促進[J].中國高等教育,2013,3

[4]岳昌君,鞏建閩,黃潞.高校畢業生就業特點及其變化趨勢[J].教育發展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