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模式

時間:2022-04-09 02:58:57

導語: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模式

摘要:大學生違法犯罪問題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加強法制教育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當前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大學生的法制意識較為淡薄,對于基本的法律知識缺少了解,很容易在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下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只有逐步提升其法制素養,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奠定基礎。本文將通過分析大學生缺乏法制觀念的原因,研究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為例,探索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模式

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當中,依法治國依然是工作的重點,對于保障我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至關重要。大學生的法制素養會對整個社會風氣產生影響,也與個人的成長成才密不可分。高校的法制教育教學,能夠讓大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規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防止由于法制意識淡薄引發的違法犯罪問題。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要掌握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思想動態,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大學生的法律知識較為匱乏和法律觀點存在偏差,是導致其法制觀念缺乏的主要原因。而在當前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中,依舊存在重視程度不足和內容編排不合理的問題,這也是教育教學模式構建時應該重視的內容。

一、大學生缺乏法制觀念的原因

首先,大學生法律知識不足,是導致其法制觀念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盡管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中對某些法律知識有過了解,但是缺乏系統化的學習,導致其整體水平較低。大學生對于本專業知識較為重視,沒有安排專門的時間學習法律基礎知識。很多學生將法律知識的學習作為獲取分數的手段,當完成考試后就將其棄之不顧,因此在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次,大學生的法律觀點存在偏差,也會導致其法律意識水平較低。由于其法律知識的匱乏,很多大學生對法律裁決的公正性等持懷疑態度,會對其日常行為和言論產生直接影響。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會對國家和學校的規章制度等產生逆反心理,導致法制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遇到較大阻礙。

二、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現狀

我國高校對于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但是在新時期社會的發展中,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對于教育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的問題逐漸凸顯,這也成了教育改革中的關注重點。法制教育通常會與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導致其重要性受到忽視?!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容占到全部內容的四分之三,而法律基礎僅為四分之一,共兩章內容,而且這兩章內容幾乎涵蓋了14門法學核心課程的所有內容,而課時一般只有4學時左右[1]。在思政課教學當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方式傳授法律知識等,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不能實現靈活運用,這也是限制學生法制觀念提升的主要因素。高校沒有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舉辦豐富的法制活動,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不能切實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模式

(一)思政課育人。思政課是提升大學生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加強教學資源的運用。首先,應該將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精神的培養作為教育教學目標。傳統教學模式中只限于對法律知識的講解,導致大學生的法制素養較低,在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缺乏法律思維。教師應該在完成法律知識講解的同時,促進學生遵紀守法觀念的形成。其次,教學內容應該以教學為基礎,實現生活化教學。教師如果單純的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很容易導致課堂氣氛的沉悶。為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加以了解,并在教學中引入學生熟悉的場景,進而提升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再其次,應該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和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結合,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法制教育的同時,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2]。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必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可以開展模擬法庭等活動。最后,在考核中應該完善考核標準。綜合考量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與法制意識強弱,防止出現唯成績論的問題。(二)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礎與前提,只有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才能夠有效促進其成長成才。很多學校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實踐育人的重要意義,導致大學生不能夠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對于自身權益的維護意識較為淡薄等。思政實踐活動可以在社團中舉辦,幫助學生將自身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加深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增強其法制觀念[3]。與此同時,還應該對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的平臺進行拓展,比如可以通過實訓基地的建立,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梢耘c當地企業進行合作,讓大學生與專業人士進行交流和溝通,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三)管理服務育人。為了促進大學生法制素養的提升,應該對高校管理服務工作進行創新和改革,從大學生的行為與心理特點出發,滿足其成長需求。在大學生管理當中,應該適當加強法律手段的運用,對于學生的言行進行規范。逐步提升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的法制意識與素養,防止在工作中侵犯學生利益,導致法制教育的實效性降低。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時,應該結合國家和法律法規,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為法制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確立制度保障。為了促進依法治校目標的實現,在教育管理制度落實中應該注重超前立法,并對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和審查,確保其在大學生法制教育中發揮應有的價值。在處分違法違紀學生時,應該嚴格按照學校的管理制度,并結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處分的合理性。與此同時,管理人員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在管理工作中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4]。對于大學生的處分程序進行規范和優化,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重視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行為和言論進行約束。(四)課外活動育人。應該為大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通過課外法制活動的舉辦,提升大學生的法制素養。課外活動的舉辦不僅能夠豐富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有利于其才華的施展,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此,可以開展法制知識展示活動,充分利用學校的黑板報、廣播、報刊和櫥窗等,增強法制宣傳教育效果。在網絡技術如此發達的當下,高校也應該通過線上活動的舉辦,讓學生參與到法制知識的學習當中,比如利用微博和微信等舉辦線上法制知識競答活動。課外活動的設計應該充分考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興趣點,在保障活動趣味性的同時,要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增強自身法制觀念。比如可以舉辦法制小品表演活動、法制繪畫比賽、法制主題辯論會等等。豐富有趣的法制活動,能夠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讓學生耳濡目染,提升教育教學效果。(五)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法制教育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其作為一項綜合性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實踐性,只有確保教育渠道的穩定性和教育內容的規范性,才能切實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5]。因此,應該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重點內容,保障教師的專業性。在高校法制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了解大學生的成長特點與心理變化,按照基本的教育規律逐步落實教學要求。師資隊伍的建設,應該結合專、兼、聘等多種形式,提升教師的法制素養。

四、結語

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是提升大學生管理工作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工作,同時也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了基礎。在當前法制教育教學中,往往存在教學方式落后和法制內容占比不足等問題。因此,應該通過思政課育人、思政教育實踐育人、管理服務育人和課外活動育人等方式,逐步提升大學生的法制觀念。與此同時,應該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增強法制教育教學的專業性與規范性。

【參考文獻】

[1]聶蘊.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30+32.

[2]尹增艷,張金濤.淺析大學生法制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法制博覽,2018(34):283+282.

[3]陳宇.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缺失與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構建探討[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31(4):94-96.

[4]盛良元,郭軼.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實踐環節內容創新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8,42(9):90-93+56.

[5]王愛鋒.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法制博覽,2018(21):218.

作者:張振華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