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感恩教育分析

時間:2022-05-21 11:17:36

導語:初中語文感恩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感恩教育分析

一、充分運用課程素材

在實施感恩教育過程中,必須充分運用課程素材,使素材中描繪的內容真正滲透到學生情感深處,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需要近距離與學生接觸,還需要走進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換位思考,以學生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感知世界。例如在教授《獻給母親的歌》一課時,教師可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課前收集母親、母愛等相關格言和民間俗語的方式,體會母親對孩子的重大意義,并使小組學生相互溝通和交流,闡述自己內心的感受,促使學生在日常與母親相處的點滴小事中重溫母愛的溫暖,由此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感懷之情。再比如在教授《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令學生在自由朗誦全文的基礎上,選出文中令自己感觸深刻的語句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結合學生選出的例句為其講解朱自清描寫的內容和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促使學生由此聯想到自己的父親,加深學生感恩之情。

二、利用作文體驗感恩

感恩教育的順利實施不僅需要豐富的語文課程素材,還需要從實踐角度出發,要求學生依靠實際行動表達自身對父母、朋友等的真切情感。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作文環節,要求學生以“爸爸/媽媽的腳”為題,在為父親或母親洗腳后,描述自己內心的感受,并將優秀作文張貼在班級中的“展覽園地墻”中,使學生以作文為依托,直抒感恩情感,將自己內心的真摯情感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具象化,深切體會到感恩情懷中蘊含的愛與感動。再比如教師還可結合《羚羊木雕》一課中描寫孩子友情的文章,令學生以“同學之情”為題,展開文章寫作,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驗與同學之間的情誼,體會同學互助之情,使學生之間的友情轉化為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有益力量。

三、影視播放加深印象

隨著電子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推廣,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通過網絡資源收集感恩教育視頻素材,為學生播放優秀影視作品、經典欄目等內容,能夠使學生以更加直觀的角度近距離擁抱感恩教育內容,賦予學生生動、真實的感官體驗。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描繪祖國大好河川的課文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央視出品的《故宮》紀錄片,使學生領略到中華民族千百年文明史發展的艱辛歷程與其鑄就的璀璨文明,令學生油然升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學習完《背影》等課程內容后,教師可為學生播放《親愛的》《失孤》等優秀電影作品,令學生真切體會到親情的感動。同時感恩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親情、友情、師生之情和愛國情懷方面,必須朝著更加廣闊的天地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善用影視播放方式,加深學生對感恩內涵的理解,例如,為學生播放“感動中國”系列視頻,擴大學生對感恩情懷的理解,促使學生體會到感恩社會、感恩生命、感恩自然的美好價值,懷揣感恩之心認識世界,擁抱生活。

四、課外實踐領悟感恩

初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盡管語文教材在感恩教育實施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成果,必須實現教材理論知識和課外實踐的有機結合,以課外實踐活動形式加強學生感恩教育工作。例如在學校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環節中,可選擇學生代表以“感恩”為核心展開專題發言,根據發言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同時還可利用學校組織辯論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令學生以對話、演講、討論、辯論等形式展開感恩話題探討,充分發掘學生感情思維,加深學生感恩意識。再比如教師可結合學校舉辦的“烈士陵園”掃墓活動,為學生講解近代艱苦歲月中舍生救民于水火的忠烈之士的英勇事跡,并以此引出中國千百年來歷次救亡圖存運動中涌現的優秀詩人、學者、將帥大家,聯系《滿江紅》《過零丁洋》等經典愛國名篇,促使語文教學素材與實踐相結合,加深感恩教育對學生心理成長的積極影響。

五、結語

綜上所述,感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繼承流傳的優良傳統文化,初中作為學生成長和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運用課程教材內容,深入剖析經典文章中蘊含的真摯情感,借助作文環節和影音播放方式,增進學生對感恩情感的認知和理解,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加深學生感恩印象,以此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國軍.初中語文教學中感恩教育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6(10).

[2]饒寶美.感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建設,2015(10Z).

[3]劉惠.感恩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6(8).

作者:李紅海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