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時間:2022-05-15 10:29:01
導語:網絡環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互聯網環境從建立至今只有短短三十年,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難以想象的變化。網絡環境提高了人們對信息的獲取效率,但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以大學生為主體,通過分析網絡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雙面影響,探究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早已走進了千家萬戶,影響人們的學習、工作、日常生活。能否讓學生過早接觸互聯網一直是一件有極大爭議的事,有的人認為更早接觸互聯網能夠拓寬學生眼界,幫助他們學習,有的人認為學生的判斷能力較差,容易被網絡的不良信息影響。事實上,不僅未成年的學生,即使是大學生和中年人,也一樣在享受著互聯網便利的同時,承受各類負面信息的考驗。要想在網絡環境下更好地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學會約束自我才能構建更良好的網絡環境。
一、網絡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積極影響。網絡環境對大學生的身心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積極的方面來看,互聯網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自主意識,給了他們更多抒發情緒的空間?;ヂ摼W最大的優勢就是信息獲取的便捷,很多年輕人已經無意識地養成了遇到不懂的事情拿出手機“百度一下”的習慣。確實,互聯網能夠對大學生的學習提供極大的幫助,網絡平臺上有許多免費的貢獻資源,包括各類課程、文獻、教材等。如果想找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僅百度就能提供一千八百萬相關信息。如果想自學Photoshop,不僅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各種文字攻略,還可以錄制視頻教學免費上傳到網絡供大家學習。在這個時代,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自主意識挑選自己想要獲取的資源,擴寬自己的知識面。通過互聯網與他人交流,有時候就像給自己披上了一層紗。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現實里看著安靜內斂的人在網絡上會更加輕松自在。網絡的虛擬性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的安全感,只要披上一個“馬甲”,就可以把網絡平臺當成一個樹洞,陌生人會傾聽你的想法并給出客觀的建議。互聯網給更多人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讓相隔千里的人也可以進行更好地溝通,雖然網絡上的名字是虛擬的,但人們的感情是真摯的,通過網絡抒發情緒、緩解壓力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利的。2.消極影響。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是因為互聯網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許多潛在的威脅。現在非常流行一句話,“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正是因為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通過鉆互聯網的漏洞進行違法犯罪行為,才給大學生的身心造成危害。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時候學生只是想搜索一些專業資料,但網站卻附帶了各種網頁游戲的彈窗廣告甚至色情淫穢的宣傳。對于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沒有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很容易誤入歧途產生不好的影響。除了這種廣撒網的不良廣告,還有許多仗著網絡的虛擬性進行團隊犯罪的團隊。網絡詐騙的手段多種多樣,如證券、股市等行業的收費信息咨詢、網絡拍賣、網絡購物、免費網貸、網絡游戲詐騙等。僅從2017年到2018年,網絡詐騙案在全部詐騙案件中的占比就從7.6%迅速增長至17.6%,而這些詐騙案大多是以QQ、微信為作案工具。在網絡環境中,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中了騙子的圈套,所以任何涉及錢財交易的地方都要格外小心。排除部分人自控能力太差、過度沉迷網絡的情況,網絡環境本身是沒有什么過錯的。只是它作為一個飛速發展的平臺,在吸引更多人進入的同時自然也會有不法之徒試圖混入其中。大學生在進行網絡活動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強自己的危機意識,不要受到不良信息的誘惑。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可能產生的心理問題
1.道德觀念缺失。在網絡環境中,匿名就好像給有些人披上了一層盔甲,讓他們在更有勇氣的同時,也缺乏了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觀念。2014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激勵見義勇為不能靠“鍵盤俠”》的時評,批評了那些在網絡上占據道德高點肆意發表不良言論的人。這些人大多在生活中朋友較少甚至處事唯唯諾諾,卻喜歡在網絡上通過高高在上的語調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以此收獲優越感和滿足感,是一種非常病態的心理。大學生在進行網絡活動時,切記匿名不是胡作非為的保護傘,無論是網絡還是現實都不能丟了做人最基本的素養和道德。2.補償心理。心理學上將補償心理看作一種心理適應機制,簡單來說就是人在現實社會中總會遇到一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作為群居動物,人們會不自覺地在樣貌、家境、能力、才華上與其他人形成對比,而弱勢的一方如果不能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或自卑感。為了轉移這種情緒,有的大學生會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網絡上,試圖尋找一種心理上的補償和安慰。網絡世界即使再豐富多彩,過度沉迷其中也只會讓人們失去自我,喪失生活的動力。3.盲目從眾。在網絡環境中還有一種很典型的現象就是盲目從眾。有些人為了博眼球甚至是圖好玩,會在網絡上一些不實消息,更多的人會因為無知輕易相信別人的話。網絡傳播范圍廣、見效快,一個錯誤的信息很可能一傳十、十傳百飛速,就火便全網。例如,發生大地震后經常有人在朋友圈造謠說接下來還會有大的余震,讓大家注意避難。即使官方多次辟謠地震根本不可能提前半小時就預測到,還是有更多的人因為無知成為擴散虛假信息的一分子。這些年不斷有因為在網絡上故意傳播虛假消息的人被抓獲歸案,希望能給更多人敲響警鐘。大學生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在網絡生活中更應該有自己的理智判斷,要相信科學,不盲目從眾,才能引領更好的網絡環境。
三、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學校過分重視學生文化知識的教育,忽略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在這個信息密集的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樣重要。每個人的行為都離不開思維的導向作用,所以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無論對學習還是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極端心理導致的后果無非就是兩種,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根據調查顯示,很多犯人在犯罪前會在網絡搜索“怎樣殺人不犯法”等相關詞條,很多抑郁癥患者都曾搜索過“怎樣自殺”。為了盡可能避免這些事情發生,平臺會告訴搜索者法律規定除非正當防衛不可隨意傷害他人,也會給無助的人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危機咨詢熱線。盡管如此,因心理問題造成的悲劇還是不斷發生。根據《大學生自殺問題調查報告》顯示,自殺在大學生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一,大學生自殺率是其他同齡人的2~4倍。我國抑郁癥患者在2018年已經超過5400萬,許多就隱藏在高校學生中?;ヂ摼W讓更多的稀有群體通過網絡聯系在了一起,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更是成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每幫助一個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都有可能讓這種意識通過網絡向更多的人傳播。2.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要在網絡環境下對大學生心理進行更好的教育,需要結合網絡環境的特點轉變教學思路。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和飛速的傳播性都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利用的地方。例如,既然學生喜歡進行網絡活動,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時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體設備,或者干脆以網課的形式進行。有時候教學工作之所以難以展開,和教育的古板思路也有一定的關系?;ヂ摼W的發展越來越成熟,到現在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教學都不可能避開它,與其覺得網絡是危害學生的洪水猛獸,不如轉變思路客觀看待它,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它,讓它服務于課堂。思路的轉變往往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從根源轉變教學思路,才能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徑。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心理健康概念,教師首先應該對網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果只給學生講網絡的益處,容易放任他們沉迷網絡。如果只給學生講網絡的危害,利用網絡感受過學習便利和生活樂趣的學生會認為教師有失偏頗,影響公信力。教師應辯證地看待網絡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將利弊都與學生進行討論。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學生樹立健康的網絡意識,確保他們身心的健康。3.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網絡大環境下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這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新方法。從具體課程來看,網絡手段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教育的過程。通過QQ群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實時溝通,無論是教學通知還是布置作用都更加便捷。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更多的圖片、影音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專注度。課后如果學生有任何問題,可以通過網絡聯系到教師,網絡留言既不用怕擔心辦公室找不到老師,不像電話一樣可能影響老師上課的進程。教師看到消息后就可以及時給學生回復,進行進一步溝通。從其他角度來說,學校還可以開展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例如,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的途徑進行心理健康學習。學校還可以設立校園云窗,在里面投放更多健康的教學資源和文化作品,對學生免費開放,為學生搜索資源提供一個綠色健康的途徑??梢栽趯W校設立心理健康教室,鼓勵學生及時去和老師溝通?,F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每個人可能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心理問題,而很多小問題如果和心理老師聊過之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身為大學生不僅要重視自己的心理問題,還要學會更客觀地看待它。不定時在校園內開展心理健康安全講座或知識競賽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他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四、結束語
優秀的高校不僅能夠為大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文化課程教學,更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網絡環境是一把“雙刃劍”,只有順應時代步伐更好地利用它,才能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優秀的方法途徑。
參考文獻:
[1]牛德麗.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究[J].傳媒論壇,2019
[2]陳秀蘭.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初探[J].才智,2019
[3]黃娟.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研究[J].智庫時代,2018
[4]趙洋.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
作者:喻春英 單位: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分析
- 下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項目化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