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漢雙語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研究

時間:2022-03-20 03:38:33

導語:藏漢雙語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藏漢雙語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研究

摘要: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已經成為阿壩州最具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教育模式,但藏漢雙語地理老師極度缺乏,傳統的培訓模式存在諸多不足。MOOC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些不足,在阿壩州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繼續教育中具有明顯優越性。結合阿壩師范學院對汶川縣水磨中學地理教師培訓的經驗,梳理了現有的MOOC地理資源,最終構建了“學用結合,以用促學”的新型繼續教育模式。

關鍵詞:MOOC;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繼續教育

阿壩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藏族占總人口的58.1%,阿壩藏區在藏區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耙活惸J健笔侵赋凉h語課程外,數學、物理、化學、政治、地理、歷史等課程都用藏語授課的模式,也稱之為“以藏為主”類[1]。阿壩州共有雙語一類模式中小學(辦學點)66所,在校學生26610人,專職教師1696人。藏漢雙語“一類模式”教育已經成為阿壩州最具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教育,也成為符合民族教育發展實際的一種辦學模式。雖然“一類模式”讓更多的農牧民子女入學接受教育,有利于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安定繁榮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但現實中“一類模式”的藏漢雙語地理教師極度缺乏,導致學生極度欠缺地理知識,很多學生上高一時還只知道四川,其余的33個省級行政單位都不知道,高考文綜成績不到100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專業的地理教師,二是現任地理教師沒有得到地理學科知識方面的培訓和進修。地理任課教師唯一的優勢是會藏語,地理學科知識修養水平較低。由于目前沒有藏語的地理教育專業,高等院校后備藏語地理教師很少,而未來從事中學藏語地理教育的必將是今天的學生,因此形成惡性循環,必然會對阿壩州教育、科學、文化等多方面發展形成制約。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中文翻譯為“慕課”,其能突破傳統課程時間、空間的限制,依托互聯網,學習者在家即可實現線上學習、測試。其重構了傳統學習的整個流程,使傳統面對面繼續教育中的師生角色發生轉換,使教學的環境更加信息化。這種新型繼續教育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傳統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可以提高繼續教育的實效性,解決地理師資的地區不平衡。

1傳統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

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以阿壩師范學院與水磨中學培訓合作為例阿壩師范學院正在與阿壩州汶川縣水磨中學開展藏漢雙語地理教師學科教育指導工作,通過調查詢問、實踐探索,發現傳統的繼續教育存在以下問題:1.1學習時間無法保障。按時間劃分,接受繼續教育的教師主要有3種情況:①繼續教育放在平時。由于接受繼續教育的地理教師都是在職教師,平時都有教學任務,外出學習時間短沒效果,時間長必然會擠壓教學時間,還涉及到調課等一系列問題,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學校不支持,因此采用這種方式的教師較多。②繼續教育放在假期。這種方式由于占用了老師的假期,引起部分教師的反感,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③繼續教育滲透于平時。這是阿壩師范學院與水磨中學合作中采用的方式,利用水磨中學臨近阿壩師范學院的區位優勢,把培訓滲透于平時,堅持每周2次課,持續2年時間。這種方式設計的初衷是既能讓雙語教師接受地理教育,又不影響他們的日常工作。但經過2年的實施后發現,存在時間較難保障的情況,主要體現在培訓雙方臨時性事務較多,預計2年的課程,可能要近4年才能完成,時間太久,效率不高,可推廣性有限。1.2培訓內容與工作需求的契合度不高。普通的繼續教育主要是進行先進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的培訓,這對于“一類模式”的地理教師來說意義不大。目前“一類模式”的地理教師基本都是非專業的,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教學理論和方法,而是細致、系統的學科知識。阿壩師范學院在培訓中針對這一需求進行了改革,培訓內容以中學教材為主,但實踐發現,盡管接受培訓的藏漢雙語教師對中學教材的內容熟悉度增加,但還是難以形成地理學科素養,進而導致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地理學習能力不強。這不適應我國基礎地理教育改革的要求,長此以往,必將擴大民族地區教育水平與發達地區的差距。1.3評價機制欠缺。傳統的繼續教育以課堂講授為主,最后統一給學員頒發繼續教育證明,而幾乎沒有對學員的評價,評價的質量監督作用沒有得到發揮,這也是造成傳統繼續教育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阿壩師范學院與水磨中學合作的經驗,要想實現繼續教育的價值,必須加大評價力度,采取考試、出勤率、作業等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提高教師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學員,不予認定繼續教育的課時,從而提高繼續教育的效果。1.4對培訓學員學情分析不足。對培訓學員學情分析不足也是影響傳統培訓方式效果的重要原因。由于藏漢雙語“一類模式”的地理教師基本上都是非專業的,地理基礎較差,而培訓教師都是專業老師,側重點在教學重難點,而這恰恰造成了兩者之間的矛盾。一方面雙語教師聽不懂培訓內容,另一方面培訓教師認為學員沒有認真學習,完不成學習計劃,這種現象在藏漢雙語“一類模式”教師的繼續教育中普遍存在。

2MOOC在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繼續教育中的優越性分析

MOOC在時間、空間上靈活性能較好地彌補傳統繼續教育存在的缺陷,適應教育發展的時代需求,在繼續教育尤其是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繼續教育中具有顯著的優勢。2.1順應互聯網時代教育的新趨勢,接受國內頂級的教育資源?!盎ヂ摼W+”沖擊著整個社會,教育也不例外。國內外智慧教育越來越盛行,深刻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模式。我國教育的區域差異顯著,教育的公平性受到挑戰,在2015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國家主席強調“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2]。MOOC正是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產物,是改變傳統授課模式的技術支撐。在我國,沿海地區的MOOC教學已經較為流行,在普通高校也得到了大力推廣。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中國在MOOC建設上起步不晚,與世界發達高等教育強國在同一起跑線上。如今中國有60余所高校建設的3200多門MOOC上線,600多萬人次大學生獲得MOOC學分,5500萬人次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修MOOC,我國的MOOC數量現在已經穩居世界第一。這些都為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繼續教育提供了優質的培訓資源[3]。2.2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保障學習時間?,F代社會,人人都高度依賴互聯網。MOOC作為開放式網絡課程,充分利用了網絡的便捷性,可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作為一線的地理教師,平時教學任務繁重,能集中利用的時間不多,MOOC資源正好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實現學習的日?;?,把教師平時的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解決學習時間無法保障的難題。2.3可反復觀看,隨時調整學習進度,充分適應學員學情。如前所述,由于阿壩州“一類模式”的藏漢雙語地理教師基本都是非地理專業的,專業基礎知識極其缺乏,而傳統的面對面授課模式由于對培訓對象的知識基礎、漢語水平缺乏了解,培訓效果不理想。MOOC恰恰相反,由于是網絡課程,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暫?;蚍磸陀^看,對于不明白的內容可隨時停下來查找資料、在線詢問老師等,這充分適應了學員的學情,能大大提高學習效果?,F實中再配合其他的授課方式,能夠較好地解決阿壩州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基礎知識不足、培訓效果差的困境。2.4講練結合,可及時檢測學習效果。目前教育部新通過的MOOC都做到了講練結合,在每項內容下都附有相應練習,學員可及時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自我檢測,自我調整。老師在后臺可看到學員的學習情況和練習題檢測情況,在課堂授課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提高學習效果。2.5學習內容多樣,潛移默化提高地理學科素養。一方面,MOOC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基本能滿足中學地理教師的知識需要。另一方面,MOOC資源中還有很多不同高校的地理選修類課程,這些課程教好地闡述了地理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生活實用性較強。如今,基礎地理教育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教育強調“地理核心素養”,這些都對教師的知識面和綜合分析地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要求地理教師具備大地球科學類知識。傳統的地理課程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而MOOC資源中的各類大地球科學類課程正好適應這種教育趨勢,適應新時代對地理教師的要求,適應學習發展的需要。

3阿壩州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繼續教育MOOC應用的基本構想

基于上述分析,MOOC在阿壩州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的繼續教育中能發揮巨大作用,顯著提高繼續教育效果,實現教師、學生、地方教育的共贏。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利用好現有MOOC資源的同時,還要構建適應阿壩州雙語地理教師的MOOC資源,同時結合有效的授課方式和評價機制,實現教學效果的飛躍。因此,該研究針對MOOC在阿壩州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繼續教育中的應用,進行如下設計(圖1):3.1前置學習階段。該階段主要借助現有的學習平臺,由學員自主學習完成,實施的核心即為地理MOOC資源?,F有的地理類MOOC資源較為豐富,能基本滿足學員提升基礎地理學科素養的需求,但針對阿壩州藏漢雙語教師的特殊性,還應開發有針對性的、能迅速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的資源。3.1.1現有地理MOOC資源整合?,F有MOOC平臺主要有愛課程APP、中國大學MOOC、開課吧、網易公開課等。地理課程較多的主要是在愛課程APP、中國大學MOOC和網易公開課。其中前兩者課程的專業化程度更好,直接對接高等師范院校地理科學專業課程,供在校大學生學習使用,更有利于學員系統學習掌握地理知識;而網易公開課中的地理課程用時較短,大多是一些綜合性的地理課程,在擴大知識面上更有優勢。表1為三大平臺主要的地理專業MOOC。3.1.2構建基于中學地理的繼續教育。地理MOOC資源現有的地理MOOC資源比較豐富,其中部分課程是以大學課程為體系構建的,如:《經濟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概論》、《人文地理》、《中國地理》、《現代自然地理》、《地質學基礎》等。該類課程由于遵循了大學課程的完整學科體系,有助于構建培訓學員的學科知識框架,但同時也因為其體系的完整性,有些知識在中學地理中沒有體現出來,學員如果按此課程學習,會出現學習周期太長、學習針對性不夠,學員感覺所學知識“沒用”的現象,這在阿壩師范學院與水磨中學的合作中已經表現出來。因此,構建基于中學地理的MOOC資源就尤為重要。根據阿壩師范學院與水磨中學合作的經驗,初步設想以中學地理知識為線索構建MOOC資源,內容分為4個板塊,這樣學習的實效性更強,能讓雙語教師一邊學習一邊在課堂中應用,在較短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3.2檢測學習效果階段。該階段和傳統課程不一樣,不再占用專門時間集中檢測、講評,而是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完成。上述MOOC資源中,每項內容學習后都附有相應的練習題和答案解析,練習題完成后能及時看到成績,這為學習目標的達成提供了保障和較好的評價方法。另外,由于MOOC資源可重復觀看,每次檢測可重復進行,直至所有試題答對合格。所以,該階段能保證前置學習的效果,照顧到學員的個體差異。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網絡后臺看到學員MOOC視頻觀看記錄、試題完成用時、正確率,能及時掌握每位學員的學習熱情、學習習慣、學習效果。同時,通過試題的正確率可分析學員的學習難點,這些及時有效的信息都是傳統課堂面對面教學不能實現的,教師利用這些信息,為下一階段課堂的鞏固提升提供參考,使得教學不再是單憑教師的經驗,而是數據化、精準化,這也是大數據時代帶給教育界的變革。3.3鞏固提升階段。該環節在課堂中進行,采取傳統的面對面授課方式,主要通過答疑解惑、組織研討、引導提升完成教學,整個過程由教師主導,以學員為主體。答疑解惑主要是針對前置學習的內容和檢測,由學員提問,教師分析,解決學習中一些共性問題,可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組織研討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組員交流、小組間交流實現知識、經驗的共享,在提升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實現地理分析能力的訓練。引導提升由教師組織完成,可通過案例來實現對知識理解的深化,增強知識的實踐性。3.4實施應用。由于藏漢雙語地理教師基本都是非專業教師,專業基礎知識幾乎為零,因此傳統的集中培訓學習由于一次性學習地理知識較多,學員的消化吸收有些困難,因此,對構建的中學地理MOOC資源應采取分散培訓學習的模式,邊學習,邊在實際教學中應用,這樣既做到了學以致用,又促進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整個MOOC的應用過程模式是閉合的,做到了“學用結合,以用促學”。

4結語

MOOC的出現極大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在繼續教育方面具有傳統模式不可比擬的優勢。阿壩州藏漢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的師資現狀,使得繼續教育迫在眉睫。結合阿壩師范學院對水磨中學雙語“一類模式”地理教師的培訓,設計了新的基于MOOC資源的地理培訓模式。該模式能較好地彌補傳統培訓模式的不足,提高培訓效果,服務于民族地區的教育。當然,該模式的應用需要時間、設備、尤其是評價機制的配套保障支持,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虎技能,滕星.民族類中學藏漢雙語“一類模式”教師隊伍存在問題及歸因分析———以G藏族自治州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5,26(3):33-41.

[2]:通過教育信息化大力促進教育公平.[EB/OL].

[3]教育部:高校3200多門慕課上線,中國慕課數量居世界第一[N].經濟日報,2018-01-05.

作者:崔娜娜 單位:阿壩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