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認證工程教育改革研究

時間:2022-02-26 02:52:18

導語:專業認證工程教育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專業認證工程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專業認證作為工程教育質量保障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優化與完善工程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一個重要途徑。高校紛紛開展以專業認證標準為基準的工程教育改革與創新,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基于此,文章對專業認證視角下的工程教育改革實踐進行反思,指出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改善對策,以期為今后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教育改革

隨著專業認證工作的不斷深入,專業認證已成為我國高校推進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質量的契機[1]。高校紛紛以專業認證為指導,開展工程教育專業的改革和創新,以促進工程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v觀目前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實踐,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不及時加以調整和完善,將嚴重阻礙我國工程教育的改革與創新。鑒于此,論文對專業認證指導下的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實踐進行反思,指出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并圍繞這些問題提出改善對策。

一、關于專業認證標準的認識

專業認證的核心是專業認證標準,它既是專業認證核心思想和理念的體現,又是專業認證實施的根本[2],因此,各高校參照專業認證的具體標準,對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進行改革與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將專業認證標準作為專業建設的“風向標”,貫穿于實際工作中,可以使工程教育建設迅速走上規范化的道路。但同時應注意到,專業認證標準是對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提出的基本質量要求,是專業認證的最低標準或準入標準,并不是高校工程教育建設的最終目標。很多高校在工程教育建設中,更多的是將其視為最終追求的目標,依據專業認證標準的指標要求來制定專業發展的目標和方案。這種形式上的過分照搬與追求使高校不但又一次迷失自我,回到“千校一面”的老路,而且扼殺了工程教育專業建設的特色與個性。因此,對于高校來說,當前首要的任務是加強對專業認證標準內涵的理解,理清專業認證標準與工程教育兩者的關系。高校應該明確,專業認證標準是對工程教育專業的最低質量要求,它應為工程教育專業建設提供一個基本的結構框架體系,引導工程教育專業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專業認證標準不是束縛工程教育專業個性化發展的借口,專業認證標準的規范性并不與專業特色建設相矛盾。因為專業認證標準由通用標準和補充標準兩部分構成,其中通用標準是各工程教育專業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而補充標準則是根據各專業特點提出的特有的具體要求。這表明,工程教育專業建設在依據專業認證通用標準搭建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基本框架的基礎上,應根據專業認證的補充標準,結合高校自身辦學特色和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尋求自身專業的特色化發展,以實現高校工程教育的多樣化發展。

二、關于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

專業認證指標特別強調專業應具有滿足工程需要的、必備的實踐教學體系[3],重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诖耍鞴こ探逃龑I提出了基礎認識、專業應用、綜合設計以及專業拓展等模塊不等的多層次、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盡管不同專業,在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設置中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總體來說,各專業都試圖將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計劃的全過程,構建與理論教學相互匹配的實踐教學體系框架。實際上,高校提出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并未能有效地付諸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主要是與之配套的措施并未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使得大多數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仍流于形式。同時,實踐能力的提高除了與實踐的種類和形式有關以外,還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和途徑來保障學生對其的可獲得性,因此如何將改革思路真正地在實踐教學中落實才是關鍵。1.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銜接性。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除考慮人類認知的規律,結合實踐教學的目標,按照多層次、螺旋式的方式來組建外,還應注意實踐教學內容在體系內各環節間的銜接性和連貫性,有意識地將各種實踐課程之間的關聯在教學中進行滲透和融匯,以實現體系內各培養環節的高度綜合、有序銜接、相互貫通,避免實踐課程各自為政的情況出現。2.探尋實踐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理論知識不同,實踐知識多具有內隱性和情境性,往往存在于個體之中,是與某個人和特定情境相聯系的[4]。實踐知識的這一特征決定了教師應根據實踐教學的具體情境和目標設計不同的實踐教學方法組合,以擺脫傳統的灌輸式的傳授方式,使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機地融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注重實踐課程考核體系的全面性。實踐教學對學生的考核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全面衡量,根據不同的實踐環節制定不同的考核內容和標準,有效地考查學生實踐學習全過程。

三、關于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提升

專業認證對教師隊伍建設關注的一個重點就是強調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背景,認證指標中要求“有一定數量具有工程經歷的教師或企業專家作為專兼職教師”。因此,如何提升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素養則成為高校工程教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各高校通過工程實踐能力培訓、企業掛職鍛煉、聘請企業兼職教師、開展橫向科研合作等多種實踐途徑和方式,為專業教師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同時,高校還制定了與教師工程實踐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如將其與職稱評定、崗位聘任、工資福利待遇、進修培訓等方面掛鉤,以調動專業教師實踐的熱情和積極性。高校在嘗試各種實踐途徑和形式,推進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實踐能力提升計劃的盲目性、考核體系的缺失性以及外聘教師管理的隨意性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必將導致教師工程實踐工作陷入“失靈”的困境,因此,高校應加強對專業教師工程實踐工作的完善,以防止其成為某些人自我謀利或晉升的手段,偏離其制定的初衷。1.搭建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的合作平臺。高校應以自身為紐帶擴大對外聯系,與相關利益方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為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廣闊的空間和實現路徑。2.制訂科學、合理的工程實踐培訓計劃。高校應根據實習企業情況、專業教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及領域,在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及專業教師進行多方溝通的情況下,制訂出切實可行、個性化的工程實踐培訓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同時,工程實踐培訓是一項持續的訓練項目,因此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定期到企業參加工程實踐鍛煉,如五年為一輪換周期,每次實踐時間不少于六個月等。3.調整教師工程實踐培訓的考核體系。高校對教師外出實踐培訓的考核應根據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制定出一個內容層次化、方式多樣化、視角過程化的考核體系,以實現對教師工程實踐培訓情況的全面衡量。此外,對于教師其他方式的工程實踐工作考核,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考核內容和標準。4.完善外聘人員的管理與服務。鑒于外聘兼職教師的特殊身份,應建立獨立的管理與服務制度,以保證外聘兼職教師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如簽訂任課協議、靈活安排授課時間、給予兼職教師合理的課酬等。

四、關于用人單位等社會評價機制的構建

專業認證將持續性改進作為質量保證的著力點,強調被認證專業應具有自我改進和完善的能力。因此,這就要求高校應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校內質量評價機制和社會評價機制。通過校內、外評價體系對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評價和反饋,發現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并加以修正,以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高質地進行。然而,目前高校對于自身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更側重于前者,著力于內部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完善,缺乏對社會及用人單位評價反饋機制的涉及,即使有也是依靠校友返校聚會或企業到校招聘的機會,隨機地獲取校外反饋信息。顯然,這種過分依賴校內評價體系,輕視社會及用人單位評價反饋信息的行為,是不利于工程教育專業的持續性改進的。因此,高校應建立完善的畢業生跟蹤反饋制度和用人單位評價制度,從信息反饋渠道、具體工作內容、管理制度、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全面構建,以便能定期從校外獲得有價值的反饋信息,有效地促進工程教育專業的改進。例如,校外信息反饋渠道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高校定期到企業、用人單位,與企業管理人員或畢業生直接進行溝通或組織座談會;(2)高??梢栽O立網絡交流平臺,通過問卷調查、留言、論壇等交流方式與企業管理部門或畢業生保持聯系;(3)高校還可以利用與校友會、新聞媒體、其他相關機構等的協作來反饋信息。

參考文獻:

[1]鄭秀英,王海濱,姜廣峰.以專業認證標準為指導,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2]李良軍,嚴興春,易樹平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本科畢業生基本要求分析與衡量———以歐美國家的本科畢業生基本要求為鑒[J].高等建筑教育,2013,(4).

[3]吳愛華,鄭秀英.穩步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2008,(18).

[4]王源遠,王麗萍.高校實踐教學的理論認識與實踐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

作者:盧晶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