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11-06 03:11:20
導語:大學生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在當代社會發展的趨勢迅猛,無論是研發、終端、售后都需要大量的計算機信息技術人才。在社會調查中,很多高校的計算機專業培養的學生并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畢業后走向社會出現了就業難、不好找工作的現象。本文就以就業為導向,探討如何改革培養面向社會符合社會發展的應用型大學生計算機軟件課程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就業導向;應用型大學生;計算機軟件教學改革
當今社會已經是信息化的社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發展,各行各業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應用。隨著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網易五大互聯網巨頭的崛起,我國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也就直接促進了各大高校對于互聯網人才的培養與輸出。但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們的計算機教學效率遠遠沒有達到社會的需求標準,也無法保證輸出人才的質量與專業素質。出現了很多學不能以致用的社會現象。
1.傳統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思想過于陳舊。遍觀當前我國高校計算機教學,許多教師的教學理念已經陳舊不合時宜。以成績為導向的教學目標明顯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部分教師僅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教學指標完成的標準。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劃重點,照本宣科,力求學生考試通過。學校也是僅僅將考證率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和畢業條件。因此學生和老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都只是能否順利通過考證,而不是自身所學技能是否符合就業需要。[1]1.2課程安排不合理。根據國家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計算機軟件課程的理論課與實踐課比重應該是各占百分之五十。實踐課必須是在理論基礎之上完成的,而實際情況是學生理論知識沒有融會貫通,實踐課盲目的增加,直接導致學生實際操作經驗不足。另一方面,計算機軟件課程中涉及到許多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數學理論知識。一些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過少,在遇到涉及線性代數或高等數學相關課程時,還要花費時間講解相關數學公式和應用。再有就是程序語言掌握薄弱,造成了任課教師課堂講解吃力,只是學會了算法卻無法用語言編寫程序。無法將理論應用到實踐、專業課程理解困難,造就學生對計算機軟件這門課程失去了應有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2]1.3教學方式過于簡單。計算機軟件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抽象難懂。一些教師在進行這些科目的教學時側重理論。對于實驗課程的講解偏少。只是給出個課本里的題目敲代碼而已。課堂例子也多是圍繞著課本范疇展開的,與實際工程項目相差太遠,沒有社會性。尤其在理論課程教授中,師生互動交流過少,沒有課堂答疑也沒有課堂提問。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講解,過于呆板脫離現實,缺乏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和日常監管。有些教師對學生不負責任,只是在多媒體屏幕上寫出學習要求,在課本上畫完期末考試的重點。就讓學生剩下的時間自行學習。而在實踐課堂上,因為課時量不夠的關系,原本需要更多時間的C語言課程,僅用半節課的時間就講解完了,學生對理論知識并沒有融匯貫通,沒有很好的動手實踐與操作能力。久而久之,學生也適應了這種“敷衍式”的教學方法,加上本身的性格懶惰,不去深入學習相關內容,這也就導致了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明顯。
2.計算機軟件課程改革措施
2.1完善計算機課程。由于現在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學生理論知識不扎實,而實踐課盲目增加,學生在實踐課上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操作,導致后期既缺乏理論知識,而且操作經驗也不足,步入到職場后不符合單位的用人要求。必須深入企業和市場的需求,根據相應標準制定課程設置。使學生在某一專業技術方向上擁有扎實的技術功底和實際軟件開發能力。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積累項目開發相關經驗。增加畢業設計開發作業,提倡團隊協作完成軟件項目開發。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術能力。2.2強化計算機軟件學科教師隊伍建設。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就要加強相關職業素養的形成。學校最好是聘用在知名相關企業有過工作經歷的老師。學??梢圆痪幸桓褚靡恍┠贻p教師,最好是軟件公司的開發人員。他們豐富的實戰經驗可以在教學中教授給學生實用的就業經驗和工作技巧。對于現有教師,也要加強他們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加大考核力度,學習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3]2.3精確定位學生就業方向。根據企業的需求和學生的個人特點,培養相應的數據庫開發工程師、Java開發工程師、網站設計人員等專業技能人才。學生必須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就業規劃才能大大提高學習相關技術的積極性。通過大量項目的實踐練習,完全掌握這門技術。確保走向社會后能夠順利就業。2.4進行校企深度合作。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目標中,校企合作也使其中重要的一環。因為只有通過與企業的密切交流合作,才能了解到現在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類型。才能根據實際的需要適當調整人才培養的方針與教學目標。而通過與計算機軟件開發企業的合作,以企業的實際業務操作模式為途徑,加深學生對相關業務能力的操作。以真實的軟件編輯項目為實戰,加強項目編寫能力,樹立產品質量與責任意識。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相關技能,讓學生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又鍛煉了自身能力也便于獲得相關工作崗位就業機會。[4]
3.結語
要想提高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就應該不遺余力的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建立起完整的以就業為導向培訓機制。提高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大學計算機軟件教育擔負著為社會輸送一線技術應用人才的重大任務。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我們必須對計算機軟件開發產業保持敏銳的感知度,及時發現企業對于人才需求的變化,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學生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密切融入社會生產與文化氛圍中去,實現校內學生向專業職業人的成功轉變。
參考文獻:
[1]亓傳偉,任艷斐.“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03):111-112.
[2]李立.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6(04):67.
[3]王偉,張學欽.以就業為導向推進軟件學院教學改革的方法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9(09):115-117.
[4]潘德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IT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12):123-124.
作者:劉艷 單位: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無線公網通信運維技術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