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課程思政元素探究
時間:2022-12-23 03:05:12
導語:音樂藝術課程思政元素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藝術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學生心靈的凈化、情操的培養與審美的提高,進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音樂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有利于通過音樂藝術的力量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視唱練耳是音樂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其教學中,能夠使學生在提高音樂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關鍵詞:課程思政;視唱練耳;教學改革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藝術學類專業課程要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視唱練耳教育是音樂院校專業音樂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音樂院校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課程之一,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視唱練耳教學中,能夠使音樂院校各個專業學生在獲得視唱與聽音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自身政治覺悟與思想道德修養。文章探究課程思政視域下音樂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路徑,助推音樂院校發揮美育與德育的獨特功能,進一步提高音樂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合理設置課程內容
1.挖掘視唱作品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視唱作品的題材一直是課程思政視域下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關鍵。而優秀的中國民族音樂作品,特別是民族聲樂作品,其思想內涵與育人效果最為顯著。因為它們無一不源自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經過時間的沉淀和時代的洗禮后最深沉的精神追求[1],其音域也更便于視唱。比如,在視唱教學中選用《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水謠》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歌曲的音樂文化知識以及其背后的抗日歷史,再進一步帶領學生有感情地視唱?!耙魳穼陀^事物的表述具有超語言性,音樂能夠表達人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東西。”[2]音樂所承載與傳遞的感情、精神與力量更能深入人心。在視唱練耳課堂上,教師若能選取反映時代主流價值取向的中國聲樂作品作為視唱片段來進行教學,提煉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就能通過中國經典民族聲樂作品特有的歌詞與旋律對學生進行陶冶,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2.提高練耳作品的德育審美價值。對應用于音樂聽覺訓練的作品,沒有太多音域的限制,可以廣泛地選用中外經典作品,特別是中國風格的作品。教師通過帶領學生聆聽經典旋律片段,講清作品背后的音樂文化、思想內涵與歷史積淀,有助于學生把握各類音樂旋律的特色、精神、流派與風格,體會不同作品帶來的地域美、民俗美,體會作曲家的家國情懷,體會人與人的真情實感,從而為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崇高的理想、良好的行為與優秀的人格助力。如在管弦樂《紅旗頌》的視唱練耳學習過程中,當蕩氣回腸的旋律響起,一種民族自豪感從學生心底油然而生。當理解音樂作品所傳遞的德育審美價值后,再進行音樂材料的訓練,更能讓學生理解如何運用音樂材料來表達情感的創作手法。
二、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有效推進課程思政改革
1.適當加大多聲部視唱練耳的教學比例,提升集體意識。隨著各類改編唱、和聲伴唱、阿卡貝拉小組唱的盛行,音樂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可以加大多聲部訓練的教學比例,同時可以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多聲部視唱作為視唱的高級形式,除了能提高學生音準水平,還能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促使自己的聲音與集體的聲音相融合,力求達到高度和諧統一的狀態。加大多聲部視唱練耳的教學比例,能使學生在多聲部曲目演唱與聆聽過程中激發集體思想情感,從而有利于凝聚思想共識。2.教師講授與學生表演示范相結合,達到知行合一。傳統的視唱練耳課程以小組課訓練展開,其中對于新作品一般不做課堂教學,而是通過學生課后自學、回課時清唱的形式完成。這樣的形式不利于在視唱練耳課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師可以嘗試采取自身講解與學生示范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比如當進行中國聲樂作品視唱模唱教學時,可以選取《我愛你,中國》《祖國,慈祥的母親》等曲目片段,邀請聲樂專業學生現場進行范唱。教師先向學生講解歌曲背后的思想內涵與精神文化,接著結合范唱同學的表現,向學生講授視唱作品應該注意的地方。這樣的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啟發學生感受音樂旋律的形象美、韻律美與意境美,更能激發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懷與審美能力,從而促進音樂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益。3.師生思辨與音視頻觀摩相結合,增強課程思政育人活力。在教學上,我們可以采取師生思辨與觀摩音視頻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精神引領、價值引導與審美啟迪。面對一批出生于互聯網時代的音樂專業學生,應積極利用互聯網教學資源,兼顧戲劇、戲曲、電影、美術等藝術表達形式,綜合性地向學生展現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比如,在進行《紅星歌》的視唱練耳片段教學時,教師可以放映歌曲電影原片段,同時穿插講解相關的思想政治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針對視唱練耳曲目提出問題和看法,對具有積極思想的學生予以褒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此外,還可以使用思政專題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階段性授課,比如,按照各個年代的視唱曲目進行搜集、整理與分類,深挖其背后的思政元素,將各個時期思想性、藝術性高、感染力強的優秀音樂作品片段通過具體、生動的音畫形象融入音樂教學,鼓勵學生討論發言并和教師互動,這樣能更好地發揮課程思政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三、多元化考核方式,拓寬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考核方式,提升思政教學效果。課程思政視域下的視唱練耳教學需要一定考核,這樣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效果驗收與提高??梢圆扇《喾N考核評價方式,以考促教,以教促學,使學生專業學習、道德水平與思想品德進步的要求能夠實現。課程思政視域下的視唱練耳考核和評價可以用以下多種方式綜合考評:將平時學生上課時的課堂表現作為考核評價依據之一;將課程中學生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辨表現作為依據之二;將課程結課視唱練耳音樂會的排練和演出作為考核評價依據之三;將學生上課時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回答作為考核評價依據之四。最為重要的是,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看重學生視唱練耳的單項能力,同時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這樣既能保持原來傳統視唱練耳課程考核的專業性,也能兼顧課程思政對于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靈活考察,達到育人效果。2.開辟第二課堂,發揮課程思政的影響力。視唱練耳課程考核,除了課堂學業考核,還可以采用視唱音樂會、練耳技能大賽等考核方式。它能與第一課堂形成良性互動,更加有效地發揮課堂之外的思政育人功能。教師可以開展如“紅色旋律”——視唱練耳音樂會第二課堂,選擇《紅梅贊》《嘉陵江上》《黃河頌》等經典紅色曲目,采取單聲部視唱、二聲部視唱彈唱、多聲部視唱、帶有伴奏的單聲部視唱彈唱、阿卡貝拉小組唱和聲勢節奏等表演形式,將音樂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思政的教學成果向受觀眾推廣,進而傳播正能量。通過課程思政與視唱練耳第二課堂的融合,實現課內課外的融會貫通,從而提高音樂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的思政育人效果,這是對新時代音樂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行的有積極意義的探索。
參考文獻:
[1]余佳,劉淮保.應用型本科院校聲樂課程建設的實踐路徑——以長沙學院的探索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
[2]王新學,陳德林.“大思政”視域下高校音樂德育模式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2).
作者:黃茜 劉旭光 單位:武漢音樂學院
- 上一篇:寵物臨床診療技術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 下一篇: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