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育信息化的瓶頸
時間:2022-01-17 04:27:00
導語:打破教育信息化的瓶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2年10月31日,由中國教育報總編室和清華同方思科系統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ERM構建信息化基礎”主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會上,清華同方思科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旭強對ERM教育資源管理系統(EducationalResourcesManagement)理念進行主題演講,教育界、企業界人士對我國教育信息化現狀和發展紛紛發表看法和意見。他們認為,教育資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核心要素,而教育資源管理(ERM)從這一關鍵問題出發,通過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全面思考,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有助于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背景]教育信息化“瓶頸”
“頭疼+委屈”……記者走訪過許多校長,他們談起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就這樣形容自己的心情。
“我真是頭疼,”有位校長告訴記者:“我們投入了十萬、百萬元建起的校園網根本用不起來。”為什么?可用的教育資源太少?!盎◣兹f塊錢買來的教育資源產品不大能解決實際問題。”
目前,已建立起的校園信息平臺,有相當比例沒有充分發揮效益,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切實可用的資源,缺乏教育資源管理的概念。
針對此問題,清華同方思科提出了“ERM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的理念。在此次研討會上,有關專家結合“ERM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的理念,分析了目前資源“瓶頸”的主要表現:一是資源庫的整合問題。目前的教育應用軟件往往從單一學科、單一功能角度進行設計,各學科、各功能之間不能相互結合,造成了操作困難和資源互不兼容的問題。ERM則通過一個資源系統管理平臺整合了教學需要的全部資源;二是資源的可用性不高的問題。目前大部分廠商仍將眼光放在“收集更多資源”上,將數據容量大作為賣點,資源內容與教學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差距,造成資源的可用性不強。ERM從教學的整體需求出發,結合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知識點,提供適合實際應用的資源;三是資源的更新問題。由于目前的教育應用軟件采用固化的方式,當教學大綱和教材改變時,原有的資源庫結構會變得不適用。ERM新增了開放式的資源庫結構動態調整設置的功能,可以隨著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改變而隨時調整。
ERM:四位一體全面整合
“教育廠商的責任,是讓教師、學生用上符合他們需要的、切實可用的教育資源?!鼻迦A同方思科公司在對我國教育信息化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為突破現有教育信息化“瓶頸”提出了創新性的ERM理念。
ERM是教育資源管理系統(EducationalResourcesManagement)的英文縮寫,與以往的教育資源庫產品不同的是,它不再是簡單的資源羅列與堆積,而是通過對教育資源產生、教育資源分享、教育資源使用、教育資源評價的動態循環管理,對原始數據(如視頻、音頻、動畫、圖片等)、半成品(如課件)、成品(如教案)等形式的教育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實現了校內資源管理、區域網絡管理、Web資源管理、教師評估管理和資源共建共享管理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管理功能。
孫旭強認為,在技術日益成熟的環境下,信息化對教育的意義將不僅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上。因此,廠商不應該寄希望于一項新技術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ERM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綜合考慮了教育信息化面臨的各種問題,提供了從教學資源的挖掘、整合、管理、分析、應用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從核心意義上講,ERM不是某種單獨的創新技術,而是將眾多教育信息化先進技術和經驗組進行系統整合的全新方法論和理念,其目的在于解決傳統教育應用軟件與實際應用相脫節的問題,從而全面突破傳統教育軟件的應用范圍、使用效果和實用價值,實現提升教育信息化價值的最終目標。
專家認為,ERM系統在解決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應用中的一系列難題上進行了可喜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清華同方思科教育資源管理系統(TF-ERM)采用了國家最新的《基礎教育資源元數據應用規范》,將學校中電子文檔方式的優秀教學資源進行歸類整理,全面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并通過資源共享交流實現資源的增值。同時,它還具有電子評估功能,校長及教育系統的管理者可以通過電子貨幣等多種評估方式,瀏覽和評估學校、教師的教案,了解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并通過評比的方式不斷激勵教師的信息化應用程度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ERM的資源共建共享功能,則讓學校將最優秀的教育成果掌握在學校而不是教師個人手中,通過教師們的教案和課件的不斷積累,使學校的資源庫實現資源的持續進化,最終形成學校自己的特色資源庫。此外,學校還能通過網絡下載等方式,將ERM推出的由眾多教育專家提供的最新教師培訓資料加入到資源庫中,節省以往花在教師培訓上的大量人力和資金成本。
在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中,教師是教育教學資源應用的主體,他們最希望的是通過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學的效率。ERM可以讓教師利用教案模板、媒體處理工具、課件制作工具高效地生成所需教案和課件,全面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通過瀏覽器(B/S)的方式,在校園信息平臺上進行資源的儲存歸類,實現知識教育價值鏈的全面增值。不僅如此,ERM作為一個開放式的整合平臺,還具備了共建共享機制,教師可以隨時加入最新的教育資源,不但滿足新的教學需求,同時,也激勵了教師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平臺的積極性。
學生是信息化教學的最終受益者,能夠獲得最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效果是最重要的。ERM的應用,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更靈活的學習方式。通過ERM系統建構的信息交流平臺,不僅讓教師使用,通過分級權限的設定,學生也能夠進入,這使得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從過去的課堂時間延展到了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網站隨時下載教案和教學輔助資源(如課外資料、圖書等),并與教師進行溝通,從而大大提高了基礎教育的互動性,實現了由教向學的轉化。此外,ERM系統所構建的情景式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使教師可以輕松制作出含有翔實的輔助資料、圖片、動畫的電子教案,為學生提供情景式的多媒體電子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興趣。
正是從系統角度出發,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考慮到了教育用戶的實際需求,為學校貼心定制了各種簡便實用的功能,ERM才能被稱作“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全”的教育資源管理軟件。
在ERM的系統理念指導下,清華同方思科教育資源管理系統(TF-ERM)通過四位一體的方式,將教育管理平臺、教育資源、教育應用工具、教育動態升級服務四大特色功能進行整合,全面突破了當前基礎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應用“瓶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突出了教育資源的管理功能,通過以一個統一管理平臺為核心的方式,對學校的各類資源和課件進行優化、整合,改善了以往教育應用軟件從單一學科、單一功能角度進行設計,各學科、各功能之間不能相互結合,造成資源管理困難和資源互不兼容的問題,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同時,由于對教師的備課也采取了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極大地促進教師對信息化應用的積極性和應用水平的提高,為信息化教學應用的普及開辟了道路。
與會專家呼吁,開發教育資源軟件,不應該追求資源的數據量和多媒體的形式,不應該只是書本內容的簡單翻版,而應該盡可能積累真正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目標有機整合的資源,使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應用中達到最恰當和最優化,要讓教師和學生真正能用得起來。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軟件廠商的參與,當前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ERM這樣的標準和理念的出臺?;贓RM理念而推出的清華同方思科教育資源管理系統(TF-ERM),是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探索,并將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瓶頸”的突破。
[案例]ERM:變革傳統教育模式
引入ERM理念,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學校教學與管理中,對傳統教育模式起到了變革性的推動作用,受益匪淺。
實現由教向學的轉化,構建起交流平臺,全面提高了基礎教育的互動性。大興黃村二中建成了千兆主干的校園網和自己的門戶網站,卻一直愁于網上沒有可用的內容。采用清華同方思科公司的TF-ERM后,校園網的內容豐富起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平臺也建了起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過建立教學評估和教師培訓機制,全面提高了教師應用的積極性。北京石景山實驗小學雖然教學水平很高,但也存在著教育資源應用程度低的問題。采用TF-ERM,學校開展了電子教案的評比,通過教師實際應用,教師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高效實用的教學應用工具,使教師的教學效率大幅提高。教師們需要一個豐富可用的資源庫,更需要有使用簡單、快捷的工具,以快速獲得各類學科的教育資源,再靈活、創新地運用于自己的教學、科研中。北京通州后南倉小學的教師以往在信息化應用中最頭痛的就是沒有便利的工具,在使用了TF-ERM后,通過教案模板和各種媒體處理工具,制作教案的效率全面提高。
通過共建共享機制,實現資源的持續進化。北京房山霞云嶺中學由于校長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具有極強的意識,已經積累了200G的學校自有資源,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教學資源庫軟件進行管理,只好以目錄的方式存儲。通過TF-ERM,不但將以往的資源整合起來,資源管理和共享也變得輕松了。
為了使更多的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擁有“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全”的優秀基礎教育資源庫,清華同方思科在全國范圍內發起“清華同方思科基礎教育資源應用普及大行動”。通過讓利的方式,讓新一代教育資源管理系統———TF-ERM的價格定位在絕大多數中小學都能接受的位置,為中小學提供了“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全”的教育資源管理軟件。在此基礎上,清華同方思科將同全國各地上百家合作伙伴一道,通過“百城教育資源應用巡展”、“千所資源應用示范校”、“萬所學校教育資源庫大試用”的活動掀起一場應用教育資源庫的熱潮。
ERM引起關注王曉蕪(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ERM是企業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探索,值得肯定。ERM重視標準,注重評估,對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得比較透徹。
費龍(中央電教館教育資源中心主任):關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問題———教育資源的應用和管理,利用不同的教學模式的模板,給需求各不相同的教師提供借鑒。ERM關注用戶的價值,抓住了資源應用與管理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張虹波(北京市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主任):ERM通過四位一體的方式,將教育管理平臺、教育資源、教育應用工具、教育動態升級服務四大特色功能進行整合,對當前基礎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應用“瓶頸”問題有所突破。
亓效軍(北京市海淀區電教館):真正好的教育軟件能夠體現四句話:“課堂教學活起來,提高素質融進來,讓學生視野寬起來,把教與學的負擔減下來。”
常連仲(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教育資源建設要多為學生的學考慮,資源能夠即時更新,評價能夠反饋進庫。
徐橋梁(大眾電子教育有限公司):新加坡從1994年開始實驗ERM,1997年政府制定實施ERM的5年藍圖計劃,每所學校都引入ERM概念。ERM也需要標準,新加坡2000年開始推行標準,2002年,10家公司的ERM系統可以相互溝通。
- 上一篇: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發言范文
- 下一篇:剖析青少年教育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