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現狀與機制
時間:2022-08-14 08:38:28
導語:高校教育管理現狀與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以往模式的高校教育管理并不能滿足如今社會對于人才的大量需要,教育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那么在如今的新形勢下,我們更應該著重關注如今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并且對其進行一番改革研究創新也是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現狀;重要性;改革創新
高校教育管理是在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它對高校的教育質量以及教學秩序,以及對于社會人才的培養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今發展迅速的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決定了高校需要對于社會的人才輸出,而肩負著培養高素質高水準人才的高校則需要抓住高校教育管理的這一決定性環節,提高高校的教育質量。
一、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
(一)教學管理制度老舊。如今許多高校都承襲許多年下來學校適用的管理方法,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這些老舊的管理辦法自然不能最大限度的培養和發展學生,對教學質量也起到相對的限制作用。普遍高校的修課方式十分單一,學生在學校只有兩種選擇,必修課和選修課,而我們眾所周知的是,必修課的比重相對較大。雖說,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有著相對較好的促進作用,但對于提倡素質教育的新時期下,由于學生的個體性較強,統一的必修課課程限制了學生對于課程的自主選擇權,這一教學管理制度則顯得并不完善,對于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并不有利。其次,高校的教學模式都普遍單一,普遍采取學分制。學生的期末成績普遍與平時的考勤掛鉤,教師上課采取“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對于學習的激情和積極性也不會太高,也忽視了素質教育強調的學生處于主體的要求。(二)教學管理制度固定。目前我國高校的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沿襲單一固定的方式,注重形式感。一般都是根據當地教育部門的大綱制定教學計劃,教學材料和教學資源顯得十分統一而教條性,高校不能針對本校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的制定教學計劃,從一方面來說,這種教學管理模式從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教學的靈動性,以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高校的自主培養性降低,對于人才的培養也容易變得相對較難。(三)教學管理制度不成形。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管理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并不成形。當前高校對于學生的教學一般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而缺乏對于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的培養,而如今高發展的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高素質除了指專業素質,同樣也指心理健康素質。除此之外,對于教師評價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最近的接觸者,是最能了解和反應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人,而教師對學生的主觀性評價更有利于高校針對性的對人才進行培養,而如今的大部分高校忽視了教師評價這一環節。
二、高校教育管理現狀的影響因素
(一)傳統教育觀念束縛。傳統的教育觀念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反之強調教師的主體性,這一思想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學習發展。目前我國的教育更多的是“應試教育”,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播的知識,死記硬背,從而在考試中獲取高分,這樣的教育方式從一方面來說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從另一方面來說,也不利于社會的教育進步。目前高?;径疾捎媒逃块T統一制定的教材,不同地域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都有所不同,采用這種統一的教材并不能完全套用在不同的學生上面,學生會缺乏學習激情,課堂失去高效性,也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目前大部分高校都缺少“互動式”課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然是課堂的主人,而目前高校的課堂普遍采取教師灌輸式教育,教師負責講課,學生負責聽課,課堂缺少互動,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觀高校聘請的外教的課堂,由于外教從小受到的教育不同,沒有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外交的課堂互動多,教師善于與學生進行溝通,課堂極具趣味性,因而外教的課程基本都十分受學生的歡迎,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二)行政管理方式影響。高校的管理方式有著統一明顯的分級管理現象。為了實現“應試教育”的高效化,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教育的管理采用的是明顯的行政管理原則。教育部門之間有著明顯的分層管理,負責不同的教育任務,傳統到高校;而高校之間也有明顯的階層關系,學校有各種各樣的部門,負責管理學校不同的事項,維持學校的正常秩序。從教育部門到高校,乃至是班級里面,高層將決策傳達到下面,最后執行,這種由上到下的階級關系顯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的訴求,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而教育決策往往不含“以人為本”的觀點,失去了教育的初衷。另外高校做出的決策普遍都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自行執行決策,無視學生的意見。學生的個性遭到遏制,學習環境顯得單一枯燥,缺乏生動性,這樣的教育管理制度容易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三)社會經濟發展影響。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人才缺口也愈加增大,高校承擔著培養人才的任務,社會的關注點都聚焦在高校。迫于社會壓力,高校按照人才培養的“模板”,刻板的培養學生,制定統一的教學方案。按照所謂的“好前途”,也就是工資高的工作,“功利性”的培養學生。高校傳輸給學生的觀念往往是重于現實,而非鼓勵學生追求自身理想,教師的教育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就業,忽視了學生的道德修養的培養,以及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和潛能的發掘??梢哉f,在經濟化的社會形勢下的教育充滿了“功利性”,教育失去了初衷,教育成為了學生就業的前提,而非培養學生、培養人才。在功利性的經濟影響下,對學生的評價也充滿“功利主義”,評價一名學生的好壞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成績差的學生往往會被長輩、老師全盤否定,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更難以發掘學生的潛能,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改革創新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社會經濟發展飛速,任何不良風氣都容易摧毀中國的高速發展,高校通過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提高社會的整體素質,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少年強則中國強,學生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高校承擔著這個艱巨的任務。在戰火連天的艱苦年代,高校在無比艱難的情況下培養出了無數的愛國人士和能人志士,在這些人的力量下在有了如今的中國;如今國際競爭加劇,社會急需人才,在這種形勢下的高校自當勇于創新,為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二)有利于教育的發展。高校擔任的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人才,而如今弊端良多的教育管理制度并不能充分的發揮高校在培養人才中所應該發揮出來的作用。受到陳舊管理制度的影響,如今的教育停滯不前,束縛了社會的發展。而改革創新教育管理制度,可以從根本出發,針對如今大學生良莠不齊的現象做出改變,更多的關注學生本身,以學生為主體,制定合適的學生發展方案,以便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高水準人才,從而推動新形勢下教育事業的發展。(三)有利于高校的發展。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對高校的發展也是十分有利的。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可以得到許多國際上知名高校的教育現狀,隨著幾百年的不斷地改革創新,國外的高校的管理原則與時俱進,培養出了一代接一代的杰出人物,相比之下,我國的教育是相對比較落后的,高校受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實行陳舊的管理原則,如今老舊的教學管理制度存在著許多的弊端,這種弊端隨著新形勢下社會的發展只會越來越放大,而暴露出許多問題,而高校承擔著培養社會人才的艱巨任務,是取決社會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越來越多的問題導致高校在社會的競爭力變弱,并不利于高校的發展和對人才的培養。(四)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目前傳統的教育管理制度對于學生的發展也起到一部分的限制作用。首先,傳統的教學管理對于必修選修的側重比例不同,必修課時按照教育部門的教學大綱統一安排學生強制性學習,而部分高校開設的選修課資源不足,學生選擇選修課的方式往往是通過“搶課”,被動的選擇選修課,學生失去了自主權,選修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的情況不能促進學生發展課余愛好,不利于學生的全方面多方位發展。另外,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令老師處于講臺上,學生處于下層的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較為僵硬,具有明顯的上下階級關系,學習方式也較為死板,學生只是一昧的傾聽,師生之間缺乏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并不利于學生充分發揮在課堂上的主動性,也不利于教師發掘學生的興趣和潛能。目前,高校管理學生主要是學分制管理,要求學生必須修滿多少分才能畢業,學生為了學分會被動的上許多不熱愛的選修課課程,導致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也浪費了教學資源。因此,在這種形式下,改革創新教育管理制度可以改善這一問題,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四、改革創新教育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觀念。高校的主要主體是學生,著重任務也是培養學生培養人才,因此高校應該將學生放于主體地位,遵循素質教育觀的理念。高校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按照教學計劃一板一眼的進行,而是應該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身的學習狀態進行適當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應當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教學計劃應當隨著學生而變化,而不是學生刻板的遵守教學計劃。一切從培養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課堂也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體需求,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要注重和學生的交流。根據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即使的調整教學方案,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變化教學計劃,制定出合理適當的教學課堂,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二)建立完善的課程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課程學習方式大部分都是必修加選修的方式,雖說從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著不同程度上的加強,可由于側重點的不同,導致學生并不能全方位的發展。因此學校應該建立一條成熟的課程管理體系,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和特長,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以外,注重其他知識的多方位全方面發展。而心理健康的課也要合理分配到高校學習的學習中去,除了關注學生知識的學習,高校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狀態,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唯有專業知識和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高校的課程應當豐富化,多樣化。使現代信息技術方更多的融入于課堂中去,增加更多的創新教學設備,創造更多新鮮的教學資源,使學校的教育材料和資源處于不間斷的更新狀態,讓學生更能契合的接近外界信息,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新穎的課堂中去。(三)建立完整的評價管理體系。教師對于學生應當有著完整的評價體系。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應當注意學生,除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的日常行為方式教師也應當給予關注。而教師對于學生建立完整的評價體系,通過對學生的分析,教師更能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發掘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對于教師也應當有著完整的評價體系。對于教師的評價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評價的關鍵;教師的備課情況、課后反饋、教學反思以及科研報告都是教師評價的重要參考因素。這個就不僅僅針對學生對于教師的課程評價了,應當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對教師進行評價分析。對教師的師德,考勤,能力,成績都要進行質量評估,考核教師在學期中的教學成果,另外,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也將成為教師的評價內容中的一項,往往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夠反映出一名教師在教學任務中的完成狀態,確保考核結果真實有效,將兩者結合起來對教師進行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通過教師評價體系,一方面可以增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教師集體的競爭力,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保證教師團體的高質量高水準,從而保證高校在社會發展中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時代的發展決定了高校培養人才的任務愈加艱巨,因此社會也應當樹立起對于改革創新教育管理制度的意識。而如今的教育管理制度存在著老舊、固定、不成形等弊端,必將阻礙教育的發展、人才的培養,因此,高校改革創新教育管理制度迫在眉睫,我們應當從學生本身出發,對課程管理方式,評價管理體系都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改革創新,這樣,高校才能滿足社會對于新型人才的需要,才能屹立于社會發展的洪流中不倒。
〔參考文獻〕
〔1〕華煒.高校教育管理創新舉措探討〔J〕.江蘇高教,2017,(07):34
〔2〕周先培嚴先琴.影響高校教育管理的因素及改革方法初探〔J〕.時代教育,2015,(05):101
〔3〕于野.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及機制創新〔J〕.教育前沿,2017,(47):163.
作者:岳蘇日娜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附中
- 上一篇:教育管理現代化與信息系統思考
- 下一篇:學生教育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