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案例教學原理思考論文
時間:2022-06-02 10:10:00
導語:政治課案例教學原理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關于案例教學實踐的回顧;關于案例教學實踐的原則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案例的生動性、通俗性與教學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比例相協調的原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教學目標相統一的原則、在案例教學中,要應注意案例教學的創造性使用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的原則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中引入案例教學成為當前高校公共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應用案例教學時,應注意遵循案例的生動性、通俗性與教學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比例相協調的原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教學目標相統一的原則。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應用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傳統注入式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為目標,較為單調、呆板,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2005年2月,、教育部又下發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明確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認真探索專題講授、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中引入案例教學成為當前高校公共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而探討案例教學的應用原則對于更好的搞好教學改革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關于案例教學實踐的回顧
案例教學法(CaseStudy)最早發源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問答式”教學,原是討論問題的方式,即從意見對
立中尋求矛盾,在矛盾中尋找新的意見,在歸納的基礎上,形成對真理的表述。作為現代教學方法,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是由哈佛法學院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德爾于1871年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學的法學教育之中,由于其鮮活性、啟迪性、針對性、直接實踐性的鮮明特點,在法學、管理學、部門經濟學等教學中廣泛應用。1980年前后,案例教學法引入我國,逐漸在我國經濟管理類、法學類、醫學類以及其他許多應用學科的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隨之在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開始推廣,如上海交通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心主任黃偉力教授在2000年就提出:案例教學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課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2001年海南大學錢偉量教授的《鄧小平理論概論案例教學研究及教學案例選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兩課”,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案例教學的基本思想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培養學生獨立判斷、批判和決定事物的能力為目標,要求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利用真實的事件設置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針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在于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把傳統注入式教學方式變成一種促進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方式,變傳統的單向信息溝通為全方位的多向溝通,它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不僅符合我國多用啟發式、少用注入式教學法改革的要求,而且對于進一步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思想道德素養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2關于案例教學實踐的原則
隨著案例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中日益廣泛的應用,為了更好的達到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要求,應當積極探討在案例教學的應用中注意遵循的原則。
2.1案例的生動性、通俗性與教學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體系完整而嚴密,教學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較強,單純使用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若輔以案例教學,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師生共同分析、探討、爭辯、質疑,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但如果片面追求案例的生動性、通俗性,追求課堂氣氛的生動、活潑、活躍,忽視教學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拋開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則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靈魂在于它的思想性,必須用課程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案例是表象和思想的切入點,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應遵循案例的生動性、通俗性與教學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案例的應用必須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針對教學的特點,針對課程特點,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緊緊圍繞教學主題展開,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基本內容為主線來應用案例、組織材料,不能追求那種只是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不能簡單地堆砌案例,更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課堂氣氛而牽強附會地拼湊案例。應用案例前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提煉,針對其重點問題、核心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在選擇使用案例時,要注意思想性、政治性,選用的案例要恰當、典型,既要與形勢、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又必須與有關教學內容的知識點相關聯。透過案例表象揭示蘊涵的內容,挖掘精神實質,讓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背后所揭示的客觀世界的真理和規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真正的學習興趣。
2.2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比例相協調的原則
在案例教學應用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比例過小。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之后,剛剛引出案例說明、佐證、引申基本教學內容時,而教學時間卻即將結束,沒有充裕的時間引導學生針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另一種是比例過大。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傳統教學法和電化教學、現場觀摩、社會調查等其他教學方法,大量的案例列舉,甚至搞案中案,把政治理論課上成案例課、故事會,讓知識服務于案例,使學生沉迷于案例,偏離案例教學法的實質和本意。不僅占用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致使師生無法針對案例進行充分的闡析、討論和評價,學生無法有效地參與到課堂內,教師應有的引導、啟發作用也無從發揮,而且不利于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和把握,案例教學法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嚴重削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功能。
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教師在案例教學的應用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時間的安排。要保證學生能直接參與教學活動,有時間對案例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從一般現象中總結出帶規律性的東西,以提高學生的判斷、分析、歸納、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與傳統教學方法和其他教學方法的比例,案例在整個教學內容中的比例一般不宜超過三分之一。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應以系統講授為主,通過對教學中難點、疑點、重點、焦點問題的闡述,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消化課程內容,案例教學只能作為系統講授的輔助方法,而絕不能把政治理論課教學變為純案例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從具體教學目的出發,有針對性地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它們互相結合、取長補短。既要重視案例教學法,又要重視其他方法的研究和運用。如果不顧教學內容的特點,一概用案例教學,忽視其它方法的運用,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應圍繞所授知識點精選案例,并注重情境啟發和典型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和提取出案例中所包涵的基本原理,要處理好應用案例教學和采用其他教學法的關系以及案例與教材的關系。要把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的案例與具有科學性、知識性的教材結合起來,既不能讓案例脫離教材,也不能用案例代替教材,這樣才能達到科學性、知識性、主動性和趣味性的統一,較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
2.3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教學目標相統一的原則
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從理論上解決學生的深層次思想認識與信仰問題,培養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轉化成的科學思維方法去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明確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方向的歷史使命和功能。因此,在教學中不能過量、片面引進社會生活中的丑惡現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腐敗和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雖然可能會暫時產生一些轟動效應,增加新鮮感、新聞性和煽動性,但不利于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不利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甚至影響學生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從而嚴重偏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
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對于識別和抵制錯誤思潮,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特殊重要性。當前國際國內形勢處在深刻復雜的變化之中,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碰撞,對大學生形成了很大影響和嚴峻考驗。一方面,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較量是長期的復雜的。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與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的斗爭依然十分尖銳。另一方面,受國際風云變幻和復雜政治氣候的影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雜音”、“噪音”也時有出現,給大學生健康成長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同時,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大學生價值觀念呈現出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趨勢。
因此,在案例教學中,要應注意案例教學的創造性使用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的原則,既要發揮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增進課堂教學的效果,又要側重培養學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不同的思想觀念的比較中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紛紜復雜的環境中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認清方向,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促進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為將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現代文閱讀技巧培養論文
- 下一篇:市場營銷雙語教學管理論文